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弓形虫病的临床分析研究
2012-01-24唐纯海廖振南吴明伟
唐纯海 廖振南 吴明伟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脑弓形虫病是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最容易并发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且呈全球性分布,但是不同地区流行情况存在差异[1],近年来,由于易感人群增多,特别是艾滋病的广泛流行,机会性感染性脑弓形虫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免疫缺陷的人群中特别容易感染本病,引起多系统器官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此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部分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易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我科2010年12月15日曾收治脑弓形虫患者1例,并复习文献,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0 岁,主因反复头痛10余天于2010年12月15日收住院。入院查体无明确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头颅MRI以及CT提示右侧额部以及脑干多发性占位,当时诊断考虑:①转移瘤;②结核瘤;③脑寄生虫病;行反复腰穿送脑脊液检查提示常规正常,生化示糖正常,氯偏低,蛋白高,患者血常规,生化以及输血前检查无异常,胸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后送脑脊液以及血液标本到广西省疾控中心行寄生虫方面检查,提示患者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追问病史患者曾从事肉狗养殖,考虑脑弓形虫病,遵传染科意见于12月29日起抗弓形虫治疗(乙胺嘧啶联合磺胺嘧啶),患者一度头痛有所减轻,但是12月31头痛加重,复查CT提示脑水肿加重,局部病灶特别是脑干部病灶明显增大,脑内新病灶形成,后虽经脱水降低颅内压,继续抗弓形虫治疗,患者后因脑干功能衰竭死亡。
2 讨 论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 agondii)简称弓形虫,属真球虫目,弓形虫科。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弓形虫是一种严格细胞内生长的寄生原,为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最容易并发的一种机会性感染,脑最易受侵犯,人类的弓形虫病绝大多数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弓形虫病,此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和漏诊。
2.1 脑弓形虫的诊断方法
2.1.1 影像学检查及表现
针对脑弓形虫影像学检查通常首选CT和MRI,该病的CT诊断要点为:CT平扫一般表现为多发斑片状、片状低密度灶,部分病灶内可见点片状较高密度影,增强后呈环状或斑片状强化;MRI平扫表现为病灶呈斑片状、块状及结节状,T1WI为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病灶为高信号,部分病灶中心可出现软化灶,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低信号,增强后呈单发或多发环状强化或斑片状强化,但是该病影像学检查应与弓形虫的实验室检测相结合[2]。
2.1.2 病原学检测
①直接涂片:将脑脊液、胸腹水、骨髓及肺泡灌洗液、痰液等标本经Wright或Giemsa染色后镜检,如果细胞内外找到了TOX速殖子或假包囊即可确诊为急性感染;过碘酸-雪夫染色发现TOX 缓殖子便可诊断为慢性感染。②病理组织切片:组织经制成切片,镜下查找到TOX的虫体或者片断。③动物接种法:取各种体液接种动物,经4d左右潜伏期,出现TOX感染症状后,取其肺、脑等组织作涂片染色,找到TOX包囊或者滋养体。④细胞培养法:研究发现多种细胞与TOX速殖子具有生物学相容性,可作为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取代动物接种进行病原分离。
2.1.3 免疫学检测
应用最多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①抗原检测:包括循环抗原(CAg)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TOX 感染初期,抗体尚未出现,但循环抗原出现的时间早,可快速诊断;特别在免疫受损患者,因抗体水平低下,检测不可靠时,抗原检测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因抗原提取困难,目前该方法只应用于科研中,目前尚无商品试剂盒供应[3]。②抗体检测:弓形虫感染后,体内会出现IgM、IgA、IgE和IgG抗体。IgM抗体感染后5~7d即可出现,阳性表示近期感染,利于早期诊断,特异性IgM抗体滴度达到诊断标准,可诊断为急TOX感染。而且IgM不能通过胎盘,故脐血中检出则提示先天性感染[4],感染后2个月左右IgG 抗体达高峰,持续时间亦长,一般认为IgG阳性表示曾经感染TOX。因IgA抗体出现较早,持续时间达数月至1年,故急性和慢性感染均可呈阳性,另外还可在感染者的唾液中检IgA,IgG 和IgE 出现时间相同,但持续时间短,故阳性表示新近感染。
2.1.4 基因检测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逐渐应用于弓形虫感染的诊断,PCR检测较血清检测敏感性高,更适合于TOX感染的早期诊断,不过假阳性率也较高,现在常规PCR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巢式PCR、免疫PCR及实时定量PCR等技术。
2.2 弓形虫的治疗
2.2.1 现弓形虫病的经典治疗仍以乙胺嘧啶联合磺胺类药物为主,其缺点是疗程长,一般要1年左右,乙胺嘧啶可引起叶酸缺乏及骨髓抑制,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只对TOX滋养体有效,不能杀灭包囊,所以有一定的复发率。研究证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好的疗效,目前阿奇霉素是唯一既杀灭TOX速殖子,又消灭包囊的药物,而且半衰期长,不良反应较少;乙酰螺旋霉素在胎盘等组织中浓度高,且无致畸作用,适用于孕妇弓形虫病的治疗[5]。
2.2.2 探索高效、低毒的抗TOX中药是当前研究的一大方向,其抗弓形虫的机制包括干扰能量代谢、阻碍叶酸代谢、增强人体免疫等方面,而且据不同的病症进行辩证施治,现证实许多单味中药具有抗TOX作用[6],许多复方中药也在动物实验或临床应用中取得满意效果,能增加T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干扰素、IL-2及细胞因子含量,能提高TOX感染老鼠细胞免疫功能。
3 结 论
当下临床上对于控制弓形虫脑炎,免疫缺陷患者的急性弓形虫病及妊娠期感染所致胎儿病变还无理想的药物,所以寻找低毒、高效最终控制弓形虫感染的新药物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瑰宝,毒副作用小,可长程治疗,值得进一步开发;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及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重组细胞因子将大量生产,为弓形虫病的联合治疗和免疫预防。
[1]Hill D,Dubey JP.Toxoplasma gondii:transmission,diagnosis andprevention[J].Clin Microbiol Infect,2002,8(10):634-640.
[2]王振豫,李树新,冯坤,等.先天性弓形体病的脑部CT表现(附42 例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1):40–43.
[3]韩靖云,刘倩,郭健.弓形虫感染实验室诊断的技术进展[J].检验医学,2009,24(5): 393- 396.
[4]陈兴智,孙新,夏惠,等.弓形虫病三种病原学检查方法的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2):106-108.
[5]崔淯夏,吴万贵,渠海章,等.弓形虫病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9,28(6):701-703.
[6]万红娇,曹冬凤,宋贤响.中医药防治弓形虫病现状[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0): 637-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