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夏县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1-24何振虎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肉羊奶牛全县

何振虎

(甘肃省临夏县农牧局,甘肃 临夏 731800)

临夏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列、国列贫困县,牛、羊养殖在当地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近年来,该县紧紧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甘肃省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当地地处牧区与农区过渡地带的区位优势,少数民族善养殖、懂经营的民族优势和玉米播种面积大、饲草料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开发以奶牛、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该县先后被甘肃省列为全省奶牛养殖重点县和民族地区养羊大县。

1 临夏县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

临夏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南岸、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南部,总面积1 212.40km2;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6.1℃,无霜期150d左右,年降水量631 mm;现辖2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 103个村民小组、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7.78万人。有回、东乡、撒拉、保安、土、藏、蒙等8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1%。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188 18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9 86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660元。

全县现有草原1.72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22%,其中可利用草原1.6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92.9%。草原类型主要为森林草甸草场、灌丛草甸草场、亚高山草甸草场、高山草甸草场、草原化草甸草场、草甸化草原草场和草原草场七类,牧草主要以禾本科、豆科、沙草科和菊科为主。年产草量3.97万t(鲜草),合理载畜量21 764个羊单位。截止2011年,全县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260个,其中:肉牛养殖场(小区)24个、肉羊养殖场(小区)36个、奶牛养殖场(小区)25个;发展规模养殖户3 335户,其中:肉牛户474户、肉羊户862户、奶牛户927户;初步建成了以韩集、尹集、马集、刁祁、新集、麻尼寺沟、漠泥沟、掌子沟、营滩、红台、漫路、榆林12个乡镇为核心的西南部山区肉牛、肉羊产业带和以北塬、土桥、先锋、安家坡、桥寺5乡镇为核心的北部塬区奶牛产业带;全县存栏肉牛3.47万头、奶牛2.17万头、肉羊16.25万只;出栏肉牛0.91万头、肉羊6.53万只;生产牛肉1 183t、羊肉1 306t、鲜奶1.59万t;牧业总产值22 375.9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01%;草食畜牧业产值12 127.7万元,占牧业总产值的54.2%;人均牧业纯收入472.1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75%[1]。

2 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化程度低,饲养管理粗放

当地的牛羊养殖主要还是千家万户的散养,规模养殖所占的比重较小。肉牛规模饲养量占全县的27.4%,肉羊规模饲养量占全县饲养总量的32.2%,奶牛规模存栏量占全县存栏总量的38.3%。受文化素质,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建设的规模养殖场(小区)起点低、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饲养管理粗放,疫病防控难度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高。

2.2 良种化程度不高,生产性能低下

全县共有22个黄牛冻配点,不仅数量少,而且布局不合理,难以实现冻配服务的全覆盖;国内大部分地区已经成熟应用推广的绵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尚处于实验示范阶段,肉羊改良上全部采用种公羊本交的办法,种羊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奶牛养殖户的奶牛从活畜交易市场购买,注重花色,忽视其父母的遗传和生产性能等资料,奶牛普遍生产性能不高。目前全县的肉牛良种率74%,平均个体产肉量140 kg;肉羊良种率76%,平均个体产肉量18kg;奶牛良种率75%,平均个体产奶量3.6t。

2.3 草产业开发滞后,秸秆科学利用率低

临夏县地处牧区和农区的过渡地带,是一个草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县。草原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但多年来,由于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忽视了草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作用,对草原进行不合理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加之,过牧、鼠虫危害和人为破坏,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草原生产能力下降[2]。全县草原退化面积0.85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49.3%,其中。与此同时,当地养殖场户普遍重养殖、轻种草,90%的养殖场(小区)都没有自己专用的饲草料种植基地,主要依靠收购周边农户的饲草料,导致每年3~5月份,大部分养殖场(小区)均出现草荒。全县年种植人工牧草0.36万hm2,其中以燕麦、豌豆为主的复种草0.3万hm2。紫花苜蓿留床面积1.45万亩,但大都种植在水肥、光照条件较差的山坡和林间,土肥条件差,亩均产草量只有680kg(干重);全县每年玉米种植面积1万hm2,生产玉米秸秆30多万t(干重),但通过青贮、微贮等方式科学利用的量不足10万t,科学饲用率33%。大部分牛羊养殖户都不开展玉米秸秆青贮,冬春季节牛羊的粗饲料以干玉米秸和麦秸为主,导致牛羊普遍营养水平低,生产性能差。

2.4 利益联结松散,产业化程度低

全县现有龙头企业14个,其中畜产品加工企业6个、养殖龙头企业8个。受资金、技术和设备等因素的制约,现有的5个牛羊屠宰加工企业均没有深加工能力,生产的产品主要为牛羊胴体肉和冷冻肉卷,主要销售对象为江苏、内蒙、广州、上海、南京等地的清真面馆,产品科技附加值非常低。乳品加工企业只有1个,而且只进行奶粉的粗加工,产品主要供兰州、西安等地的高端乳品生产企业进行深加工,加工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品牌意识不强、信息渠道狭窄,科技含量低,自身市场竞争力不强,与养殖户的联系不紧密,难以发挥真正意义上的带动作用。全县已建成5个养殖协会、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运作模式和经验,基本上都名存实亡。整个产业链条各环节上都是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格局还有很大的差距。

2.5 动物防疫难度,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

①是当地大多数乡镇山大沟深、交通不便,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动物免疫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高,村级防疫人员每人每年报酬仅为600元,导致其开展防疫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因此实现各类重大动物疫病的全覆盖免疫的难度非常大;②是疫苗由省业务部门逐级统一调配,县、乡两级业务部门均缺乏疫苗运输储藏设备,因此疫苗活性和免疫质量难以保证;②是化验、检测设备缺乏,难以对免疫后的牛羊进行抗体水平检测;④是每年有青海、甘南牧区大量的牛羊通过该县境内,销往全国各地。由于没有设立公路检疫点,无法有效开展运输检疫,控制各类重大动物疫病传入传出的难度极大;⑤是近年来各类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广泛应用,由于缺乏有效检测工具和手段,无法对畜牧投入品安全开展有效的监管。同时屠宰、加工和销售环节受畜牧、商务、质检等部门的多头监管,私屠滥宰现象难以制止,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

3 建议和对策

3.1 利用现有政策,壮大养殖规模

围绕草食畜牧业开发,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在土地使用、水电路配套、税收、信贷和资金扶持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开发草食畜牧业的良好外部环境,吸引外地企业、客商投资兴办养殖场(小区)。按照“推出庭院、退出村落、进入园区”的总体思路,动员千家万户养殖群众按照“统一建设、统一品种、统一服务,统一饲养、分户经营”的四统一分模式,大力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提高养殖集约化水平。结合能繁母畜补贴和保险政策,大力扶持和发展繁育场、繁育户,增加母畜数量,提高全县牛羊饲养总量。

3.2 注重科技推广,提高经济效益

①是注重科技队伍建设,按照“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积极邀请省内外专家对本县畜牧科技工作者和养殖场户进行培训,并委派人员到科研院校深造或到大型企业挂职锻炼,全力培育生产经营、疫病诊疗和品种改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②是注重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强与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兰州牧药所实验基地和甘肃农业大学草食动物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在我县落户的有利时机,加大合作力度,通过试验示范,积极筛选符合我县实际的奶牛、肉牛和肉羊的品种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全面提高畜牧产业生产科技水平;③是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拔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技术骨干深入重点企业和养殖场(小区),从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产品销售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切实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力求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要求;④是加大对养殖户的科技宣传培训力度,大力推广普及“良种、良舍、良料、良医、良法”为主的五良综合配套技术,提高群众养殖经济收入。

3.3 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提高个体生产性能

良种是畜牧生产的基础,围绕牲畜生产性能提高,①要增加黄牛冻配点建设数量,确保每个牛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村至少都有1个黄牛冻配点,养殖场户的能繁母牛能够方便、快捷的享受到冻配服务;②要立足北塬万头奶牛基地建设,筹措资金引进高产奶牛性空冻精细管在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村大力推广,尽快培育成一定规模的高产奶牛核心群;③要在引进无角道赛特等肉羊种公羊对养殖农户肉羊进行本交改良的同时,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尽快掌握绵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在规模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村推广,培育出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肉羊品系在全县推广,全面提高肉羊个体生产性能。

3.4 大力发展草产业,奠定饲草料基础

草产业是一个新型的产业,需要正确引导、保护和扶持。在认真落实国家天然草原保护奖励机制政策下,完成基本草原划定,推行农户承包经营,根据草原退化情况,实行禁牧、减牧和划区轮牧,促进天然草原生态植被的恢复[3]。大力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在稳定现有豌豆、燕麦等复种草面积的基础上,扩大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全力提高农作物秸秆科学利用率,动员养殖场(小区)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发展粮饲兼用玉米订单种植,开展玉米秸秆全贮、青贮,稳定解决养殖场(小区)饲草料资源。通过农机补贴政策,动员养殖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秸秆柔丝机和打包机,利用袋装青贮(微贮)投资小、易于存放、适合小型养殖户的优势,全县推广农作物秸秆袋装青贮(微贮),改善农户养殖饲草料结构,提高牛羊生产性能。

3.5 壮大龙头企业,加速产业化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庄园、伊利、蒙牛等省内外大型的乳品加工企业到当地投资建设养殖园区,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生产模式,进一步拓展鲜奶销售渠道,拉动北塬地区奶牛产业的发展。

整合现有的5个牛羊屠宰加工企业的优势,组建牛羊屠宰加工集团,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注册统一商标,打清真牌,形成市场竞争合力,发挥当地少数民族聚居、手抓羊肉在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扩大产品在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销售量的同时,大力开拓沙特、伊拉克等中东市场,拉动清真牛羊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规范现有养殖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行为,充分发挥其"上联政府、中联农户、下联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养殖场户组织化程度,增强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动员现有的2 700多户活畜贩运户和农村经纪人,按照设备、信息和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组建现代畜产品营销公司和物流公司,促进牲畜及其产品的交易和流通,促进全县草食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3.6 狠抓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保障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

畜牧业发展“成败在防疫”。目前,我县畜禽饲养多采取分散饲养方式,生产及防疫不规范,防疫难度大。许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不仅造成死亡和畜产品损失,影响畜牧业发展和流通贸易,而且危及人类健康。因此,加强草食动物防疫显得尤为重要。①是增加财政投入,全力开展以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为主的动物疫病免疫工作,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②是推行定点屠宰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强化动物检疫工作,严把产地、屠宰和运输关,保障畜产品安全;③是在积极开展兽药GSP认证的同时,加强对鲜奶、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市场的监督检查,严防“三素一精”、三聚氰胺等违禁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确保畜牧生产投入品安全;④是指导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积极开展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增加产品科技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1] 马青林.临夏回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民族日报,2011年10月21日第001版.

[2] 刘仲昌.临夏县退耕还草与科学养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草食动物,2004,6(1):61-62.

[3] 蒙 荣,包晓虎,袁 清.中国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框架[J].中国草地,2000,22(1):16-17.

猜你喜欢

肉羊奶牛全县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奶牛吃草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奶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