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板蓝根的本草考证与现代研究
2012-01-24孙翠萍王书林林海霞
孙翠萍,王书林,林海霞,王 砚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2.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四川 成都 610000;3.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四川 成都 610000)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称北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常用于瘟疫时毒、发热咽痛、痄腮,痈肿等症;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的干燥根茎和根,称为南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常用于瘟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丹毒等症[1]。由于南北用药习惯的差异,以致处于使用较混乱的状况,正本清源是本文之旨。
1 本草考证
板蓝根的“蓝”首见于《尔雅·释草》:“葴,马蓝。”其后也见于多部本草著作,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图经》、《本草纲目》、《三农纪》、《植物名实图考》等著作均有记载,分别从其植物形态、性味功效等方面进行描述。板蓝根的药用价值最早是以蓝实名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2]。《本草图经》、《唐本草》及《本草纲目》已将蓝实列为数种,时已有“菘蓝”“马蓝”之称。板蓝早期是马蓝的别名,而马蓝的根在福建土人中有应用,可能就是今板蓝根的最早来源[2]。
2 植物形态特征[1]
马蓝与菘蓝植物的形态特征见表1。
表1 马蓝与菘蓝植物形态特征比较
3 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1]
南、北板蓝根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见表2。
表2 南、北板蓝根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比较
4 应用现状
《中国药典》1985—2010年版一直有收载板蓝根,而菘蓝和马蓝均作为板蓝根入药,直到1995年药典将其分别载入,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习称北板蓝根,为全国多数地区习用;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和根,为西南和华南地区习用。菘蓝及马蓝的叶均作为青黛来源使用,而药典大青叶来源仅为菘蓝,但南方部分地区也用马蓝的叶作为大青叶使用。
5 化学成分
南、北板蓝根都含有生物碱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除此之外,南板蓝根还含有甾醇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化合物;北板蓝根还含有含硫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它。
6 药理活性
6.1 南板蓝根
6.1.1 药理作用
文献报道,南板蓝根主要具有抗菌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病毒作用、抗炎、促进免疫等作用,且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6.1.2 临床研究
现代临床上靛玉红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南板蓝根主要用于风热感冒所致的咽喉肿痛、肺热痰多咳嗽等症。
6.2 北板蓝根
6.2.1 药理作用
据文献报道,北板蓝根具有抗病毒作用,抗菌作用,抗内毒素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炎作用,抗癌作用,解热作用等。
6.2.2 临床研究
临床上北板蓝根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尖锐湿疣;治疗儿童肺炎喘嗽;治疗小儿溃疡性口炎;治疗成人复发性腮腺炎;抑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7 结语
板蓝根从使用上经历了很长一个过程,最终将其分为南、北板蓝根。随着研究的深入,南、北板蓝根的差异也日渐明显,它们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具有抗癌活性的靛玉红在南板蓝根中含量高达360μg/g,北板蓝根中靛玉红含量仅为7μg/g左右,南板蓝根中靛玉红含量远远高于北板蓝根[3]。而氨基酸含量方面,北板蓝根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为生药的8.749%,水解氨基酸的总量为13.292%,其中精氨酸含量高达5%以上;南板蓝根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极低,水解氨基酸总量和精氨酸含量较低[4]。目前对于北板蓝根的研究较全面,而南板蓝根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靛玉红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所以南板蓝亦具有不可忽视的药理前景。
[1]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91-229.
[2]吴佩颖,王景敏.大青叶、板蓝根和青黛的本草考证[J].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1996,10(1):50-51.
[3]肖元,钟鸣.南板蓝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06,26(8):78-79.
[4]崔熙,李松林,王建新,等.南、北板蓝根的鉴别和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J].中药材鉴别,1992,15(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