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主要细菌病防治技术

2012-01-24卫秀余上海市奉贤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中国猪业 2012年10期
关键词:病原支原体猪场

卫秀余 (上海市奉贤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1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腹泻是仔猪最易发病之一,仔猪腹泻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养殖场遇到仔猪腹泻常怀疑是何种病毒引起的,往往忽略了致病性大肠杆菌。在2010~2011年,很多猪场暴发了仔猪腹泻,养殖场针对检测结果按照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良好。所以,必须重视大肠杆菌引起的临床发病。

1.1 病原与分类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原为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主要的黏附素有四个: F4 (K88)、F5 (K99)、F6 (987P)、F41。不同阶段仔猪腹泻呈现不同特点:新生仔猪腹泻:发生于0~7日龄仔猪,出现水样腹泻,在临床上很难与病毒性腹泻区分开来。发病比病毒性腹泻还急,有的新生小猪刚出生还没有生存至24小时,就因为水样腹泻而死亡。仔猪腹泻:发生于仔猪7日龄至断奶。其症状较轻微,猪场若诊断及时并使用一般抗菌药物即可治愈。断奶后腹泻:仔猪断奶后若发生大肠杆菌性腹泻,只要措施得当,都可成功治愈。

1.2 流行病学

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母猪的肠道、产道及周围环境中,因此带菌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病原因如下:①消毒不彻底:在猪舍中,产床的消毒不彻底或者母猪皮肤表面污染了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新生仔猪免疫力低下,因此接触后较易发病;②初乳特异性抗体水平低:新母猪,尤其是三胎以内母猪的初乳中缺乏抑制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特异性抗体,若没有接种疫苗,仔猪则易发病。其发病是有规律性的,在同一产床中,一胎、二胎母猪的仔猪发病频繁,经产母猪的仔猪不易发病,原因就是初乳中的这种抗体水平比较低;③初乳摄入不足:当猪群出现猪瘟、蓝耳病或者发生感染后,母猪的泌乳性能会下降,仔猪未吃到初乳或初乳摄入不足,造成弱仔;④产房温度偏低:冬季即将来临,仔猪饲养于25℃以下的环境中,肠管蠕动能力显著降低,细菌排出减少,保护性抗体的分泌量降低,使腹泻发病率更高,症状更严重。

1.3 临床症状

大肠杆菌引起的水样腹泻发生在仔猪出生后的2~3小时;粪便颜色不一,或呈清亮的白色或淡黄色;严重时,部分病猪会出现呕吐;如果治疗及时,大部分仔猪可以恢复。

1.4 鉴别诊断

通常根据其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并结合剖检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剖检时可以看到小肠内有严重出血,肠管内充满血样分泌物。确诊则需进行细菌分离和毒力因子的鉴定。

猪场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魏氏梭菌、球虫、病毒、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等,应注意区分。魏氏梭菌引起腹泻的粪便呈棕红色,也称为仔猪红痢;鉴于球虫的发育史,球虫引起腹泻通常在仔猪感染一周后才有临床症状,粪便较粘稠、成糊状,并有腥臭味;病毒性腹泻可以使用试纸测定粪便pH值进行初步判断,绝大部分病毒性腹泻后的粪便都是酸性的,而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粪便是碱性的;另外当母猪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超标时,同样会引起仔猪腹泻,新生仔猪出生3天到断奶之间就开始腹泻,但仔猪体温正常,腹泻持续较长时间也不见好转。

1.5 防治措施

加强对母猪的免疫接种,使仔猪获得免疫力,选取多价苗,疫苗最好针对已知的所有黏附素;加强对产房环境的控制,做好保温措施,不要忽略夏季夜晚产房的温度;对新生1日龄仔猪可以通过口服益生菌、注射长效抗菌素等措施加强保健。目前猪场治疗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常用药物有:头孢氨苄、新霉素、丁胺卡那和恩诺沙星等。但是,规模猪场用药之前需定期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最敏感的抗菌素。如果配合使用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和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物,效果会更好。

2 渗出性皮炎

2.1 病原

渗出性皮炎最近几年较常见,主要是由寄生在皮肤上的猪葡萄球菌产生表皮脱落毒素造成的。

2.2 流行病学

猪葡萄球菌存在于健康猪鼻黏膜、耳部皮肤和母猪的阴道中,这种细菌在环境中可以存活数周。当猪场中暴发圆环病毒病或蓝耳病时,猪群的免疫力低下,易诱发猪葡萄球菌的感染,因此也被称为圆环病毒病和蓝耳病的 “子嗣病”。有的猪场将圆环病毒病和蓝耳病控制得比较好,渗出性皮炎发病就较少,甚至发病后无需特殊治疗,患病猪即可自愈。

2.3 临床症状

渗出性皮炎的潜伏期一般为4~6天,首先在口、眼、耳周围及腹部出现灰棕色片状渗出物,经3~5天后扩展到全身,有脱皮现象和瘙痒行为。另外,患病猪会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严重时部分皮肤坏死,造成脱水,3~10天后死亡,致死率较高。一旦出现全身性症状,治愈很困难。

2.4 鉴别诊断

诊断的关键在于分离细菌、进行培养、鉴别菌种,还要注意区分猪痘、疥螨、霉菌病和真菌病。

2.5 防治措施

选择对猪葡萄球菌敏感的药物,国外有文献报道此菌对壮观霉素较敏感。因此,猪场在发病早期即有些猪的头部、脸部刚出现油脂状渗出时,可及时注射 “林肯霉素和壮观霉素注射液”,连续5天,效果明显。另外,要消除引起皮肤损伤的所有因素:定期剪牙,注意围栏的光滑度等,减少产房仔猪的直接皮肤损伤。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母猪圆环病毒病和蓝耳病的免疫,渗出性皮炎就会随之减少。

3 猪鼻支原体多发性浆膜炎

3.1 病原

2009~2010年期间,我国一些猪场暴发了猪鼻支原体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临床症状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相似,检查猪组织时,首先分离到的就是猪鼻支原体,该支原体也是细胞培养系中极为常见的污染物。

3.2 流行病学

仔猪3~10周龄易出现猪鼻支原体引发的多发性浆膜炎,有时更小的猪也偶尔发生。猪鼻支原体常由感染的母猪传给哺乳仔猪,猪群一旦感染猪鼻支原体,就会迅速传播。猪鼻支原体普遍存在于病猪的鼻腔、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中,传染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另外,现有疫苗污染支原体的比例也非常高,有的猪场购买了不合格的疫苗产品,免疫的同时也将支原体引入,接种后出现毛色粗乱、呼吸困难、关节肿胀,并有多发性浆膜炎等现象。

3.3 临床症状

临床上主要以关节肿胀、疼痛、跛行、呼吸困难以及胸膜、心包、腹膜、脑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患病猪发热,食欲不振或厌食,眼睑水肿,鼻孔周围附有脓性分泌物。可视黏膜发绀,虚弱,继而因窒息和心衰死亡。急性感染后的母猪可发生流产。

3.4 鉴别诊断

剖检时,主要肉眼病变有胸膜、腹膜、心包膜、关节的浆膜,甚至脑膜出现纤维素性炎症,浆膜表面出现浆液性或化脓性的纤维蛋白渗出物。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确诊须分离病原菌。

3.5 防治措施

选用优质疫苗是治疗的最好方法。在疫苗稀释液中加入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在接种病毒性弱毒苗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如:支原净、替米可星、林肯霉素、头孢噻呋等。

4 增生性肠炎

4.1 病原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类接触性传染病,是近年来养猪地区的常见猪病。被感染的猪群死亡率虽然不高,但也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4.2 流行病学

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肥猪,育肥猪或后备母猪出现散发性、顽固性腹泻。2009年,在5个经常出现育肥猪腹泻的规模化养殖场,分别随机采集10份母猪血样和10份100日龄左右育肥猪血样进行胞内劳森氏菌的血清抗体检测,发现50份母猪血样全部为阳性,50份100日龄左右育肥猪血样阳性率为56%。

4.3 临床症状

育肥猪的粪便比较稀薄,像水泥一样,新母猪粪便呈酱油色。育肥早期或后备母猪急性发病率较高,因为规模化养殖场中育肥猪使用的药物较少,常呈急性发病;40日龄后新生仔猪发病率也较高,因为母源抗体在仔猪40日龄以后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之分,体温一般正常。急性型的患猪会突然出现严重腹泻,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不久虚脱死亡。慢性型的患猪,症状较轻微,间歇性下痢,粪便呈糊状或不成形,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生长不良;有的形成僵猪。

4.4 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特征 (腹泻、粪便稀软、不成形、血便)、特征性病变 (小肠及结肠黏膜增厚,坏死或出血)可作出初步诊断。部分病猪粪便带血、皮肤苍白,剖检病变为回肠黏膜出血或增厚,确诊则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4.5 防治措施

使用弱毒苗进行免疫预防,也可使用药物预防。因为母猪感染率较高,所以对母猪的保健非常重要,母猪产前、产后一周用药,以便切断母仔传播。另外,育肥早期用药可以减少易感前的感染机会。常用的敏感药物有支原净、林可霉素、泰乐菌素等。用药时,必须连续用药2~4周,才能有效地把细胞内外的细菌全都抑制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5 猪丹毒

5.1 病原

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将病死猪深埋于地下,猪丹毒杆菌能够继续存活1~6月。该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而进入肠道。

5.2 流行病学

当圈舍肮脏潮湿、病原污染饮水、温度突变及夏季高温、猪舍消毒不彻底、饲料黄曲霉毒素超标或者猪只摄入粪便、发生应激、感染病毒后免疫力下降时,都容易引发猪丹毒。

5.3 临床症状

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型:体温达到40~42℃,部分猪突然死亡,在感染后2~3天病猪皮肤上出现粉红色和黑褐色丘疹块,隔4~7天后能慢慢消失。亚急性型:体温不高或发热持续时间很短,仅表现皮肤出现丘疹块。慢性型:可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常见的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

5.4 鉴别诊断

皮肤出现棱形丘疹块病灶为主要病变特征。脾肿大,出血肿胀,呈暗红色。肾淤血、肿大,呈鲜红色,俗称 “大红肾”。慢性病例呈现化脓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分离鉴定病原进行诊断。

5.5 防治措施

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猪丹毒疫苗接种。治疗时,青霉素是最有效的药物,磺胺药和链霉素对猪丹毒无效。养殖场要注意猪场的科学管理,新建猪场和改造猪场易发此病,一些规模化养猪场在改造时,将深埋的污水和污粪挖出,土壤中的细菌存活时间长,容易致病。猪场要保持猪饮水的清洁,正确处理病死猪的尸体,禁止随意挖坑填埋。

6 链球菌病

6.1 病原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在猪场常产生化脓性淋巴结炎、败血症、脑膜脑炎及关节炎,其病原多为溶血性链球菌。

6.2 流行病学

猪链球菌是扁桃体、鼻腔、生殖道和消化道的常在菌。苍蝇携带2型链球菌可以长达5天以上,人也可以感染猪2型链球菌。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6.3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体温41~43℃,便秘、眼结膜潮红、关节肿胀、跛行,后期耳、四肢下端、腹下有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最急性几小时就死亡,稍缓的病例1~2天内死亡。有的病猪有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转圈、空嚼、仰卧于地、四肢划动、昏迷。

6.4 鉴别诊断

病猪突然死亡,皮肤发红,有脑膜炎症状等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如需确诊则要分离细菌,并确定血清型。细菌分离应在脑组织或肺门淋巴结处采样,正常猪的扁桃体和肺组织中也可分离到链球菌。

6.5 防治措施

使用猪链球菌弱毒菌苗进行免疫预防,可同时使用药物控制本病的发生。猪场要做好蓝耳病的防疫,猪链球病发病就会相应减少。

猜你喜欢

病原支原体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