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阙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2012-01-23田建荣李小江韩宏伟刘玉芹娄芳华郭淑文齐雨欣王小春
田建荣 李小江 韩宏伟 刘玉芹 娄芳华 郭淑文 齐雨欣 王小春
(河北省迁西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河北 迁西 064300)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难治性直肠和结肠黏膜和黏膜下炎症。2010-02—2012-02,我们采用神阙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3例,并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5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6例均为河北省迁西县人民医院内三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男27例,女26例;年龄29~61岁;病程1~5年;轻度18例,中度35例。对照组53例,男19例,女34例;年龄32~63岁;病程1~6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黏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只有便秘或无血便。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道外表现。结肠镜检查所见:①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②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脆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③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黏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呈炎症性变化,同时常可见糜烂、溃疡、陷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钡灌肠所见:①黏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改变。②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③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克隆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①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有①~③中之l项及黏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以诊断本病。②根据临床表现及钡灌肠有①~③中之1项者可以诊断。③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典型改变可诊断本病。分度参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标准[1]。轻度:患者腹泻每日<3次,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等,红细胞沉降率正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腹泻每日>6次,明显黏液血便,体温>37.5℃,脉搏>90次/min,血红蛋白 <100 g/L,红细胞沉降率 >30 mm/1 h。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40)0.75 g,每日3次口服。
1.3.2 治疗组 予穴位贴敷。取穴:神阙(腹中部,脐中央)。药物组成:车前子20 g,花椒、肉桂、丁香各10 g。日1剂,共研为细末,用醋调和制成药饼,烘热后贴敷于神阙,外面覆盖6层消毒纱布,以医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
1.3.3 疗程 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症状、体征变化,参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主要临床症状评分[1]。
1.5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1]。以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2组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治疗组(n=53)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3)治疗前 治疗后腹泻 7.36±2.13 2.58±1.93*△ 7.03±2.52 4.95±2.11*脓血便 5.31±2.45 1.77±1.41* 5.91±2.23 2.01±1.96*腹痛 8.01±2.91 3.26±2.06*△ 7.99±3.02 4.73±1.74*腹胀 7.74±3.03 3.05±1.96*△ 7.14±2.97 5.02±2.14*里急后重 6.82±1.88 2.91±1.01*△ 6.51±1.94 4.07±1.93*发热 5.87±1.92 1.58±0.97*△ 5.75±2.09 3.18±2.03*
由表2见,2组治疗后腹泻、脓血便、腹痛、腹胀、里急后重、发热症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腹泻、腹痛、腹胀、里急后重、发热症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反应、遗传、感染、变态反应、精神、饮食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常有里急后重感,可突然发病,也可渐缓发生,多数患者常反复发作,病程呈慢性进行,发作期与缓解期常交替进行。轻、中期西医治疗主要依靠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为主,重度发作期可依靠皮质类固醇激素缓解治疗,但缓解期不能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进行维持治疗。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为磺胺类抗菌药,少部分药物在胃和肠道上部吸收,大部分药物进入远端小肠和结肠,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可以分解成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磺胺吡啶在药物分子中主要起载体作用,在肠道碱性条件下,使重氮键破裂释放出有效药物,并对肠道菌群显示微弱的抗菌作用;5-氨基水杨酸可与肠壁的结缔组织结合,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达到抗菌消炎、免疫抑制作用,同时抑制前列腺素及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能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并延长缓解期,但长期服用可导致恶心、呕吐、药物热、药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2]。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腹痛、泄泻、痢疾、肠风、脏毒、滞下等范畴,病因为外邪侵袭,或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不洁,或思虑劳倦过度,或忧思恼怒、情志不遂,使湿邪蕴于大肠,气血与湿邪相互搏结,气机郁滞,肠道功能失司,脉络受损而为病。治宜针对病因有的施治,以祛湿邪与畅气机并重。车前子利水通淋,清肺祛痰止泻;花椒温中化湿,散寒止痛;肉桂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丁香理气降逆,温中止痛,四药共奏温中理气化湿功效,且重止痛、止泻。神阙为任脉穴位,有复苏固脱、健运脾胃、温补元阳功效,历来用以治疗腹痛、虚脱、脱肛、久泄、痢疾、水肿等,宜灸,禁刺。同时药物贴敷神阙容易使药物直达脏腑经络,起到补虚泻实双重功效。
综上所述,神阙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1]田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J].2009,31(7):1117-1118.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