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2012-01-24査高飞
査高飞
兴义市人民医院,贵州兴义 562400
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又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创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现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途径。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型术等技术。该治疗简单易成功,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都非常低,因此受到临床上的推广。该研究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确诊为冠心病患者57例,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冠心病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为提高冠心病治疗水平提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在56例冠心病病例中,男患者36例,占总例数64.29%;女患者20例,占总例数35.71%。年龄26~81岁,平均52.3岁。5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胸窒闷和气促气短等,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有26例,占46.43%;不稳定性心绞痛有19例,占33.93%;陈旧性心肌梗死有11例,占19.64%。单支病变患者有25例,占44.64%;双支病变患者有26例,占46.43%;多支病变患者有5例,占8.93%。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糖尿病患者、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孕妇。
1.2 手术方法
56例患者先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利用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等途径以股动脉为起始点,在对患者的大腿根进行局麻后把心脏导管、导丝、球囊顺着股动脉、腹动脉、髋动脉送到冠状动脉中的开口,往内放入特殊显影剂,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患者的病变部位、程度和范围。找出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通过指引导管植入带球囊导管,充气使其加压,令狭窄器官扩张若干分钟,待冠脉狭窄部位消除。然后将支架镶嵌于患者的冠动脉内膜中,10 000 U肝素钠注入股动脉或者桡动脉鞘管中。术后注意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绞痛或者动脉伤口出血等情况,严密检测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等相关指标。
1.3 观察指标
手术的成功率、失败原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将资料数据输入电脑制作成Excel表格,采用 SPSS13.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手术结果
56例患者进行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手术后,成功55例,占所有患者的98.21%;失败1例,占所有患者的1.79%,失败原因是球囊导管不能穿过病变部位。平均住院时间5.4 d。
2.2 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该手术死亡例数0例。并发症5例,占8.93%,1例是迟发性心包穿孔,已得到及时心包穿刺放液处理,1例出现低血压,3例出现心律失常,经妥善处理后得到缓解。
3 讨论
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尚未发明之前,药物治疗一直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可是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不一样,因此药物所发挥的作用都有所差异,而且药物治疗对頓抑心肌和冬眠心肌没有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每况愈下,因而药物治疗越来越不受大众认可。自上世纪70年代出现冠心病血管介入治疗后,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其显著疗效和简单操作得到了医学界的青睐。然而,现今大多数患者对冠心病介入治疗还存在着许多忧虑和怀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认为介入手术存在大风险,惧怕手术失败、因而拖延手术时间,导致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使病情加重;②某些患者过度评估病情,病情并不需要进行冠心病介入手术却因畏惧冠心病而坚决请求医生放置血管支架,诱发一些并发症发生;③进行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手术后,某些患者变认为平安大吉,冠心病已根治,因此对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用药方面都疏于防范,导致病情复发。实际上,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手术是一项高效安全的手术,成功率可达95%以上,且复发率和死亡率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少。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手术适用于以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期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过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
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关键步骤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PTCA主要以股动脉和桡动脉为途径,在局麻下把带有球囊的导管沿着主动脉送到冠状动脉内管内的狭窄病变部位处,加压球囊使狭窄部位消失,从而令血管内血流畅通,缓解心绞痛发作。PTCA的成功率极高,但是也尤其局限性,如球囊并不能使血管病变狭窄部位充分扩张、血管的弹性出现会所、被扩张的部位出现撕裂破裂、出现急性闭塞等。有数据统计显示,PTCA术后出现再狭窄的几率高达30%~35%。因此如何提高扩张血管病变狭窄部位的成功率仍是医学界一直在努力的一项研究。而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基础步骤,通过往手部和腿部置入造影导管,然后注入造影剂,血管病变的狭窄部位便能直观清晰地显示出来,方便医生判断病变程度和范围。虽然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手术发展日趋成熟,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需要重视,根据以往的临床资料,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手术可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休克、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造影剂肾病、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迟发性心包穿孔、死亡等。因此医生在决定给患者进行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手术前应做好肝肾功能、尿血常规超声心动图等准备,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脏功能。该研究中出现1例低血压,3例心律失常,这是由于拔除股动脉鞘管不当引起的,这些并发症都有可能加大股动脉伤口止血的难度。要预防股动脉伤口出血,在术后首天变需将股动脉鞘管拔除,并立刻压迫止血,注意力度不应过大。拔除前6 h内需停止注射肝素。据相关文献表明,术后24 h内应该保留股动脉鞘管备用,但应注意股动脉鞘管断裂可增加伤口出血的可能性,甚至可导致形成股动脉血栓。拔管后充分按压伤口有助于加强伤口处的血小板凝聚力,减少出血量,而且也可避免用胶布而使伤口过敏或起水疱或牵拉皮肤造成表皮脱落。同时,临床资料表明,经桡动脉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低于经股动脉手术。经股动脉手术患者在在股动脉穿刺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和强制性术侧肢体制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进食、排便,而且粗大的股动脉附近迷走神经分布较多,术后长时间压迫止血极易引起反射呕吐、心率下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而经桡动脉进行手术则不会导致不良影响。
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密切追踪患者的情况,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术后一周内即可下床走动及进行简单的锻炼,但医务人员应随时密切观察患者术肢末端的血流运输,避免因为包扎过于紧绷而导致指端缺血坏死。患者可以根据医嘱,服用至少一年的抗血小板抗凝的药物,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和阿司匹林,并且定期回院检查血脂血压、肝功能。医务人员还应叮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远离烟酒,多进行简单的锻炼,定期用药。
该研究表明,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手术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低,患者的住院时间短,说明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手术高效快捷,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少,加上合理的术后护理可进一步提高该手术的安全性。
[1]邓金龙.冠心病介入治疗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31):86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