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2012-01-24高春颖
高春颖
(长春市绿园区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紊乱而发生的心脏节律,频率或激动顺序异常,主要表现形式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和心脏停搏。近年来,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同时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检测方法的增加,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率、检出率明显增加,成为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关于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病特点缺乏相关研究[1-6]。现将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老年心律失常发生规律,为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老年人心律失常患者76例,行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确诊。其中男性51例,女性25例,年龄60~100岁,平均73岁;其中60~70岁32例,70~80岁25例,80~90岁15例,90~100岁4例。
1.2 方法
1.2.1 检查
所选取的病例为采用12导联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确诊的患者,统计各种类型的心率失常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和疾病发病率的相互关系。
1.2.2 治疗
在治疗心律失常时,胺碘酮作为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而被广泛应用,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对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本药副作用少,起效快。由于目前国内外对胺碘酮的用量问题并未达成统一意见以及确立明确规范,以下为我院治疗时的具体应用方法:对于重症患者采用静脉推注和静脉点滴胺碘酮方式给药,首次10min内静脉注射150mg胺碘酮,无效时20min后重复应用,仍然无效予以0.5~1mg/min静脉点滴,维持24~48h。用药过程中确保30min内不超过300mg,每日用量不超过1200mg。对于轻症患者以口服方式给药胺碘酮200mg,3次/d,持续5~7d,改为2次/天,5~7d后改为1次/d,以患者病情变化酌情增减。
2 结 果
2.1 心律失常与年龄的关系
76例心律失常患者中,窦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分布为:60~70岁,有6人,70~80岁有4人,80~90岁有3人,90~100有0人;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分布:60~70岁,有17人,70~80岁有11人,80~90岁有6人,90~100有1人;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患者年龄分布:60~70岁,有4人,70~80岁有4人,80~90岁有3人,90~100有3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分布 :60~70岁,有5人,70~80岁有5人,80~90岁有3人,90~100有0人。
可以看出80岁以下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80岁以上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房性心律失常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而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高其发病率也相应增高。
2.2 心律失常与性别的关系
76例患者中心律失常类型与性别的关系为窦性心律失常患者合计13人,男性患者8人,女性患者为5人;房性心律失常合计35人,男性患者为23人,女性患者为12人;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合计14人,男性患者9人,女性患者5人;室性心律失常合计13人,男性患者10人,女性患者3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在性别上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2.3 心律失常基础疾病及发生率
根据临床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检查,76例患者中,因冠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为35例(46.05%);慢性肺心病引起的18例(23.68%);高血压病引起的11例(14.47%);脑血管病引起的6例(7.90%);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2例(2.63%);扩张性心脏病引起的1例(1.31%);甲亢性心脏病引起的1例(1.31%);其他类型疾病引起2例(2.63%)。在各类型心率失常中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占46.02%,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其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
2.4 治疗结果
经我院积极治疗,76例患者中显效56例(73.68%),有效12 例(15.79%),总有效68 例(89.47%);无效8例(10.53%)。
3 讨 论
心律失常为我国老年人常见病及多发病。我国当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对于研究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单从本组结果显示,老年人心律失常与年龄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房性心律失常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80岁以下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80岁以上的患者,P<0.05;而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高其发病率也相应增高,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上升,老年患者所患有的冠心病比率增加,同时年龄越大,心肌供血状况越差,表现有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衰等渐进变化。
本组显示,在老年人心律失常患者中以房性心律失常多见,房早在老年人发病率最高。房早的频繁发生往往是房颤的诱因,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在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由于左房扩大,心房内压力增高,心肌缺血缺氧,极容易产生房性早搏。心衰前往往有房早发生,对于老年人房性早搏要积极治疗,治疗采取降低左房压力,控制房早的产生,同时要注意心功能不全的发生。老年人心脏解剖状况发生改变,心房肌肉退行性变,顺应性降低,心房扩大,缺血,压力增高,容量增大等都易诱发房颤,房颤本身并不会危及生命,但房颤时快速的心室率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易引起患者脑血管发生栓塞。在面对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时,应对患者做系统全面检查,寻找病因,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本组患者中,冠心病占据首位,其次为慢性肺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对于此类患者改善其心肌供血供氧是治疗的关键措施,为预防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其合并症多,病情复杂,机体反应能力差,发病隐匿,发展迅速,治疗时要做好全面体检,仔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问题,早期解决。药物治疗是老年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查明病因及诱因的患者,要积极控制病因及诱因,对于患有冠心病、慢性肺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从根本上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次,老年人心排血量降低,为正常的70%~80%,在使用负性肌力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需谨慎,避免心衰的发生。部分老年患者会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之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在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要掌握好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而造成药源性心律失常。同时要对老年患者做好心理上的疏导,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患有心脏疾病的老年患者往往接受过不同的治疗,对于自身病情有初步了解但不够客观,主观上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必要时请心理科会诊。在做好积极治疗的同时也要对老年患者的病情做反复宣教,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1]孙亮,丁进.急诊老年人心律失常533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54-55.
[2]张平.老年人心律失常109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4):109.
[3]朱辉,张苏扬,吴利群,等.老年人药源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4):548-550.
[4]李伟,卢迎芬,刘硕然,等.城市正常老年人心律失常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5):647-648.
[5]郑淑芳,陈清启.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29):53-55.
[6]钱激.678例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心电图分类及病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