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髓为命门之探讨

2012-01-23李兰珍

中医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命门延髓医家

汪 斌,李兰珍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指眼睛(精明穴)而言,但没有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当把命门作为内脏提出后,即《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左肾者为肾,右肾者为命门”。后世医家对命门的研究才有了较深入的论述,尽管说法不同、意见不一,但都认为命门是机体生命之根本,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至今为止都没有一种较为统一的论述,基于这种现状与延髓在机体中占有的地位对比,作者认为延髓为命门可能更为确切。本文就延髓为命门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从针灸穴位方面认识命门

奇穴名位于手小指掌侧,近侧指节横纹之中央点,左右各一。奇穴名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五分处,左右各一[1]。经穴名始见于《针灸甲乙经》,曰:“命门,一名累属,在第十四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石门穴别名亦出自《针灸甲乙经》,曰:“属任脉,位于脐下二寸。”

2 命门与肾

2.1 右肾为命门

右肾为命门始出至《难经·三十九难》,曰:“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肾为先天之本,可见命门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力所在之处,与机体生殖功能密切相关。明代虞传提出两肾皆为命门的说法;张景岳在《类经附翼》提出:“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一者,坎中之奇也。以一统两,两而包一。是命门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命门。”

2.2 命门在两肾间

明代赵献可在《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中说:“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而上,则为七椎……左边一肾属阴水,右边一肾属阳水,各开一寸五分,中间为命门所居之官。”这里主要有2个特点:①命门独立与两肾之间;②命门的功能是真火的作用,主一身之阳气。持这一观点的医家有张介宾、陈修园、张石顽等。

2.3 命门为肾间动气

大多医家都认为命门是实质器官,明代医家孙一奎提出:命门是两肾之间的一种对全身有发动作用的原气。他在《医旨绪余·命门图说》中说:“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可见这一观点体现:①命门不是实质器官,而是两肾间的一种动气;②认为这种动气乃生生不息,是人身先天之太极,阴阳之根蒂。说明明代医家对命门的研究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也最大,其最为重要的就是与肾关系密切。同时,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在机体脏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而命门与肾关系密切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都没有统一的说法,所以说到底哪个说法能得到肯定众说纷纭,难以定论。

3 肾与脑的关系及脑的重要性

脑居颅内,由髓汇聚而成,故亦称为脑髓。肾主藏精,精生髓,髓聚而上通于脑,故脑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如《素问·五藏生成篇》曰:“诸髓者皆属于脑。”《医学入门·卷之首·明堂仰伏脏腑图》曰:“脑者,髓之海。诸髓指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髓则肾主之。”说明脑与脊髓相通。

对于脑的重要性,《黄帝内经》及后世医家都有一定的认识,认为脑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灵枢·海伦》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指出脑的部位所在。《素问·刺禁论》云:“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扁鹊心书中卷》也提出:“风府此穴入针,人即晕倒。”同时《针灸大全·席弘赋》中曰:“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功夫度浅深。”因为延髓的下界恰好平齐枕骨大孔,取风府穴进针过深可通过枕骨大孔刺伤延髓,若损伤就会危及生命,可见延髓在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因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辛夷条下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这里元神之府指的就是延髓。

4 现代对命门的研究

历代医家对命门的研究从部位、实质、功能等方面大多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现代医家姚荷生、潘佛岩、廖家兴总结前人的论述,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命门问题虽很复杂,不外上、中、下3个部位,4个据点。上部的据点是两目中央的脑心,内在物质为元神之府的脑[2]。张红英等[3]从下丘脑的解剖位置、生理功能论述了下丘脑可能为命门的看法;贾耿[4]认为脑是命门先天物质与本能的实质所在;张志峰[5]也提出脑为命门。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解剖位置、生理功能还是从针灸角度,都说明了脑在机体的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脑的功能特点又在延髓这一点最为重要,这与命门为生命的根本之意极其相符。

5 延髓的特性

延髓是脑干最下方的结构,位于小脑正前方,长约一寸半,阔约半寸。延髓是心血管中枢及呼吸中枢等重要维生中枢的结构及感应器,能借此维持体内平衡。此部分受伤或受压(如脑肿瘤,外伤)会危及生命,由不能再生的中央神经元组成,故此部分受伤都是致命的。延髓形似倒置的锥体,长约3 cm,前靠枕骨基底部,后上方为小脑,下在枕骨大孔处,相当第1颈神经根部位与脊髓相接,二者外形分界不明显。延髓上端与脑桥在腹面以横行的延髓脑桥沟分界,在背面则以第4脑室底上横行的髓纹为界线。脊髓表面的诸纵行沟裂向上延续到延髓,在延髓腹面,前正中裂两侧有隆起的锥体,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纤维聚成(因此皮质脊髓束也可称为锥体束)。在延髓和脊髓交界处,组成锥体的纤维束大部分交叉,在外形上可以看到椎体交叉阻塞了前正中裂。锥体的外侧有卵圆形隆起的橄榄,内含下橄榄核,橄榄和锥体之间的前外侧沟中有舌下神经根丝出脑,在橄榄的背方,则由上而下可见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的根丝入脑或出脑,在背面,延髓下部形似脊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4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在延髓背面下部,脊髓的薄、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在此处,第4脑室下界呈V形,其尖端称闩。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下脚,由进入小脑的神经纤维构成,并成为第4脑室侧界的一部分。后脑的一部分上接脑桥,下接脊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等4对脑神经均附着在延髓部分。延髓是管理呼吸﹑心搏等重要反射的中枢。

同时,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许多与内脏活动功能有关的神经元,其下行纤维支配脊髓,调节着脊髓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因此,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循环、呼吸等)的反射调节在延髓水平已能初步完成。有研究[6]表明,延髓由于受压、穿刺等原因而受伤时,可迅速造成死亡,因此延髓被称为基本生命中枢。

在《素问·刺禁论》中有“七节之傍,中有小心”的记载。对于“七节”与“小心”历代医家看法不一:马莳认为是心包络;吴鹤皋认为是命门;张志聪则认为指膈俞穴。国家级专家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王道坤先生认为,命门者生死之要也,七节是指颈椎七节,小心就是延髓,是决生死之要地。所以在针灸操作中非常注重,在针刺哑门、风府时必须注意针刺方向和深度,以免伤及延髓,引起生命危险。

6 小结

综上所述,从历代医家对命门的位置的不确定性与功能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论述,再与延髓在机体中的重要特性相比较,极其相似,所以笔者认为延髓为命门可能更为确切。

[1]张大千.中国针灸大辞典[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

[2]姚荷生,潘佛岩,廖家兴,等.命门考[J].王磊帼,校注.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3(1):12-17.

[3]张红英,刘宝君,董竞成,等.下丘脑为命门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7):1246-1247.

[4]贾耿.脑是命门先天物质与本能的实质所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5):15-19.

[5]张志峰.脑为命门初探[J].光明中医,2008,23(8): 1063-1065.

[6]杨占林.针刺损伤脑脊髓及其预防[J].中医药研究,1987(5):30-32.

猜你喜欢

命门延髓医家
3个月建厂3座,再度刷新“渔美康速度”!80后集团掌门人亲授企业的“三重命门”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延髓梗死远期不良预后的影像学分析
延髓不同区域梗死的预后分析
新安医家孙一奎、郑梅涧命门学说发微
中医命门学说在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抓住“命门”练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