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2012-01-24万泽安
万泽安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万泽安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6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和对比组(60例)。治疗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对比组则采用胺碘酮单独治疗手段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40例,好转11例,未愈5例,治愈率71.4%,总有效率91%。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17例,未治愈13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78%。对比结果,两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效果显著。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优于胺碘酮单独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极富推广价值。
稳心颗粒;胺碘酮;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在临床治疗中,心律失常一直是重点难题,它是诱发心脏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病情体现为:头晕、心悸、四肢乏力、失眠和胸闷等[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胺碘酮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使用胺碘酮进行常规治疗,一是患者住院时间长,二是远期毒副反应较多。因此,本文在这里讨论了一种短期的安全的治疗方式,即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至2011年4月间,我院的心律失常住院患者11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段为38~68岁,平均53岁;频发房性早搏13例,频发室性早搏20例,心房颤动9例,房性早搏并室性早搏5例,交界性早搏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治疗组56例,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段为36岁至71岁,平均51岁;频发房性早搏12例,频发室性早搏16例,心房颤动11例,房性早搏并室性早搏7例,交界性早搏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治疗组和对比组间的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实用内科学》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分析动态心电图和Holter结果进行诊断。
1.3 方法
在临床治疗前两周,两组患者暂停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在正式接受治疗前进行心电图检查。治疗卡是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手段,即胺碘酮治疗(3次/d,每次0.2 g,1周后减为2次/d,每次0.2 g,两周后减少1次/d,每次0.2 g);治疗组在服用胺碘酮上加服稳心颗粒(3次/d,9 g/次),以四周为一个疗程。疗程中,每周检查心电图次。疗程结束后,复查Holter结果。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均要检查患者的肝、肾等功能以及电解质。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治愈40例(71.4%),好转11例(19.6%),未愈5例(8.0%),总治愈51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治愈30例(50.0%),好转17例(29.0%),未治愈13例(21.0%),总治愈47例,总有效率79%。对比结果,两组差异明显(P<0.05)。
2.2 相关检查结果
用药先后,肝、肾功能,电解质以及血、尿、便等检查无异常。
3 讨论
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出现器质性或者功能性病变,影响了正常的起搏传导工作,导致心脏搏动异常,这就是心律失常[2]。在中医上,心律异常被归为“心悸”,“怔忡”[3],具体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四肢乏力、失眠和胸闷等。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点和一个难点。通常的胺碘酮治疗,需要患者长期住院,并且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一方面存在着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院外治疗[4]。
通过临床试验,在胺碘酮常规治疗中加入稳心颗粒起到了良好效果。治疗组56例病患在经过4周的治疗后,治愈40例,好转11例,未愈5例,治愈率71.4%,总有效率达到了91%。与对照组对比,效果显著。在未来的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1]胡昌亮.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66例临床观察.西部医学,2010,22(11):2099,2101.
[2]王宝云,陈丽丽,王强等.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8(10):1248-1249.
[3]杨明炜,墙登梅.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中外健康文摘,2010,07(32):214.
[4]周江,赵飞.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2006,1(6):342-343.
657508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盐津普洱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