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
2012-01-24李军
李 军
湖南省资兴矿业集团总医院,湖南郴州 423404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具有骨折范围较大,病情不稳定,影响干骺端等显著的特点。肱骨干骨折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该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疗效较为显著,但治疗过程中需要剥离和切口骨膜,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软组织的供血情况。随着中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影响,该方法不仅不会影响软组织供血情况,而且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该次临床实验以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朋所收治的20例肱骨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对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以该院收治的2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1.1)岁。主要致伤原因包括:摔伤8例,车祸伤12例。骨折类型包括:肱骨中下段骨折8例,股骨近段伴中上段骨折12例;长斜形骨折5例,多段骨折5例,长段粉碎性骨折10例。患者均无开放性骨折,且均在骨折48 h~4 d之间接受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患者以仰卧位,行局部麻醉。对于肱骨近段骨折或肱骨中上段骨折的患者:在患者肩峰前房外侧处行约5 cm的纵向手术切口,将三角肌与其分离,使大结节充分暴露,并在结节间沟后侧0.5 cm处的三角肌下方将结节分离,在肱骨外侧远端行约5 cm的手术切口,保证肱肌与肱二头肌之间的间隔,向内侧牵拉肱二头肌,并在肱肌前暴露,纵向切开肱肌。沿肱骨大结节将预弯的LCP插入患者体内,依据从远到近的顺序,紧贴肱骨在肱肌下潜行,以保证LCP位于肱肌下侧和肱骨前侧远端。向外牵拉肱二头肌,动作要轻缓,避免伤害神经系统,在肱骨近端设置LCP钻头的导向设备,在透视条件下,实施骨折复位操作,先固定钢板近端,在调整钢板远端的位置,在透视状态下实施完全复位,远端钢板使用螺钉固定,肱骨中段则不需要螺钉固定。
肱骨中下段骨折:明确上臂近端切口的位置,通常为肱二头肌的外侧,该位置处于三角肌与肱二头肌的交界处,远端切口为肱二头肌外侧5 cm,行10 cm手术切口,不需要将钢板全部置于肱骨近端。明确肱肌和肱二头肌的间隔大小,向内侧牵拉肱二头肌,使其在肱肌前侧完全暴露,纵向切开肱肌,沿肱肌由远端向近端将预弯的LCP贴肱骨潜行,依据隧道的设计情况,保证LCP一直位于肱骨远端部位,以及肱肌下方。肱骨中上段骨折与固定复位方法相同。手术后实施止血和消炎治疗,并在术后2 d开始功能恢复训练。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在手术后显著缓解,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骨折症状均在手术后2~4个月内完全愈合,肩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患者的肩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为:优17例,良3例;Neer评分结果为:优12例,良6例,中2例。
3 讨论
肱骨干骨折发病率约占骨折病例总数的1.2%左右,但这类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较为复杂,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1]。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具有下述显著的优势:①螺丝松动的发生率较低;②不会对骨外膜造成较大损害,更加符合微创治疗的基本原则[2];③不需要采用精确的预弯技术处理接骨钢板;④接骨钢板和螺丝钉之间的相对稳定性较好[3]。因而,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更加理想[4]。
综上所述,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复杂的肱骨干骨折,更加符合现代骨折的临床治疗目标和原则,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且手术后切口愈合速度更快,不会对身体其他组织造成不良影响,能够有效降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手术复位和固定效果十分理想,避免了骨折部位骨膜与接骨钢板直接接触给骨膜造成的损伤,能够有效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情况,避免皮坏问题影响骨愈合的生物环境,进而对骨折端的愈合速度造成影响,并显著降低了骨坏死的发生几率。因此,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肱骨干骨折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1]杨国勇.长PHILOS钢板结合MI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伴巩固干骨折临床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1):13-14.
[2]孙辽军.锁定加压钢板微创治疗累及干骺端复杂肱骨干骨折[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37-1338.
[3]杨铁毅.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1(8):817-818.
[4]刘建崇.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