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生猪产品竞争力比较分析
2012-01-22剌美香
剌美香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我国是养猪生产大国,2007~2009年生猪的出栏头数从5.65亿头,增加到6.45亿头,年均增长7.11%,猪肉产量也随之持续增长。而山西省从2007年到2009年生猪出栏头数与猪肉产量的年均变化幅度均比全国的平均水平变化幅度大,但猪肉产量只占到全国猪肉产量的1%(三年平均),在全国31个省市排名第23位。显然,在产量上山西省处于弱势。
表1 2007~2009年山西省猪肉生产情况 单位:万头、万吨、%
一、生猪生产成本比较分析
(一)散养生猪生产成本比较分析
由表2可以观察到,2006年和2007年与全国 (平均)散养生猪的水平相比,山西省散养生猪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按4年的平均数值计算,山西省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比全国 (平均)水平高0.47元,在成本上处于劣势。
表2 2006~2009年山西省散养生猪单位生产成本比较 单位:元/kg
分析全国与山西省散养生猪的成本构成,从表3中可以看出,山西省精饲料费用、人工成本都明显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而仔畜进价与青粗饲料费均比全国 (平均)水平低,但差距相对较小。比较4年的平均数值,尽管山西省仔畜进价与青粗饲料费分别比全国 (平均)水平低53.48元/头、29.20元/头,但由于精饲料费与人工成本比全国高74.84元/头、42.60元/头,再加上其他费用的影响,最终使得山西省每头生猪的生产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5.73元。显然,精饲料费用支出多和劳动力成本高是山西省散养生猪生产成本处于劣势地位的主要原因。
表3 2006~2009年散养生猪生产成本构成 单位:元/头
(二)小规模生猪成本比较分析
由表4可以发现,在考察的4个年份中,山西省小规模生猪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除2008年外均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4年的平均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7元/千克,仍处于竞争劣势。但从生产成本构成来看,山西省小规模饲养生猪平均成本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43元/头,其原因主要是山西省小规模饲养生猪的主产品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表4 2006~2009年小规模生猪单位生产成本比较 单位:元/kg
表5 2006~2009年小规模生猪生产成本构成 单位:元/头
二、生猪价格比较分析
(一)散养生猪价格比较分析
就散养生猪的收购价格来说,2006~2009年4年山西省生猪单位价格均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全国(平均)4年平均收购价格为11.47元/千克,山西省为11.87元/千克,每千克存在0.40元的价格劣势。
表6 2006~2009年散养生猪单位售价比较 单位:元/千克
(二)小规模生猪价格比较分析
由表7可知,山西省的小规模生猪单位产品价格与全国平均水平除2007年外,其他年份的价格水平相差较小,从4年的平均水平来看,山西省小规模生猪单位产品售价存在0.10元的价格劣势。
表7 2006~2009年小规模生猪单位售价比较 单位:元/千克
三、生猪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一)散养生猪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与全国 (平均)水平相比较,山西省散养生猪的成本收益水平除2007年稍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外,其他年份均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从4年的平均成本收益水平来看,山西省散养生猪的成本收益率比全国平均收益率高出约1个百分点,存在较小优势。
表8 2006~2009年散养生猪的成本收益比较 单位:%
(二)小规模生猪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山西省小规模生猪的成本收益水平除2008年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外,其他年份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从表9中还可以看出,山西省的成本收益水平变动状态与全国 (平均)水平相同,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这与散养生猪成本收益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这说明无论是散养生猪,还是小规模饲养生猪,其成本收益水平的变化均是全国性的,各个地区的 “小市场”完全被全国性 “大市场”的供求关系及生产的周期性变动所左右。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生猪生产与市场状况的相对成熟性,生猪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环境已基本成型,任何生产、市场的变化都可能引发全局性的变动。[1]因此,加强生猪生产的政府性宏观调控,防止生产经营的周期性波动可能对生猪生产与消费产生影响,就变得尤为重要。再从4年的平均水平来看,山西省小规模饲养生猪的成本利润率比全国 (平均)水平低约2个百分点,原因在于山西省小规模饲养生猪存在成本高、产值低的状况。
表9 2006~2009年小规模生猪的成本收益比较 单位:%
四、生猪质量安全状况分析
生猪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以及竞争力的大小,除了与饲养生猪的成本、价格、收益直接有关外,也与生猪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有着直接关系。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养猪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生猪质量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生猪生产药物残留超标,残留主要来源于饲养过程、饲料、加工过程三方面;[2]二是生猪加工过程污染严重,卫生条件不合标准,操作不规范导致二次污染;三是掺杂造假现象突出,存在肉内注水、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 “瘦肉精”,宰杀病死猪,利用病、死猪加工熟食品出售等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3]
五、结论及提升对策
养猪业是山西省畜禽饲养的主体,但猪肉产量只占到全国猪肉产量的1%。与全国 (平均)水平相比,无论是散养生猪还是小规模饲养都不存在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在成本收益方面,只有散养生猪略有优势。而比较山西省散养生猪与小规模生猪的各个指标,虽然小规模生猪的成本利润率与散养生猪的成本利润率基本相同,但在生猪的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售价上均明显低于散养生猪的单位产品成本和单位产品售价。从总体来看,虽然山西省散养生猪与小规模饲养与全国 (平均)水平相比没有竞争优势,但相对于散养生猪而言,山西省小规模饲养生猪表现出了一定的规模优势,比散养生猪更具竞争力。
就山西省生猪产品所处的成本效益状况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提出了以下几点提升山西省生猪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一)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推进生猪产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更直接、更有效地带给农民,是推动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相对农产品而言,生猪产品的生产周期短,易于形成规模,最适合于产业化经营。山西省要大力发展养猪业,需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抓组织程度建设,抓适度规模经营,抓机制创新,抓市场建设,全面提升生猪产量和质量。[4]
(二)加强管理,多渠道增加投入,稳步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
强化管理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提高养猪业技术人员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对生猪生产经营的生产技术指标、各生产阶段的劳动定额和管理规范以及生产成本的分析都要有明确的措施和要求。此外要通过引导民间资本,加大政府的投入,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力度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投资,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严格控制生猪疫病,减少产品药物残留,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山西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不高,要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就要提高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生猪饲养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控制生猪重大传染疫病;强化生猪产品的检疫监督工作。[5]
[1]姜法竹.黑龙江省畜产品竞争力研究 [D].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45.
[2]吴秀敏.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学,2006:30.
[3]孙伟艳.黑龙江省生猪产品竞争力研究 [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5:17.
[4]潘华明.永川区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01):04.
[5]薛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节点[J].经济,200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