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葡萄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2012-01-24刘代理王际香杨卫平尹幸芳
刘代理,王际香,杨卫平,尹幸芳
(衡阳市农业局经作站,湖南衡阳421001)
1 衡阳市葡萄产业现状
衡阳市1985年引种巨峰葡萄获得成功。1992年冬,珠晖区(原市郊区)酃湖乡凌塘村率先在全省建成千亩连片巨峰葡萄示范基地,成为全国有名的葡萄新产地,葡萄栽培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本市葡萄产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全市现有葡萄种植面积3.33 khm2,年产量5万吨,年产值2亿元;连片种植33.3 hm2以上的基地20余处,主栽品种为巨峰和红地球。近年来,巨玫瑰、夏黑无核、醉金香等在局部地区推广种植。当地管理较好的巨峰系葡萄每公顷产值105 000~120 000元;设施栽培红地球等欧亚种葡萄每公顷产值15万元左右。蒸湘区陈华葡萄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巨玫瑰优质葡萄售价20元/千克,每公顷产值30万元;珠晖区仙碧葡萄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夏黑无核绿色葡萄售价30元/千克,每公顷产值45万元;珠晖区兴晖葡萄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经无核化处理的醉金香精品葡萄售价达到40元/千克,每公顷产值60万元。葡萄产业现已成为本市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是当地发展农村经济、建设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
2 衡阳市葡萄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衡阳市葡萄产业已初具规模,果农在栽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规模不大、总量不足、发展缓慢、品种单一、水平不高等问题。
2.1 规模不大,发展缓慢,老产区逐步萎缩
据农业部门统计,截止2011年,本市葡萄面积3.33 khm2,每年净增面积133.3 hm2,而省内的常德、长沙、怀化、郴州等市发展速度很快,面积已接近或超过本市。葡萄主产区的珠晖区酃湖葡萄基地,近年随着城市“东拓南移”,逐步成为城市的次中心。由于城市建设需要,现已减少葡萄面积199.9 hm2,加之征收土地等经济利益关系调整,部分种植户粗放经营,导致该产区葡萄面积还在萎缩。
2.2 质量意识淡薄,品牌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主产区种植户普遍存在重产量、轻质量,安全卫生和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产地及产品认证少,盲目追求高产,不愿疏花疏果,葡萄鲜果品质不平衡,果穗外观不整齐,着色较差,大部分葡萄鲜果统装上市,且包装容器不规范,售价偏低,缺少品牌策划,品牌建设滞后。种植葡萄快30年了,而申请注册商标的却寥寥无几,没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同时缺乏文化品味,未能形成产地品牌。
2.3 思想观念落后,种植水平停滞不前
衡阳市的葡萄产业曾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发展中落后了,种植水平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一是品种单一。巨峰葡萄占80%以上,熟期集中,市场和自然风险并存;二是老观念、老技术。葡萄经营管理处于松散状态,各自为政,自我封闭,受制于小农意识,难以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推广多年的果穗套袋技术还只被少数果农接受,江浙一带已在近年成功开展了巨峰葡萄提早成熟促成栽培,并已大量应用于生产,广西的延期栽培,一年两熟已推广上万亩。这两项技术至今尚未在本地尝试过;三是设施栽培不多。除红提外,巨峰葡萄几乎都是露地栽培,避雨栽培面积较少,病虫危害较重,安全卫生品质无保障,果品质量低;四是采后处理水平落后。产地没有预冷设备,产品不能及时进行保鲜处理,销售范围受到制约,葡萄外销半径局限在300 km以内。同时,支持葡萄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葡萄生产技术市场和自然灾害风险得不到有效缓解。
3 衡阳市葡萄产业发展对策
3.1 明确发展目标,积极稳步发展
葡萄产业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目标应切合实际,不能一哄而起,盲目发展。根据衡阳实际,围绕“西南云大”经济圈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布局,积极稳步发展。近期目标:十二五期间,每年新扩660 hm2,在全市范围内新扩3.33 khm2,其中以珠晖区和蒸湘区为重点的4个城区和南岳区发展1.33 khm2,耒阳、常宁、祁东、衡南、衡阳、衡东各发展330 hm2,共1.99 khm2。力争到2020年再扩3.33 khm2以上,使全市鲜食葡萄总面积发展到10 khm2,年产量达到20万吨,年产值15亿元以上。确保种植基地上规模,栽培水平上档次,努力把葡萄产业打造成衡阳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3.2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产业发展
实现葡萄产业的新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必须加强葡萄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市、县(市、区)及乡(镇)应成立相应领导班子,把葡萄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将该项工作与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挂钩,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推动葡萄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要求涉农及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公司、协会、大户参与产业开发,促进衡阳葡萄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3.3 加大投入力度,扶持产业发展
葡萄产业是一种高效益产业,但也是一种高投入产业,建园成本高,前期投资大,要求在资金投入和扶持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葡萄产业的支持力度。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设立葡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设施栽培补助,技术培训,创品牌奖励,重点葡萄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公益性活动补助。各县(市、区)政府也应安排专项经费,大力支持葡萄产业的发展。建议有关涉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降低对发展葡萄产业的贷款门槛,给予适当宽松的优惠政策,对部分项目实行贴息贷款,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公司、合作组织从事葡萄产业开发。
3.4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一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支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葡萄产业技术队伍,同时着力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和种植能手。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全面推行标准化、优质化栽培技术,要树立优质栽培理念,实行控产栽培,从追求高产转向优质安全栽培。组织开展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通过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促进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产品的标准化、优质化和无公害化;三是全面推广避雨设施栽培,设施栽培是南方地区栽培葡萄的发展方向,设施栽培具有避雨功能,能减轻病害,减少用药次数,有利果品无公害生产,又能抵御暴雨或阴雨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坐果,提高鲜果品质。尤其在发展新区应加强引导和扶持,促进设施葡萄的发展;四是努力提高葡萄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加强贮存保鲜预冷库建设,对产品进行预冷、分级、包装、贮存等商品化处理,利于产品外销,延长鲜果供应期,调节产期高峰。
3.5 创新服务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积极引导农户搞好土地流转,促进葡萄种植向种植能手、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集中,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实行“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引导和推动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着力加强葡萄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搞好行业协会建设,主产县(市、区)应成立葡萄产业协会,主产乡(镇)要成立分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产销信息服务,重点抓好品牌建设,引导他们以规范化的栽培技术、统一的质量标准、统一的包装标志和统一的品牌去开拓市场。
3.6 满足城市需求,建设旅游观光葡萄园
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茶山镇和蒸湘区雨母山乡为重点,建设葡萄风光带,创建旅游观光休闲葡萄园和高档精品葡萄采摘园,满足游客和市民休闲观光及高端消费需求,将以上两个特色风光带作为我市新的旅游观光重要景点,当作旅游城市特色名片打造,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葡萄种植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我市城市品位,造福于城乡居民。
[1]刘赢时,刘秀生.衡阳市葡萄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2,(3):110 -112.
[2]刘永忠,邓康康.桂林市葡萄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西农学报,2010,25(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