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安格斯牛杂交改良云南黄牛的效果报告

2012-08-04赵家才毛翔光杨家顺杨国荣黄必志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安格斯体尺公牛

赵家才,毛翔光,杨家顺,杨国荣,黄必志*

(1.云南省家畜冷冻精液站,云南 昆明 650212;2.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畜牧局,云南 云县 675803;3.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12)

优良品种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引进优良肉牛品种开展杂交改良当地黄牛是提高群体遗传水平和生产性能的根本措施,通过应用红安格斯牛杂交改良云南黄牛,以加快红安格斯牛的推广进程,提高优良种公牛的覆盖率,充分发挥其种用价值和获得理想的社会效益和最佳的经济效益。云南省自1974年、1997年和2003年先后从奥地利、美国、澳大利亚引进黑安格斯牛,黑安格斯牛在云南的推广利用不理想,推广难度较大,红安格斯牛的成年体重略低于黑安格斯牛[1],成年体重为黑安格斯牛的80%~90%,2003年开始引进红安格斯牛对云南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红安格斯牛在云南的推广利用取得良好进展,市场认同度高,引进的红安格斯公牛对云南高原的气候条件适应性良好,精液品质优良杂交改良效果较好。用红安格斯牛及其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能够高度利用优良种公牛的精液和充分发挥其遗传素质。便于红安格斯牛种质资源的管理和推广,为云南牛品种改良提供优良的种源保证。现将红安格牛杂交改良云南黄牛的效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杂交亲本

用红安格斯牛为父本,云南黄牛为母本进行杂交,使用红安格斯细管冷冻精液对云南本地黄牛人工授精。

1.2 试验牛体重、体尺测定与记录

引进的纯种红安格斯牛由云南省家畜冷冻精液站饲养;杂交改良F1代牛由云南昭通、会泽、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等各地、州、市农户饲养。按时由专人测定杂交F1代牛、云南黄牛初生、6月龄、12月龄、24月龄、48月龄体重和体尺,牛体重用地衡称量,牛体尺用测杖和皮尺测量。

1.3 种公牛的饲养管理

成年种公牛为舍饲,定时定量饲喂,不饲喂霉变的饲草饲料,自由饮水,饮水保持清洁,自由运动与强制运动相结合,日粮结构为:混合精料,成年公牛供给5~6kg,育成公牛供给3~4kg;粗饲料:冬春季饲喂羊草8~10kg,或者稻草3~5kg、玉米青贮8~10kg;夏秋季饲喂羊草6~8kg,人工混播牧草30~50kg。保持牛体和圈舍清洁舒适,日常加强公牛肢蹄护理和保健,定期强制免疫和消毒牛舍。

1.4 公牛的采精和冷冻精液的制作

种公牛于18~24月龄时调教采精,试采精时,18~21月龄两周采精一次,22~24月龄每周采精一次,24月龄后每周采精两次。公牛冷冻精液生产的执行标准为GB4143-2008国家牛冷冻精液标准。建立公牛采精记录档案,详细记录公牛精液品质的各项测定指标。

1.5 输精方法

采用职肠把握子宫颈输精。

1.6 数据处理

用生物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2 结果与分析

2.1 公牛的精液品质

红安格斯牛采精量7.20±2.389mL、鲜精活力0.64±0.063、冻精活力0.37±0.052、精子密度11.01±4.45亿/mL、鲜精精子畸形率12.48%±3.75%、冻精精子畸形率16.00%±2.60%、鲜精顶体正常率84.52%±6.59%、冻精顶体正常率45.80%±5.67%。

2.2 公牛冻精输精结果

用红安格斯牛冷冻精液给云南黄牛输精,总受胎率为85%左右。

2.3 红安格斯牛与云南黄牛的杂交改良效果

2.3.1 杂交一代牛的体型外貌 杂交一代牛体型、毛色与红安格斯牛近似,肉用特征十分典型,体型呈长方形,体躯丰满,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强,耐粗饲,性情温顺。

2.3.2 杂交改良一代牛的生长发育情况 杂交一代牛生长发育情况见表1、表2、表3、表4、表5和表6。

表1 杂交一代(F1)与云南黄牛、红安格斯肉牛日增重比较

表2 杂交一代(F1)与云南黄牛、红安格斯肉牛初生体尺、体重比较

从表2的结果经方差分析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出,杂交改良一代牛初生体尺、体重与云南黄牛的初生体尺、体重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初生的红安斯×云南黄牛杂交一代(F1)体高比云南黄牛提高6.16cm,增长了11.49%;体斜长比云南黄牛提高8.04cm,增长了16.22%;胸围比云南黄牛提高2.57cm,比云南黄牛增长了4.41%;管围比云南黄牛提高1.49cm,增长了19.71%;初生重比云南黄牛提高7.10kg,增长了50.32%。

从表3的结果同理可以得出,杂交改良一代牛6月龄体尺、体重与云南黄牛6月龄的体尺、体重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杂交改良一代牛体尺与红安格斯肉牛间的差异不明显,体重则极显著(P<0.01)地低于红安格斯肉牛而显著(P<0.05)地高于云南黄牛。6月龄杂交改良一代牛体高比云南黄牛提高13.02cm,增长了16.75%;体斜长比云南黄牛提高9.07cm,增长了10.36%;胸围比云南黄牛提高14.22cm,增长了14.26%;管围比云南黄牛提高4.19cm,增长了44.48%;六月龄体重比云南黄牛提高49.02kg,增长了57.45%。

表3 杂交一代(F1)与云南黄牛、红安格斯肉牛6月龄体尺、体重比较

表4的结果显示,杂交改良牛(F1)12月龄体尺、体重与云南黄牛12月龄的体尺、体重的差异均极显著(P <0.01),12月龄杂交改良牛(F1)体高比云南黄牛提高13.85cm,增长了14.89%;体斜长比云南黄牛提高14.74cm,增长了15.70%;胸围比云南黄牛提高15.45cm,增长了13.18%;管围比云南黄牛提高3.99cm,增长了33.99%;12月龄体重比云南黄牛提高61.83kg,增长了49.33%。

表4 杂交(F1)牛与云南黄牛、红安格斯肉牛12月龄体尺、体重比较

表5 杂交一代F1与云南黄牛、红安格斯肉牛24月龄体尺、体重比较

由表5可得:24月龄杂交一代(F1)体重比云南黄牛提高75.17kg,增长了38.89%。杂交一代(F1)24月龄体重为红安格斯牛的54.16%。

对表6的分析表明:杂交一代(F1)48月龄体尺与云南黄牛48月龄的体尺差异均显著;杂交一代(F1)48月龄体重与云南黄牛48月龄的体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杂交一代(F1)体重比云南黄牛提高88.22kg,比云南黄牛增长了37.27%。

表6 杂交一代(F1)与云南黄牛、红安格斯肉牛48月龄体尺、体重比较

2.3.3 引进的红安格斯肉牛及其杂交后代的适应性能良好 红安格斯牛引进云南后,对云南高原性气候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生长发育良好,三项生理指标正常,体温38.4±0.12℃、心率61.33±6.77次/min、呼吸30.17±4.21次/min。抗逆性和抗病力均较强,发病率较低,公牛冷冻精液品质良好,母牛繁殖性能正常。杂交改良牛在云南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正常,抗逆性和耐粗饲性能好,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长势比本地黄牛好,饲料报酬高。

3 讨论与小结

3.1 杂交改良效果显著

安×云杂交一代牛犊牛初生重平均为21.21 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34.34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87.18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268.45kg,48月龄体重平均为324.92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50.32%,57.45%、49.33%、38.89%和37.27%。杂交后代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早熟性,日增重明显提高,杂交改良效果显著。

3.2 转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加强改良牛的培育

从上述表1至表6的结果得出,杂交牛虽然生长发育比本地黄牛好,但由于其饲养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较粗放,饲养分散,规模小,商品化程度低,杂交牛的生产潜力尚未能充分发挥。因此,只有转变杂交犊牛、育成牛的饲养方式,加强杂交改良牛的饲养管理,规范杂交牛的培育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3.3 杂交改良的经济效益明显

杂交改良后代与云南本地黄牛在同等的放牧条件下,12月龄 杂交一代(F1)体重比云南黄牛分别提高61.833kg,可增加收益927.454元;24月龄F1代体重比云南黄牛提高75.17kg,可增加收益1127.55元,48月龄F1代体重比云南黄牛提高88.22kg,可增加收益1 323.30元,同时还可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降低饲养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杂交改良牛深受省内外市场的欢迎,改良牛市场价格较高,优质牛肉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总之,杂交一代(F1)牛抗病力强,耐粗饲,全放牧条件下生长速度快,体形大,肉用性能较理想,杂种优势显著,肉质优良、风味较佳。红安格斯牛改良云南本地黄牛的效果良好,是改良云南黄牛的理想品种,红安格斯牛良好的适应性和理想的改良效果,在我省的肉牛杂交改良利用和肉牛生产、良种繁育和推广中日益发挥其作用。

[1] 王根林主编.养牛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2] 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M].中国农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安格斯体尺公牛
贵州省种公牛站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酋长的答谢礼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公牛赞
公牛历险记
公牛变形记
安格斯和鸭子
金川成年母牦牛一年消长的体尺体重测定
马站红鸡生长与繁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