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防治

2012-01-24蔡朝敏

中外医疗 2012年35期
关键词:病儿病毒患儿

蔡朝敏

贵州省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贵州湄潭 564199

1 病因病理

1.1 西医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人体因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引起全身抗病能力减低和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由病毒或细菌侵入鼻咽部导致发病,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此病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鼻咽部炎症。特别是以病毒感染而致病的占90%以上,常见的引起上感的病毒有:呼吸道台胞病毒、腺病毒、某些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鼻病毒等。因为婴幼儿时期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健全,所以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缺乏体格锻炼的小儿易患该病,且病愈后无持久的免疫力,可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理变化为鼻腔及咽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侵润,有浆液性及黏液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侵润,大量脓性分泌物。

1.2 中医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原因是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所致。以风邪为主因,同时在不同季节,往往与其它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而时行病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且不限于季节性,病情较重,往往互为传染流行。

该病是否发病,关键在于正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也有一定关系。如气候突变,寒温失常,六淫及时行之邪肆虐;或因生活器具不当,寒温失调,或因体质偏弱,卫表不固;或因肺经素有痰热、伏火;或痰湿内蕴,肺卫失于调节等均易导致本病的发生。

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外感六淫,时行病毒,在人体卫外功能减弱,不能调节应变之时,从皮毛,口鼻入侵,邪犯肺卫,卫表不和而致病,其病位主要在于肺卫,一般以实证居多,如虚体感邪,则为本虚标实之证。

2 临床症状

①发病前,大多患儿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者较为严重和频繁的干咳,之后会渐渐出现支气管分泌物。婴幼儿不会咯痰,多经咽部吞下,因而在其胸部可听到干、湿罗音,以中等不泡音为主,偶可限于一侧。②病情较轻者可能无明显病容,但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持续2~3d的38~39℃,甚至40℃高烧。③患儿呈现出疲劳,睡眠食欲受损,甚至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④年长儿再诉头痛和胸痛。⑤咳嗽持续时间一般为7~10d,严重者可延续2~3周,甚至反复发生。若不能得到恰当有效治疗,则有可能引发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则可能为继发细菌感染。⑥身体健壮患儿较少出现并发症,但若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营养不良,抑或有慢性鼻咽炎、先天性呼吸道畸形、佝偻病等疾病,则容易出现支气管炎,甚至肺炎、中耳炎、喉炎及副鼻窦炎等并发症。

3 并发症

小儿伤风感冒虽为普通常见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易波及其他器官,引起并发症,常见的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颈淋巴结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炎症向下蔓延累及下呼吸道可引起气管、支气管炎甚至肺炎。

4 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不难,但某些传染病早起有上感的症状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的早期症状都可表现为伤风感冒,因此在诊断中除根据临床症状外,还需结合当地流行病史,体检和实验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时还需观察病情的发展才能确定诊断。

5 治疗措施

5.1 一般方法治疗

①注意休息、饮食、室内温度及湿度等的调整。经常给婴儿调换卧位,保证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通畅。②患儿咳嗽频繁,影响休息时,给予适量镇咳药,注意剂量,避免过量造成分泌物咳出困难。③患者出现痉挛,呼吸困难症状时,症状较轻者可参考中医疗法“实热喘”进行处理。④重者参照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进行。

5.2 中医疗法

中医上,该病又称“外感咳嗽”,根据致病原因,可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及实热喘3种类型。以疏风散热、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其主要治疗路径,但临床上需根据具体症状辩证施治。

①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突然、频繁、急促,咳痰稀薄,常伴有鼻塞、流清鼻涕,喉咙痒或头痛、恶寒,不发热但苔微白,脉像浮动等症状。此类患者常用杏苏散加减,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

②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不爽,黄粘稠痰为主,常伴有鼻塞流黄涕、咽红口干、或发热有汗,舌苔身微黄白,脉浮数。对此,治疗常用桑菊饮加减,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

③实热喘。除上述2种类型咳嗽常见症状外,多还伴有较高发热,顺喘憋等。此时,治疗需从宣肺化痰,降逆平喘入手,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5.3 其他治疗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有些患儿还需用适量吐根糖浆治疗,使痰液易于咳出.一般患儿 2~15滴/次,年龄稍长的患儿,可 1~2mL/次,4~6 次/d。10%NaCl溶液功效相同,0.1~0.2mL/(kg·次)。 若出现并发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当抗菌药;迁延性支气管痰患儿,可加用超短波或紫外线照射。

6 护理

①发热的小儿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预防合并症。保持空气清新,室内大人不要吸烟。②发热至38.5℃,可用物理降温,用冷毛巾敷前额,或枕冷袋,也可采用温水浴。药物降温,可按医嘱口服退热药等。如体温持续不退,4h后可再服退热药1次。有的病儿因发热可引起惊厥。对这类病儿应及时采取退热措施。发热时,2~4h/次给病儿测体温。发热38.5℃以上,给病儿服用退热剂的同时,要多给孩子饮水,以帮助退热。用物理降温时,注意孩子有无寒冷反应,如用前额冷敷、枕冷袋后病儿有寒战、口唇发绀时,则不宜用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四肢和前胸后背,也能帮助散热。高热38.5℃以上,还可用白酒兑等量温水擦四肢,由肩向手、由大腿向脚方向擦。另外,发热出汗容易刺激皮肤变红,要勤给病儿翻身,更换内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病儿舒适,避免烦躁。③由于发热患儿消化功能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孩子食欲差不要强行喂食,可等退烧后,再让孩子进食。还在吃奶的孩子,奶量可适当减少;年长儿可选用清淡易消化的饮食。④保持大便通畅,也是清热的要点。病儿大便通畅表示肠胃功能良好。如大便燥结,可用适量开塞露注入肛门,协助通便。⑤年长儿感冒后常诉咽痛,可含薄荷片、碘喉片、西瓜霜片、金嗓子喉宝等;婴幼儿不宜应用上述含片,可向咽部喷锡类散或冰硼散等。合并口腔溃疡时,需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口腔,涂金霉素鱼肝油,或复方龙胆紫等。⑥感冒病儿流清鼻涕,刺激上唇皮肤,可用温湿毛巾在局部湿敷,并可涂四环素眼膏、金霉素眼高等。⑦睡眠时将患儿后背稍垫高,呈半卧位,目的是减少气管分泌物对咽部的刺激,减少咳嗽。⑧在护理感冒病儿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的变化,因为有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也和感冒差不多。要注意病儿发热时有哪些合并症状。吃了退热药热退了,精神好,基本和平时差不多爱动、爱笑,也喜欢吃东西,没有呕吐,没有疼痛,就说明病已基本痊愈,可在家继续观察。⑨每天早、晚看看孩子的前胸后背有没有红疹,臀部有没有紫斑。较小的病儿肛门周围有没有红肿,大腿根部、腋下有无肿痛,胳膊、腿活动是否自如,尾骶部、背部皮肤有无红肿及暗紫;耳朵里有没有流水、流脓;有没有呕吐、腹痛、脓血便;面色是否暗淡或苍白,眼神是否发呆;有没有牙龈渗血、鼻出血等。如果观察到上述症状,就要立即去医院医治。

7 预防

一般不主张药物预防,没什么药物能够预防呼吸道疾病,主要还是增加锻炼,增强体质,不应将孩子整天关在屋里,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户外锻炼的机会,比如和孩子早起步行去幼儿园,早上空气较冷,对孩子的呼吸道会有一定的刺激,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孩子习惯后,还能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注意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衣服不要穿着过多,否则活动后出了汗反而易着凉得病。居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应避免到公共场所等拥挤的地方去,避免与伤风感冒患者接触。营养不良及佝偻病患儿需及时治疗。

猜你喜欢

病儿病毒患儿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家庭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孤独症中的效果观察:一项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穴位按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儿生长发育和睡眠的影响
阳性强化法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穿刺效果及依从性的评价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