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研究概述

2012-01-23杨玉琪陆宇惠郭世民马克坚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佤族哈尼族彝族

杨玉琪 方 路 陆宇惠 郭世民 金 锦 马克坚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是全国民族成分最多、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源于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是其民族独特风格的知识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其中深含民族产生、发展、变革、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文化。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医药的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不仅是民族医药传承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

1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这些少数民族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即藏族、布依族、拉祜族、瑶族、傈僳族、哈尼族、满族、布朗族、苗族、傣族、景颇族、白族、纳西族、独龙族、阿昌族、佤族、怒族、德昂族、彝族、普米族、壮族、回族、蒙古族、基诺族、水族。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1]。

我省少数民族医药发掘整理取得的成果表明,云南少数民族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形成许多有独特疗效的传统治疗方法和单方、验方,为维护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医疗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进行的发掘整理工作,对保存、保护、继承和发展我省少数民族医药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2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发掘整理工作历史和现状

2.1 建国以来,各级政府曾多次组织少数民族医药发掘整理工作。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有24个民族已开展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仅有独龙族尚未开展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工作。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中医药通[2006]2号通告,2006年以前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已经开展发掘整理工作的有18个,分别为藏医、蒙医、傣医、壮医、彝医、瑶医、苗医、回医、布依医、满医、白医、佤医、拉祜医、水医、纳西医、景颇医、普米医、基诺医。2007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项目课题“10个尚未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抢救性研究”,对云南特有的7个民族佤族、哈尼族、傈僳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和怒族的民族医药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整理。至此,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有24个民族已开展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仅有独龙族尚未开展民族医药发掘整理。

2.2 24个已开展民族医药发掘整理工作的进展程度差异较大。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有10个民族为非云南特有的民族。其中,彝医药和藏医药在云南已建立相应的民族医疗机构及民族医药研究机构,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工作进展较好。有8个民族即蒙族、壮族、瑶族、苗族、回族、布依族、满族和水族的民族医药发掘整理主要以省外为主,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外的这些民族聚居区域,未能体现云南本土这些民族的传统医药的实际情况。

云南特有的15个民族中,傣医药已建立相应的民族医疗机构及民族医药研究机构,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工作进展较好。纳西族、白族、拉祜族、景颇族、哈尼族、佤族、普米族、基诺族、德昂族等9个民族医药已发掘整理并出版了部分医药文献书籍,但系统的发掘整理工作还在进展过程中,多数是开展了部分民族聚居区的面上发掘整理工作,还需要进行大范围,较深入的发掘整理及研究工作。2007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项目课题“10个尚未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抢救性研究”,对傈僳族、布朗族、阿昌族和怒族等4个民族医药首次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工作处于起始阶段,还要继续进行大量的调查工作。独龙族的民族医药尚未开展发掘整理工作。

3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发掘整理及研究的基本情况[2,3]

3.1 傣医药、彝医药、藏医药在云南少数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已建立相应的民族医疗机构及民族医药研究机构。1979年,西双版纳州成立了州民族医药研究所,1988年成立了傣医院,形成集研究与临床为一体的傣族医学研究机构,并开展了傣族医药卓有成效的收集、整理、研究与临床工作。先后出版发行的书籍有:《西双版纳傣药志》共四集;《档哈雅龙》、《竹楼医述》、《傣族医药学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风病条辨译注》5部中国傣医药丛书;翻译出版了《嘎比迪沙迪巴比》、《傣医四塔五蕴理论的研究》、《马腊玛塔》、《巴力旺》等。完成了“二十一世纪傣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傣医药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方剂学》、《傣医经典选读》、《傣医药学史》、《傣医临床学》等7部。

成立于1979年的楚雄州中医医院(云南省彝医医院)是集中医药、彝族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制剂为一体的地区级中医医院,内设彝族医药科,积极探索彝族医药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彝族药物标本库。先后出版发行的书籍有:《彝族医药学》、《楚雄彝州本草(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双柏彝医书》、《峨山彝族药》、《聂苏诺期:彝族医药书》、《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丛书:中国彝族药学》、《哀牢山彝族医药》、《彝族医药汇编(上、中、下三册)》、《象形医学——彝族苗族传统医药学精要》、《彝族医药荟萃》等。

始建于1987年的迪庆州藏医院是我省唯一一家专门从事藏医药学研究和藏医业务的民族医院。先后出版了《藏医精要》、《迪庆藏药》、《迪庆州藏医药发展史》、《云南藏医药》等四部藏医药专著。

3.2 纳西族、白族、拉祜族、景颇族、哈尼族、佤族、普米族、基诺族、德昂族已整理出版了部分医药文献书籍。纳西族:《玉龙本草》、《丽江医药(纳西族药专辑)》、《中国纳西东巴医药学》、《纳西族药志》等。白族:《云南白族医药》、《白族药志》等。拉祜族:《拉祜族常用药》、《中国拉祜族医药》、《拉祜族医药验方精选》。景颇族:《德宏医药1980.1景颇族药专辑》、《景颇族药志》等。哈尼族:《中国哈尼族医药》、《西双版纳哈尼族医药》、《元江哈尼族药》、《哈尼族医药》等。佤族:《佤族中草药选》、《中国佤族医药》第一、二、三、四册。《佤族药名录》等。普米族:《丽江药物科技(普米族药专辑)》、《普米族单方治疗杂病手册》、《丽江医药(普米族药专辑)》等。基诺族:《基诺族医药》、《基诺族民间秘方》等。德昂族:《德昂族药集》等。

4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发掘整理工作的建议

4.1 有必要组织对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医药活动现状的全面和系统的调查。虽然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有古籍医药文献(指1949年以前成文的)和现代医药文献有傣族、彝族、藏族、蒙古族、壮族、瑶族、苗族、回族等9个民族,有部份现代医药文献的有纳西族、白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哈尼族、普米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布依族等11个民族,但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绝大多数民族医药的活动还是没有被文字记录和以文字的形式传承下来。因此,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医药活动现状,是民族医药延续到现阶段的真实表现,是民族医药传承到今天的“活化石”。组织对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医药活动现状的全面和系统的调查,系统扫描民族医药活动的现状,对于弥补文献记录不足,对于逆向研究民族医药的历史,对于客观、准确和实实在在地认识民族医药,对于民族医药的保护、保存、传承、应用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2 部份口授心传的口碑医药已消失或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急需文字影像转录予以保存。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绝大多数民族医药是通过口授心传传承的。面对现代医疗的冲击,老一辈民族医的行医活动逐渐减少,下一代极少有人愿意跟学继承。随着老一辈民族医的过世,口授心传的口碑医药有的已经彻底消失,还在世的老一辈民族医的医药经验也面临无人跟学和无人记录而濒临失传的危险。减少这些口碑医药失传的唯一办法,就是尽快组织抢救性的发掘整理工作,把口碑医药从“无形”到有形的文字影像转录,使未被文字记录的民族医药的保护、保存和传承发生质的转变,丰富我省民族医药知识宝库。

4.3 重点对云南25个少数民族医药的代表性人物的医药活动进行长期性、系统性和验证性的动态追踪发掘整理。少数民族医药代表性人物的医药活动集中体现了民族医药的主要内涵,有必要对其进行长期、持续和逐渐深入的发掘整理。通过建立门诊登记制度,动态记录其经常性治疗的病种有哪些;建立实证方法,对所治疗的主要病种进行治疗前后的现代医学检查,以实证其行医治病的疗效好不好。

4.4 进一步规范发掘整理方法,提高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的医药技术水平,是云南省民族医药保存、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需要探索研究一个有理论指导、有技术规范和可操作性强发掘整理方法来指导工作,力求获得较高水平的发掘整理效果。

通过进一步规范发掘整理方法,形成一项适用于我省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的基础性的技术工具,作为解决当前我省民族医药发掘整理中急需解决的诸多问题的一项技术措施,向从事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研究的人员进行指导、培训以及提供具体操作方法,使其在发掘整理过程中能更加客观、深入地把握民族医药知识,深化当前发掘整理民族医药的工作,为进一步发掘整理、提高发掘整理的规范性、提升发掘整理水平和加快发掘整理步伐作出努力,整体提高我省民族医药发掘整理水平。

4.5 近期对各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应各有侧重。对傈僳族、布朗族、阿昌族和怒族等4个首次进行民族医药抢救性发掘整理的工作,继续进行调查工作。对纳西族、白族、拉祜族、哈尼族、佤族等已有民族医药文献出版的民族进行医药文献资料分析整理,梳理其医学理论内涵或基础。对景颇族、普米族、基诺族等已有民族药文献资料的民族进行以民族医为主的发掘整理,收集这些民族的传统医的资料。对蒙族、壮族、瑶族、苗族、回族、布依族、满族和水族等国内已发掘整理的民族,开展云南省境内这些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并与省外同一民族医药文献进行分析比较,发掘整理这些民族医药的云南特色等。启动独龙族的传统医药的发掘整理工作,从面上了解独龙族医药存在现状等。

4.6 抓住最后的时机,帮助25个少数民族有效地保存本民族的传统医药文化。云南少数民族医药由于历史的原因,具有较好的封闭性,其医药活动的现状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其现状是发掘整理民族医药最好的对象。但自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大搞中草药运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技术的快速渗透和外来文化观念的冲击,其医药活动已从封闭状态逐步被外来医药知识所影响,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使其很多具有特殊历史价值、认识价值和治疗价值的民族医药被改变,加之有的已经消亡和正在消亡失传,其医药活动的现状已经成为了最后的遗产,同时也就成为了发掘整理的最后时机。我们应抓住最后的时机,不辱历史使命,帮助25个少数民族有效地保存本民族的传统医药文化,使其能传承下去。

[1]李崇仁,童志云,李坚.云南年鉴[M].2008,23:129-133.

[2]郑进.云南民族医药发展概述[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S1):11-13.

[3]杨玉琪,方路,马克坚,等.云南跨境少数民族医药研究现状与发展浅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1-4.

猜你喜欢

佤族哈尼族彝族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彝族海菜腔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