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MY牛血细胞研究

2012-08-04张继才和占星金显栋杨世平付美芬王安奎黄必志何永珍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血细胞犊牛生理

张继才,和占星,金显栋,杨世平,付美芬,杨 凯,王安奎,黄必志,何永珍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12)

BMY牛是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为解决云南黄牛体型较小、早期生长速度慢、个体产肉率低和云南省大部分地区体外寄生虫(特别是牛蜱)危害严重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的育种经验,以适应性强的云南黄牛为母本、国外引进的产肉性能好(墨累灰)、体型大、又能适应热带、亚热带环境并有较强的抗蜱能力(婆罗门和沙希华)的优良肉牛品种为父本进行的杂交选育。经30年的严格选种选配,BMY牛的血液组合为:1/2婆罗门(Brahman)+1/4墨累灰 (Murray Grey)+1/4云南黄牛(Yunnan Yellow Cattle)[1],具有良好的产肉性能,24月龄平均屠宰率为61% ,净肉率为49.7% ,优质肉占净肉的60.99%[2]。大量的生产统计资料和研究结果表明,BMY牛具有性早熟和繁殖性能优良的优点[1,3]。

借着国家肉牛牦牛产技术体系建设的东风,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加大了BMY牛的扩繁选育和杂交改良力度,BMY种公牛及冻精的需求逐年增加,极大的促进了云南本地黄牛改良进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健康BMY牛主要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为今后检测BMY牛的健康状况和科学饲养BMY牛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动物

选择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小哨示范牧场的不同生长阶段的BMY牛,要求系谱清楚、出生计录清晰、膘情中等、临床健康。4~6月断乳犊牛10头;12~16月龄育成牛10头;36月龄牛10头,大于4岁的10头,计40头。

1.2 采样前的准备

供试牛只在采血前12h禁食。准备好消毒用的酒精棉球、注射器、采血管。

1.3 血样的采集

牛只保定后用酒精棉球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每头牛用一次性塑料10mL注射器采集颈静脉或尾静脉血10mL,分别注入含促凝剂的采血管5 mL、含肝素锂的采血管3~4mL和含EDTA的采血管1~2mL,存放入含有冰袋的塑料泡沫箱或疫苗保存箱内送检。要求:第一头与最后一头的采血时间隔不超过2h,4h内送到检验室。

1.4 检测仪器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厂家:日本希森美康(Sysmex)株式会社生产,型号:XB-2 100,每小时可完成对150个样本的检测。

1.5 主要测定内容

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NEUT%)、淋巴细胞比(LYM%)、单核细胞比(MONO%、MID)、嗜酸细胞比(E%)、嗜碱细胞比(BASO%)、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嗜酸细胞绝对值勤(E#)嗜碱细胞绝对值(BASO#)、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C)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等指标。

测定要求:样品一进试验室即进行检测,在1h内完成所有样品的检测。

1.6 数据处理

所有测量数据采用平均数(珚X)±标准差(SD)表示,利用SPSS13.0软件分析。

2 结果

从不同年龄阶段牛只血常规检测结果看,白细胞数以4~6月龄断乳犊牛的最高,平均为22.56×109/L,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超过4岁后,平均为12.16×109/L,断乳组与其它三组差异显著。全血的单核细胞比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差异不明显,但成年牛与犊牛差异显著,而单核细胞绝对值则相反以断乳牛最高,成年牛最低。嗜碱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在不同生长阶段变化差异不明显。红细胞数以断乳牛最高,平均达9.26×1012/L,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不同生长阶段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变化不明显。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与红细胞体积呈正相关。不同生长阶段间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不明显,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不同生长阶段间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差异不明显,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随牛只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大。血小板数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到4岁时达最高,以后逐渐减少。在不同年龄阶段牛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相对低于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大部分样品机器几乎分辨不出。具体变化情况见下表1。

表1 不同年龄BMY牛网织红细胞检测结果

3 讨论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相对稳定的数量。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数量、形态结构、比例将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因此检查血细胞数量及分类计数是辅助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判断病情及疾病转归的一个重要手段。以上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其血液生理常值也有稍微的变化。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同一个体在不同生理阶段、时间,其血液生理常值也有变化,因此进行血常规分析时应尽量保持在平静状态下,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检查,其结果才更具参考价值和可比性。在本次研究中各阶段供试牛是根据生产记录经过严格筛选出来,并进行了统一管理,保证了牛只间的条件基本一致,同时,也对采血和检测进行了严格的要求,所以,本次的测定结果应该是科学的。

在不同年龄阶段血细胞的各项指标中,WBC、RBC随牛只年龄增加而降低,WBC以犊牛组最高,4岁牛组最低,犊牛组与其它三组有显著差异,RBC以1~1.5岁青年牛组最高,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LT、MCH、MCV随牛只年龄增加而升高,PLT以4岁牛组最高,与犊牛组差异显著。少数指标在不同年龄阶段间波动。BMY牛的 WBC、RBC、PLT、MCV、MCH、MCH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杨炳状[4]、崔燕[5]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主要是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细胞,在犊牛、青年牛阶段,骨髓造血功能旺盛、牛只新陈代谢快,导致犊牛的 WBC、RBC显著高于成年牛。与黑白花奶牛[6]、牦牛[7]相比成年BMY牛的 WBC、RBC、HGB、MCH、MCHC等值均高于奶牛和牦牛,这可能是BMY牛继承了云南黄牛适应性强的优良性状,在生产实际中BMY牛能适应海拔500~3000m的不同气候类型,且能保持较好生产和繁殖性能。

在所检测的指标中,大多数以4岁BMY牛的指标为最高,或间于1~1.5岁和大于4岁牛间,说明在4岁左右时BMY牛的抗病能力好、机体代谢旺盛。在相同年龄阶段的BMY牛的多数血细胞指标的变异系数小于30%,说明这些指标在相同年龄段的个体中基本稳定,可作为BMY牛判断健康和科学饲养的参考依据。

4 结论

本次检测的多数指标的变化趋势与杨炳壮等的研究结果相符,多数检测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40%,各项指标均未超出正常值,检测结果可靠,可为今后BMY牛的饲养和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 张继才.BMY牛简介[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5):97-98.

[2] 杨国荣等.BMY热带肉牛的繁殖性能研究黄牛同期发情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03,32(8):65-66.

[3] 杨国荣,张 勇,张继才,等.热带亚热带BMY牛的繁殖性状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06,32(3):56-69.

[4] 杨炳壮,梁贤威,文秋燕,等.杂交水牛不同生长阶段主要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J].中国草食动物,2005,25(4):23-25.

[5] 崔 燕.不同年龄牦牛若干生理指标测定[J].中国兽医科技,1998,28(4):7-9.

[6] (美)威廉C.雷布汉.奶牛疾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1999,4.

[7] 张学舜,肖开进,陶 利,等.中国牦牛生理生化指标系统测定和研究的综合报告[J].中国牦牛,1994,(3):12-25.

猜你喜欢

血细胞犊牛生理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