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偏瘫分型针刺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2-01-24张更丰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2期
关键词:上下肢屈肌运动神经元

图 雅 张更丰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137400)

中风是脑血管疾病的俗称。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中风的一个常见症状。偏瘫有“软瘫”与“硬瘫”两大类。软瘫和硬瘫分别是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痉挛性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弛缓性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即大脑的神经细胞和它发出的纤维受到损害,典型表现为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部分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和出现病理反射,摸上去发硬,对刺激极为敏感,很容易发生不自主收缩。因肌张力高又称痉挛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所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肌肉松弛,并逐渐萎缩,肌张力低,同时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故此类瘫痪又称“弛缓性瘫痪”。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住院患者76例,其中脑梗死51例,脑出血22例,脑血栓后遗症3例。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41~78岁;病程最短5h,最长7个月。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计12例。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计50例。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计14例。

治疗方法

软瘫:弛缓阶段阴阳经同时针刺,即同时刺激伸肌和屈肌,主要取穴极泉、肩髃、尺泽、内关、鱼际、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伏兔、环跳、风市、血海、阴陵泉、委中、承山、三阴交、太冲。每日1次,留针30min。治疗10天(1个疗程)。加上下肢各两组电针,电针用疏密波,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硬瘫:上肢阳经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阴经取穴为主,取殷门、委中、阴陵泉、血海、三阴交、解溪。每日1次,留针30min。治疗10天(1个疗程)。加电针,连续波,刺激量宜小。严重痉挛者不留针,刺激穴位即可。采用刺激量较小的方法,以免刺激量过强或手法不得当而加重痉挛。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基本治愈:偏瘫症状基本消失,能徒步行走,生活能自理,上下肢肌力恢复至Ⅴ级以上。显效:偏瘫症状明显改善,能行走,上下肢肌力恢复Ⅲ级以上。好转:偏瘫症状有所改善,肌力提高Ⅱ级以上。无效: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无明显改善。

本组76例患者,基本治愈42例,占55.3%;显效20例,占26.3%;好转11例,占14.5%;无效4例,占3.9%。总有效率达96.1%。

体会

瘫痪的类型不是判断病情程度轻重的依据和指标,因为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以损伤的部位和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的。一般说来,周围神经损伤由于周围神经的再生过程可能会发生有关肌肉的再支配,从而使肌肉重新获得能力而恢复功能。中枢性损伤也同样具有恢复一定功能的机会,这也就是康复医学存在和介入的意义所在。

早期肌张力过低,无力是病程中的一个阶段。运用针刺刺激各肌群,提高神经兴奋度,促使上下行神经传导束残存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改善肌张力过低。随着病情的发展,肌张力增高或单个肌群的十分强大,但运动功能仍不能正常进行,这时再对拮抗肌群辅以轻刺激,以调节肌群间协调运动。痉挛期患者上肢表现为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上肢属“阴急阳缓”,下肢“阳急阴缓”,四肢阴经分布路径多为屈肌,阳经穴多为伸肌。该病的治疗是以协调肌群肌张力的平衡为重点,既注重强化上肢伸肌、下肢屈肌运动,拮抗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运动,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化,抑制及控制痉挛,从而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使神经功能的恢复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上下肢屈肌运动神经元
“三线定位法”体表定位诊断旋前圆肌综合征的研究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A Miracle of Love
针刀干预对中期膝骨关节炎兔模型伸肌-屈肌萎缩 状态及肌肉拉伸弹性模量的影响
基本力量 上、下肢的教学与练习方法
浅谈行进运动与脊髓运动神经元
跳绳运动提高小学生上下肢协调能力的研究
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
健脾补气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10例
VEGF介导PI3/K信号通路保护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