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用麻黄汤的探索与实践※

2012-01-23

中医药通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麻黄汤脚心散寒

● 王 付

麻黄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治病方之一,方由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炙甘草一两所组成,因张仲景将麻黄汤设在太阳病篇,所以长期以来将麻黄汤局限于解表用方。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治病用方体会,运用麻黄汤不仅能辨治太阳伤寒证,更能辨治诸多疑难杂病,于此试将理论探索与临床应用介绍于次,以抛砖引玉。

1 解读方药

1.1 诠释用药要点 方中麻黄辛温宣肺散寒;桂枝辛温通阳发汗;杏仁肃降肺气;甘草益气和中。

1.2 剖析方药配伍 麻黄与桂枝属于相须配伍,辛温发汗,温肺散寒;麻黄与杏仁属于相使配伍,麻黄治咳喘偏于宣散,杏仁治咳喘偏于肃降;麻黄与甘草属于相反相使配伍,相反者,麻黄宣发,甘草补益,相使者,甘草助麻黄宣肺益肺,麻黄助甘草化痰祛痰;杏仁与甘草属于相使配伍,益肺降逆;桂枝与甘草属于相使配伍,辛甘益气温通。

1.3 权衡用量比例 麻黄与桂枝为3∶2,提示宣发与温通间的用量关系,以治风寒;麻黄与杏仁为3∶4,提示宣发与肃降间的用量关系,以治咳喘;麻黄与甘草为3∶1,提示宣发与益气间的用量关系;桂枝与甘草为2∶1,提示温通与益气间的用量关系。

2 应用指征

本方以辛温发汗,宣肺降逆为主,主治太阳伤寒证,或风寒犯肺证。常见症状有:身体疼痛,腰痛,骨节疼痛,发热,或未发热,恶寒,或恶风,呕逆,无汗而喘者,喘而胸满者,衄血,脉浮,或脉浮紧,或脉浮而数,脉阴阳俱紧者。

3 运用须知

3.1 煎煮服用 张仲景设麻黄汤用法,先以水煎煮麻黄约10分钟,去麻黄沫,再纳入其余药煎煮25分钟,根据病情而决定服药方法。若药后病除,止后服;若病证仍在,当继续服药。

3.2 注意事项 服用麻黄汤,应适当加衣取暖,以助药力发汗;若病重者,可酌情加大药量,或针药并用,但不需饮热稀粥。

3.3 临床应用 运用麻黄汤既是主治太阳伤寒证的基本代表方,又是主治肺寒证的重要基础方,还能主治关节寒湿疼痛证,不能将麻黄汤主治仅仅局限于太阳伤寒证。

3.4 合方应用 临证若仅用麻黄汤辨治诸多疾病则有其一定局限性,若能合方应用,即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如夹内热者,可与白虎汤合方应用;若夹气虚者,可与四君子汤合方应用;若夹寒湿甚者,可与乌头汤合方应用;若夹气郁者,可与四逆散合方应用,若夹血虚者,可与四物汤合方应用;若夹阴虚者,可与百合地黄汤合方应用等。

4 方证辨病

4.1 感冒、流行性感冒等 辨证要点为发热恶寒,头痛,舌质淡,苔薄白。

4.2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 辨证要点为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舌质淡,苔薄白。

4.3 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 辨证要点为皮肤瘙痒,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

4.4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等 辨证要点为关节疼痛,因寒加重,舌质淡,苔薄白。

4.5 神经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等 辨证要点为头痛,麻木,恶寒,舌质淡,苔薄白。

5 临床应用

5.1 末梢神经炎案 沈某,女,64岁,郑州人。有多年末梢神经炎病史,近因脚趾脚心麻木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脚趾脚心麻木冰凉,行走似脚踩棉花感,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寒浸筋脉,气血不荣证,治当温经散寒,益气补血,给予麻黄汤、四逆汤与当归补血汤合方加味,麻黄10g,桂枝 6g,杏仁 12g,生川乌 10g,干姜 10g,当归 6g,黄芪 30g,白芍 15g,炙甘草 12g。6剂,每天1剂,水煎服,每日分3服。二诊:脚趾脚心冰凉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脚趾脚心冰凉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脚趾脚心麻木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脚趾脚心冰凉止,行走似脚踩棉花感减轻,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较前减轻,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120余剂,脚趾脚心略有麻木,行走如常人。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脚趾脚心冰凉辨为寒,再根据脚趾脚心麻木、脉沉弱辨为气血虚,以此辨为寒浸筋脉,气血不荣证。方以麻黄汤辛温散寒通阳;四逆汤益气壮阳散寒;当归补血汤补益气血;白芍补血缓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5.2 鼻窦炎案 安某,女,21岁,新乡人。4年前因感冒引起鼻窦炎,屡经中西药治疗,鼻塞、头痛反复不愈,近因鼻塞、头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鼻塞不通,流黄稠鼻涕有异味,受凉加重,头痛,头晕,口渴不欲饮水,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紧。辨为风寒外束,郁热内扰证,其治解表散寒,清泻内热,给予麻黄汤与白虎汤合方加味:麻黄 10g,桂枝 6g,杏仁 15g,石膏45g,知母 18g,粳米 15g,辛夷 15g,川芎 12g,冰片(冲服)2g,薄荷12g,炙甘草 10g。6剂,第 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0分钟,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鼻塞缓解,头痛好转,又以前方6剂。之后,又以前方治疗30剂,诸证悉除。半年随访,鼻窦炎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根据鼻塞、头痛受凉加重辨为寒,再根据流黄鼻涕,舌质红辨为热,以此选用麻黄汤与白虎汤合方。方中麻黄发汗散寒;桂枝通经止痛;杏仁降泄浊逆;石膏、知母清泻郁热;辛夷通鼻窍;冰片开鼻窍;川芎理血行气通窍;薄荷清利鼻窍;粳米、甘草益气和中。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得治疗效果。

5.3 小儿支气管炎案 刘某,男,5岁,中牟人。4个月前原因不明出现咳嗽,西医诊断为小儿支气管炎,曾静脉用药2周,多次服用中西药,可咳嗽未见明显好转,作血细胞分析,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刻诊:咳嗽,痰少色白,咯之不爽,受凉加重,口淡不渴,大便溏泄,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弱。辨为风寒犯肺夹虚证,其治当温肺散寒,降逆止咳,给予麻黄汤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方加味:麻黄6g,桂枝4g,杏仁 10g,茯苓 10g,五味子 6g,干姜6g,细辛 6g,陈皮 10g,党参 10g,白前10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0分钟,每日1剂,每天分6服。二诊:咳嗽不明显,又以前方6剂。三诊:咳嗽基本消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3剂,病为痊愈。

用方体会:根据咳嗽受凉加重辨为寒,再根据大便溏泄,脉浮弱辨为肺气不收,以此选用麻黄汤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方。方中麻黄发汗散寒;桂枝温肺化饮;杏仁降肺止咳;党参、茯苓益气健脾补肺;干姜、细辛宣肺温肺,散寒化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兼防温散伤气;陈皮理气化痰;白前宣利肺气;甘草益气固本。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得治疗效果。

5.4 湿疹案 党某,男,27岁,郑州人。1年前原因不明两腋下至肘关节出现湿疹,经中西药等方法治疗,都未能有效控制病证,近因瘙痒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腋下至肘关节多处湿疹,大的成片状,小的呈针点,疹呈红色,遇风瘙痒加重,抓挠流黄水,大便不畅,口淡,不欲饮水,舌红苔薄黄,脉浮。辨为外寒内热证,其治当发汗散寒,清泻内热,给予麻黄汤加味:麻黄6g,桂枝 4g,杏仁 10g,大黄 6g,黄连 12g,黄芩 12g,苦参 12g,生地15g,当归 15g,花椒 3g,茯苓 24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0分钟,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湿疹瘙痒减轻,又以前方6剂。三诊:湿疹明显好转,又以前方6剂,之后,累计服用20余剂,湿疹痊愈。

用方体会:根据湿疹遇风瘙痒加重,口淡,不欲饮水辨为风寒,再根据湿疹呈红色,抓挠流黄水辨为湿热,以此选用麻黄汤加味。方中麻黄发汗散寒;桂枝温经通脉;杏仁降泄湿浊;大黄、黄连、黄芩、苦参清热泻热,燥湿止痒;生地、当归凉血活血补血;茯苓渗利湿浊;花椒温化止痒;甘草益气缓急止痒。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得治疗效果。5.5 面肌神经炎案 罗某,女,46岁。半年前出现面肌抽搐,渐渐加重,曾诊断为面肌神经炎,几经中西药治疗,可面肌仍然抽搐,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面肌抽搐,甚于中午,无汗,口淡不渴,舌质红,苔薄略黄,脉无变化。辨为风寒表实夹郁热证,给予麻黄汤加味:麻黄 10g,桂枝 6g,杏仁 15g,白附子 10g,黄芪 15g,防风 10g,知母15g,炙甘草 6g。6剂,1日 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面肌抽搐减轻,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证悉除。

用方体会:根据面肌抽搐甚于中午辨病变部位在太阳,因无汗辨为表实证,口淡不渴辨病变证机是寒,舌红、苔薄黄辨为夹郁热。此选用麻黄汤发汗解表,通达经脉,开泄腠理;防风祛风止痉;黄芪益气固表;白附子祛面风,化痰解痉;知母清泻郁热,兼益阴和筋。方药相互为用,以发汗通经,散寒祛风,益气清热功效。

猜你喜欢

麻黄汤脚心散寒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艾草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按摩脚心可以祛百病
手心拍脚心 健康益处多
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蒜末敷脚心去虚火
胃泰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