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
2012-01-24苏凤华
苏凤华
(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吉林 长春 13006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展成右心衰竭的疾病,简称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大多都是因为患者反复感染风寒、肺伤气弱、痰饮留滞、气道不畅所引起。在心脏病中占5%~10%以上,最常见的原发病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该病常年存在,但多在冬春季节因呼吸道感染而急性发作[1-8]。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共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83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86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6岁,平均年龄59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大多是老年人,性情固执,加上病程时间长,而且很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紧张、悲观等,这些不良情绪都会使患者加重病情。所以护理人员主动做好入院介绍,让患者熟悉环境,消除恐惧、陌生感。多与患者亲近、交流,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要诱导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其受到各种精神刺激。护理人员还要主动向患者讲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预防措施、治疗及护理的方法等有关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一般护理
病房内要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每次15~30min,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控制在50%~70%。患者的衣服、床上用品要求做到勤换、勤洗、勤整理,还要定期修剪手指甲及脚趾甲。同时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这样有利于其恢复心肺功能。
1.2.3 病情观察的护理
患者缺氧早期均会出现睡眠形态紊乱,尤其是夜间患者都会很兴奋,很容易与普通的睡眠障碍相混淆,所以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神志、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及脉搏等,咳嗽、咳痰、痰液的量及变化情况,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与用力情况,尤其是要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点头、提肩等情况,或者是呼吸由深而慢,到浅而快等不规则呼吸,则提示患者可能呼吸衰竭,所以要马上通知医师;若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话好动、烦躁不安、昼睡夜醒、神志恍惚等情况时,则可能是肺性脑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所以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
1.2.4 保持呼吸道畅通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护理措施。对痰液较多且清醒的患者,要鼓励患者自行咳痰,痰液排出困难的患者,要采用雾化吸入或者给予吸痰护理,并采用扣胸、拍背、体位引流等方法以促进痰液排除,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术,避免口咽、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导致的不良影响。吸痰管插入超过气管导管0.5~1cm,再与负压相通,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s,负压不要超过50mmHg。吸痰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以防气道损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缺氧的同时常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差,呼吸主要靠低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吸氧治疗是纠正缺氧的针对性措施,一般都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予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氧流量控制在1~2L/min,浓度控制在24%~28%,15h/d。由于护士不能24h守在患者身边,必须教会家属熟练掌握吸氧的正确操作方法,给患者及家属讲清吸氧的目的,原因及注意事项,特别注意严禁烟火,吸氧装置要离明火至少2m。
1.2.5 并发症的护理
①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肺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消化道出血时患者要禁食,并在静脉补充营养和留置胃管。②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常见的酸碱失衡类型是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治疗,关键在于改善通气,当pH<7.2时,治疗上除注意改善通气外,还应根据情况适当静滴碳酸氢钠溶液。
1.2.6 出院指导
①饮食护理:应根据患者的基础代谢和营养状态给予营养补充,饮食要清淡,以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如瘦肉、豆腐、蛋、鱼、新鲜蔬菜、水果等。做到少量多餐,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要限制盐的摄入量,对有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糖的摄入也要适当限制,否则会加重病情,多汗或服用利尿剂时选用含钾高的食品,如鲜磨菇、橘子汁等,有尿少、浮肿的患者也要限制水、盐的摄入。②药物指导:要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不可滥用抗生素,病情好转且稳定后要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也不可以长期服用抗生素,以免出现耐药性或发生其他病菌的感染。还要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接受复诊,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③运动指导: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做一些适当的活动,以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深呼吸运动。可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但锻炼时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分劳累。④生活指导: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要注意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物,以免引起感冒而加重病情。
2 结 果
经过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精心的治疗与护理,183例患者中显效126例,好转51例,无效6例,有效率达96.72%。
3 小 结
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多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其按原发病的不同部位分为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三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除原有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外,逐渐出现的呼吸困难,气急、发绀和心悸、心率增快、全身淤血、肝脾肿大、下肢浮肿等症状。对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应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他们能树立对生活及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还要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熟悉并灵活应用护理要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全面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1]张国英.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J].中外健康,2009,6(11):236.
[2]金丽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7):65.
[3]朱永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6):369.
[4]于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6):159.
[5]金花.6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11,9(35):262.
[6]韦海燕.6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观察与护理[J].内科,2009,4(6):94.
[7]王淑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155.
[8]郑冬青.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