APP下载

3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2-01-24李春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1期
关键词:通率肝素冠脉

李春梅

3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李春梅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36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观察组)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77.8%显著高于对照组(44.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6%)显著低于对照组(38.9%);两组死亡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为主要症状体征。老年人是AMI的高发人群,且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对老年患者的身心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对我院2010年1至2011年12月治疗的36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36例老年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1~75岁,平均为(62.5±3.7)岁。其中,男29例,女7例。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4例,高血压病病史12例,冠心病病史11例,心律失常9例,7例患者有2种以上疾病。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及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发病至溶栓治疗的时间在6 h以内;②心电图检查:两个或以上相邻肢体导联的ST段抬高>0.1 mV,或者胸导联ST段抬高>0.2 mV;③持续性胸痛时间超过30 min,硝酸甘油含服不能缓解。排除标准:排除脑外伤、2周内有外科手术史、有出血倾向或有活动性出血、重度高血压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

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给予镇静、吸氧、口服阿司匹林或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处理。对照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患者5000 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隔12 h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将150万U的尿激酶溶于100 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溶栓治疗12 h后若凝血时间正常,则给予5000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连续注射7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冠状动脉再通的判断标准:①溶栓实施后2 h内,患者胸痛迅速缓解或消失。②溶栓实施后2 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③溶栓实施后2 h内,心电图抬高最明显的导联ST段回降>50%。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 h内)。若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或其中的①③或①④,则可以判断为冠脉再通。

2 结果

2.1 血管再通情况 观察组冠脉再通14例,再通率为77.8%;对照组冠脉再通8例,再通率为44.4%。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进行比较,P<0.05。可见,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2 并发症和死亡情况 观察组 18例,并发症1例(5.6%),死亡 1例(5.6%);对照组 18例,并发症 7例(38.9%),死亡4例(2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P<0.05。

3 讨论

已有研究[1]指出,静脉溶栓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但75岁以上高龄人群不适合溶栓治疗。

本文对75岁以内AMI老人分别采用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和单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疗效发现,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单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尚没有发现两组的死亡率有差异,这可能由于研究样本量有限,增大样本量继续研究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研究[2]指出,尿激酶能够激活血液和血栓中的纤溶酶原,将血栓溶解,从而能够达到挽救缺血心肌,恢复冠脉血流的目的。此外,尿激酶没有抗原性,患者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尿激酶溶栓治疗后给予肝素治疗,降低了溶栓治疗后血液凝血功能增强可能带来的并发症,降低了出血及心肌梗死等的发生。

综上,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 何荣忠,蒋亚斌.rt-PA与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4(3):136.

[2] 吴一清.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2.11.047

133300吉林省珲春市医院循环内科

猜你喜欢

通率肝素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