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不寐经验

2012-01-24芦少敏

中医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王老中医药学会营卫

芦少敏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

王自立主任医师为甘肃省中医院消化科、肾病科的创始人,并创立《甘肃中医》,担任《甘肃中医》主编15 a。他兼任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医师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西部中医药》编委会主任、甘肃中医学院教授;主编《生殖疾病的中医治疗》等书近500万字,发表论文10余篇。王老的学术思想被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8年,王老被中国中医科学院聘为中医(师承)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获“全国首届先进名医工作室”称号。王老对不寐的治疗具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从师王老随诊,现选用4例王老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不寐亦称“失眠”、“目不瞑”、“不得卧”,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也不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有“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景岳全书·不寐》曰:“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又曰:“如痰如火,如寒水气,如饮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逆之扰也……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不足,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许东皋曰:“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老伤,火炽痰郁而致不寐者多矣。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者,亦不得眠。”《本草纲目》曰:“人卧则血归于肝,今血不静,卧不归肝,故惊悸而不得卧也。”《类证治裁·不寐》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不寐病因诸多,七情六欲、饮食劳倦均可致病,涉及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2 辨证论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压力、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原因使睡眠障碍的患者日益增多,西医的治疗比较局限,中医常规治疗多选用养心安神、重镇安神及镇静安神等方法,疗效不佳。王老熟读经典,精研伤寒,善用经方,兼通各家,在治疗失眠症方面明辨病机,切中要害,配方灵活,选药精当,用方精炼,很少叠加安神之品,且疗效显著。王老认为劳心之人不寐,多以归脾汤补养心脾;痰多之人不寐,多以温胆汤化痰和中;虚烦不寐伴郁热者,多以酸枣仁汤合栀子豉汤养血除烦清热;胃不调和者,多自拟运脾汤以调运脾胃;肝郁脾虚者,多以丹栀逍遥散疏肝健脾;睡眠差伴多汗伤及心阳者,桂枝加附子汤以温通心阳;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者,黄连阿胶汤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气虚血瘀者,以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祛瘀;中气不足者,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健脾升清,伴肺肾不足者,百合地黄汤以养阴清热;肝胆郁热者,龙胆泻肝汤以清肝泻火。王老治病思路开阔,不拘泥于患者的诸多主诉及表面现象,查舌切脉是他诊病的根本,时常舍症从脉,明辨病因,故而对临床诸多疑难杂症颇获良效。

3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女,65岁,2011年4月26日初诊。主诉:失眠半年余。半年来,患者寤而不寐,时感乏力,自汗,动则汗出湿衣,心悸,易外感,畏寒肢冷,四肢沉重,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细。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断:不寐,证属营卫不和,心神失养。治宜调和营卫、温阳固表,给予桂枝加附子汤加减。处方:桂枝10 g,白芍10 g,黑附片10 g(先煎),黄芪 15 g,白术 10 g,龙骨 30 g,牡蛎 30 g,炙甘草10 g,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1 d 1剂。二诊:患者服药7剂后,诉夜寐改善明显,可安睡5~6 h,汗液减少,乏力减轻,遵上方加黄芪至30 g,以增加固表之力,继服7剂。三诊:患者诉睡眠基本正常,无异常出汗,惟畏寒肢冷,上方黑附片加至20 g(先煎),再服7剂,诸症消失。

按 《黄帝内经》曰:“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柯韵伯曰:“汗者,心之液,是血之病变见于皮毛者也。”又曰:“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难经》曰:“心不足者,调其营卫。营卫者,血脉之所在,而心之主之。故养心者,莫善于调营卫也。”患者卫阳卫外不固致营阴孤弱不能内守,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又汗者,心之液,血为心主,汗多心无所主,心神失养而不寐。王老遵仲景及古人旨,注重阳虚卫外不固,汗出伤及心阳,明辨病机,切中要害,投桂枝加附子汤化裁治之,以调和营卫,温阳固表,心阳得以温养,不但失眠之症若失,汗出及乏力心悸症状明显缓解,正如《黄帝内经》所云:“治病必求于本。”

例2 患者,女,74岁,2011年5月11日初诊。主诉:失眠3个月余。患者年老体虚,脾失健运,脾阳不振,升降失常,气机阻滞,而致胃脘胀闷隐痛,夜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头昏乏力,心烦易怒,时有胃脘胀闷隐痛不适,食后尤甚,痞满,纳呆,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微腻,脉沉细尺脉弱。西医诊断: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不寐,证属脾胃虚弱,健用失司。治宜健脾助运、条畅气机,给予自拟运脾汤加减。处方:党参 15 g,白术 15 g,茯苓 15 g,佛手10 g,枳壳 10 g,石菖蒲15 g,麦芽15 g,薏苡仁15 g,莪术15 g,炙甘草10 g,仙鹤草15 g。水煎服,1 d 1剂。二诊:服药7剂后,患者诉胃脘闷胀减轻,有饥饿感,苔微腻,夜寐有所改善,便不成形,原方薏苡仁加至30 g,加干姜10 g以健脾温中化湿,继服7剂。三诊:患者诉胃脘部症状基本消失,食纳正常,夜晚可睡6 h以上,舌质淡苔白,守方加减以继调运脾胃。

按 《素问·逆调论篇》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府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李东垣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慎斋遗书》云:“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耶。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甚多。”王老在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非常重视脾胃功能的调理,认为胃气的强弱决定着疾病的转归,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增强胃气,促进疾病向愈,并自创运脾汤以治疗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所致疾病,验之临床,诸多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经予调理脾胃之法而获效。

例3 患者,男,49岁,2011年6月25日初诊。主诉:反复失眠5 a余。5 a来,患者反复出现失眠现象,时轻时重,时发早搏,四肢困倦,懒于言语,头昏,心悸不安,鼻汗,夜间脚热,多方治疗均未获效。患者平素工作劳累,累则诸症加重,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西医诊断: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不寐,证属脾气不升、阴阳失交。治宜补脾益气、升清降浊,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党参15 g,黄芪 15 g,当归 15 g,陈皮 10 g,升麻 5 g,柴胡 5 g,桂枝5 g,五味子 15 g,山茱萸 30 g,甘草 5 g,仙鹤草30 g。水煎服,1 d 1剂。二诊:服药7剂后,患者夜寐改善,乏力气短及心烦不安缓解。三诊:继服7剂后,诸症基本消失,守方加减以扶助正气。

按 柯韵伯曰:“至若劳倦,形气衰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症颇同外感,惟东垣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制补中益气之法。谓风寒外伤其形为有余,脾胃内伤气为不足……遵《黄帝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大忌苦寒之药,选用甘温之品,升其阳气以行春生之令。”赵养葵曰:“后天脾土。非得先天之气不行。此气因劳而下陷于肝肾,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用升、柴、以佐参芪,是方所以补益后天中之先天也。凡脾胃喜甘而恶苦,喜补而恶攻,喜温而恶寒,喜通而恶滞,喜升而恶降,喜燥而恶湿,此方得也。”王老治病向来重视脾胃的调理,时时顾护胃气,在明辨病机基础上,重视一身之元阳,常以扶正固本为主,力求攻勿伤正,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很少苦寒并下伤脾败胃,从而伤及真阴真阳,正如张景岳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例4 患者,女,55岁,2011年6月28日初诊。主诉:失眠3 a余,伴心烦易怒。患者年轻时长期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时处于焦虑不安状态,渐出现睡眠障碍,曾中药、西药、高压氧,针灸等多方治疗,均无明显效果,今慕名前来王老处求治。症见:眠差,口干,口臭,便干,5~6 d一行,头昏热闷胀,情绪焦虑,舌淡,苔厚腻,脉滑数。西医诊断:焦虑症。中医诊断:不寐,证属痰热内扰。治宜化痰清热。处方:竹茹 15 g,枳壳 15 g,半夏 10 g,陈皮 10 g,茯苓10 g,石菖蒲15 g,麦芽15 g,远志10 g,佛手10 g,炙甘草5 g。水煎服,1 d 1剂。二诊:服药7剂后,患者睡眠、烦躁缓解,大便2~3 d一行,仍有口干口臭,苔腻,头身闷热,原方加厚皮10 g、苍术10 g、栀子5 g,以健脾燥湿、清热化痰。三诊:继服7剂后,患者诸症均明显改善,心情愉悦不少,随守方加减以调和肝脾,疏木补土。

按 温胆汤出自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张秉成曰:“夫人之六腑,皆藏而不泻,惟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寄附于肝,又与肝相为表里。肝藏魂,夜卧则魂归于肝,胆有邪,岂有不波及于肝哉?且胆为甲木,其象应春,今胆虚即不能随其生长发陈之令,于是土得木而达者,因木郁而不达矣。土不达则痰涎易生,痰为百病之母,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故有惊悸之状。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罗东逸曰:“胆为中正之官,清净之府,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不喜壅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也。”王老在临证过程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提倡尊其法而不泥其方,遣其方而不拘其药,用其药而不拘其量,灵机圆活,合理变通。王老认为,此案患者长期紧张焦虑,肝气郁滞,木郁而土不达,土不达则痰涎易生,痰为百病之母,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诸症皆有可能,治以化痰清热、温胆和胃,疏木而补土,使胆府得以宁谧,痰气得以下降,使胆得以宁谧,痰气得以下降,邪热得以清解,共施养正与驱邪,从而药到病除。

猜你喜欢

王老中医药学会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召开第五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
粉彩瓷板|祝壽圖 王锡良·陆如合作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委会召开2020年学术年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关于2021年世界睡眠日活动的通知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我与王锡良的那些故事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传达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
浅谈营卫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