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梗死的CT和MRI诊断方法探讨
2012-01-24陈婧
陈 婧
河南省郑州骨科医院,河南郑州 450052
临床骨梗死发病率较低,多无典型临床表现,为一种弥散性灶性骨性坏死,多由血供不足导致。单纯CT检查、X线平片检查易造成漏诊和误诊,采取MRI检查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可提高脑梗死的早期发现率,并为准确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为了探讨骨粳死CT和MRI诊断的价值,该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20例骨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就CT和MRI诊断的特点及效果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选择的研究对象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64岁,平均(44.6±1.8)岁。症状不明显偶然发现6例,局部有疼痛感觉14例。慢性胰腺炎2例,外伤史4例,长期应用激素史4例。
1.2 方法
20例患者均行MRI检查诊断,行CT检查的患者10例。CT应用 ProspeedAI螺旋 CT机行检查操作,层间距 5mm,层厚5mm。MRI应用GESigna0.2TMRI仪行检查操作。膝关节表现线圈, 序列为 SE, 即 TR500/700ms,TE20/30ms(T1W1),TR3 300/4000ms,TE80/120ms(T2W1),GRE:TR700msTE20ms(T2W1),TR4000ms,TE24msT2脂肪抑制。依据病变部位行矢状位成像、冠状位成像,横断面成像检查。根据影像学表现,将骨梗死进分为早、中、晚期。早期骨梗死:CT检查呈轻微骨质疏松期或无明显异常,而MRI有异常表现。中期骨梗死:CT表现为局部斑点钙化和骨质疏松,MRI检查为病灶边缘有较为典型的地图样改变,病变中央部位出现稍长或等长的T1、T2信号。晚期骨梗死:CT检查呈蜿蜒状、不规则状骨质硬化,MRI检查T1W1和T2W1均呈低信号表现。
2 结果
该研究选择的20例患者中,16例为多发骨梗死,累及双侧胫骨上段、股骨下段10例,累及单侧胫骨上段、股骨下段6例;4例为单发骨梗死,累及单侧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各2例。共累及56处骨骼。影像学表现:①早期骨梗死:共8例患者,CT检查干骺端存在轻微骨质疏松区或无明显异常;MIR检查有地图样改变,T1W1梗死区边缘以迂曲匐行为主要表现,边界清楚,呈低信号带,正常骨髓组织在梗死区中央与周围呈略低或中等信号;T2WI边缘呈迂曲高信号带,梗死区中央呈略高或中等信号。②中期骨梗死:CT检查以班点状骨质硬化影和骨质疏松区为主要表现,MRI检查以病变中央呈稍长或等长T1、T2信号改变为主要表现,为不均匀或均匀信号,T1W1病灶边缘呈花边状低信号带表现,T2W1外层为低信号的双信号带,内层为高信号。③晚期骨梗死:CT显示周围环以硬化边,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MRI边缘和梗死区T1W1和T2W1提示均呈低信号,或不均匀低信号。向关节面软骨下骨质累及8例,病变信号强度与骨干病变类似,呈小灶状。邻近关节腔有少至中量积液10例。病变区手术或穿刺活检显示,骨小梁结构消失,形状不规则,边缘骨硬化,内有坏死,周围有慢性炎症改变,病变小梁间见纤维化骨或纤维组织增生。
3 讨论
骨梗死为于干骺端和骨干发生的骨坏死,于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部位多见,通常为多发性和对称性改变,病变为一侧程度较重,另一侧程度较轻[2]。发病与激素和大量免疫抑制剂应用、血管炎、减压病、胰腺炎、胶原病、嗜酒、老龄或骨内血管梗阻受压、血管壁完整性受损相关。因四肢长管状骨骨髓内营养血管细小,脂肪组织丰富,骨皮质坚硬,分支走行长而稀少,易造成受压、栓塞而无缓冲,且骨髓内病变会对其造成影响而诱导骨髓缺血坏死发生[3]。
患者在慢性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生,急性期局部可有疼痛症状,累及关节并且破坏关节面,同时导致关节炎发生,出现关节畸形与疼痛。根据病理和影像学的表现,将骨梗死按早、中、晚划分,早期骨梗死脂肪细胞发生液化坏死和胶样化,局部血供中断,尚存骨小梁结构,骨小梁细胞死亡。CT除发现有骨质疏松异常外,无其它表现[4-5]。T1WI为等至高信号,并且T1WI为高信号,是对梗死灶内的水肿和出血进行反应,而病灶边缘发生的充血水肿呈长T1、T2信号。该组早期骨梗死患者,CT检查干骺端存在轻微骨质疏松区或无明显异常;MIR检查有地图样改变。CT检查中期骨梗死多呈条索状、斑片状钙化,T1W1在病变中心呈稍低或等长信号,T2WI上为稍高信号和等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地图样改变。该组中期骨梗死患者CT检查以斑点状骨质硬化影和骨质疏松区为主要表现,MRI检查为病变中央呈稍长或等长T1、T2信号改变。晚期骨梗死,纤维组织和肉芽组织将坏死组织替代,而发生营养不良钙化或纤维化钙骨或骨化,CT表现为圈形或不规则钙化分布在骨干或干骺端,MRI上T1WI和T2W1均表现为低信号。该组晚期骨梗死患者CT显示周围环以硬化边,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MRI边缘和梗死区T1W1和T2W1提示均呈低信号,或不均匀低信号。向关节面软骨下骨质累及8例。
综上,早、中期骨梗死中,MRI为检查的较为有效的方法,效果优于CT,晚期CT、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依据病情,结合应用才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治疗提供依据。
[1] 冯素臣,程克斌,程晓光,等.骨梗死的影像学改变及病理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3):249-252.
[2] HermannG,SingsonR,BromleyM,etal.Cysticdegenerationofmedullary boneinfarctionevaluatedwithmagneticresonanceimagingcorrelated withpathologicexamination[J].CanAssocRadiolJ,2004,55(5):321-325.
[3] 崔光彬,王玮,宋立军.骨梗死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5):725.
[4] KooKH,KimR,KimYS,etal.Riskperiodfordevelopingosteonecrosisof thefemoralheadinpatientsonsteroidtreatment[J].ClinRheumatol,2002,21(4):299-303.
[5] 林旭波,何家维,白光辉,等.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9,29(6):60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