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长期疗效比较

2012-01-22匡海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4期
关键词:米沙坦硝苯地平口服

匡海萍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医院,北京大兴 102613

3种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长期疗效比较

匡海萍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医院,北京大兴 102613

目的对比3种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2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分别给予降压药治疗,其中A组口服贝那普利片10mg,1次/d,B组口服替米沙坦片40mg,1次/d,C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次/d。三组患者用药后进行远期疗效观察对比,期间根据血压情况进行调整剂量,血压达标后用药8周。三组间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平均水平比较,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B组疗效优于A、C两组。三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A组达标32例,占80%;未达标8例,占20%;B组达标36例,占90%;C组达标24例,占60%。B组优于A、C两组,B组疗效较好。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A组有2例干咳,3例恶心症状,经调解用量后症状消失。B组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头晕、1例皮疹、2例关节痛,继续用药症状无加重,经对症处理后逐渐缓解或消失,并无影响继续治疗。C组2例出现头痛,3例水肿不适,后逐渐调解用药缓解。结论替米沙坦为临床新药,具有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疗效显著,为最佳治疗用药。

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疗效对比

高血压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近年来社会压力不断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不断呈年轻化趋势。长期的高血压可促使心脑肾等器官功能下降,甚至造成功能衰竭,重者危及生命[1]。因此,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不良反应成为治疗的关键。目前治疗高血压的口服药品种繁多,临床效果各异,给临床医师用药选用带来困难。笔者在临床工作期间,将3种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进行临床应用效果比对,旨在探讨临床用药的优越性及临床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实验室及影像室检查,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等继发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其中A组口服贝那普利片,B组口服替米沙坦片,C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8周后观察对比临床疗效。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及血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均在低盐、低脂及低蛋白饮食基础上停用影响血压水平的药物,在上述基础上分别给予3种不同的治疗用药:A组口服贝那普利(洛汀新),10mg,1次/d;B组口服替米沙坦片,40mg,1 次/d;C 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1 次/d。三组患者用药期间根据血压情况进行调整剂量,血压达标后用药8周。8周后再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监测用药后临床疗效。并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率、心电图及血脂、血糖等相应指标。

1.3 疗效标准

达标:SBP≤140mmHg,DBP≤90mmHg, 能维持 8 周以上;未达标:虽然 DBP下降 10~19mmHg,或 SBP下降≥30mmHg,药物调到较大剂量,8周后BP仍未达标。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应用SPS 10.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疗效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平均水平变化

三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平均水平比较均有明显效果,口服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B组疗效优于A、C两组。详情见表1。

表1 血压平均水平变化比较(±s)

表1 血压平均水平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SBP(mmHg)治疗前 治疗后DBP(mmHg)治疗前 治疗后A(n=40)B(n=40)C(n=40)158±12 156±9 157±10 135±8 124±8 136±7 99±8 98±10 99±7 85±3 82±5 89±4

2.2 三组长期疗效对比(表2)

三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A组达标32例,占80%;未达标8例,占20%;B组达标36例,占90%;C组达标 24例,占 60%。B组优于A、C两组,B组疗效较好。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长期疗效比较[n(%)]

2.3 不良反应

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有少数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其中A组有2例干咳,3例恶心症状,经调解用量后症状消失。B组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头晕、1例皮疹、2例关节痛,继续用药症状无加重,经对症处理后逐渐缓解或消失,并无影响继续治疗。C组2例出现头痛,3例水肿不适,后逐渐调解用药缓解。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及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高,晚期势必造成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的严重损害,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困扰。本病临床原因较复杂,临床用药种类繁多,疗效不一,部分药物临床疗效好,但因严重的副作用而致停用,临床用药的选择给各医师带来难度。笔者临床工作多年,从高血压的发病机理进行研究,并将3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有临床报道表明[3],有效降低高血压可减少脑卒中发生达35%~40%,心梗发生率降低20%~25%,心衰降低50%。因此,有效控制高血压势在必行。本组病例中,笔者对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贝那普利、替米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不同药物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远期疗效。

三组病例在用药后临床血压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口服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B组疗效优于A、C两组。表中可见到A组SBP平均水平由治疗前158mmHg降至135,DBP平均水平由治疗前99mmHg降至85mmHg。B组SBP平均水平由治疗前156mmHg降至124mmHg,DBP平均水平由治疗前98mmHg降至82mmHg。C组SBP平均水平由治疗前157mmHg降至136mmHg,DBP平均水平由治疗前99mmHg降至89mmHg。血压效果对比可以看出三组均有较好疗效,且B组疗效显著,A组其次,C组其后。

研究观察B组利用替米沙坦治疗效果较好,有临床资料证实[4]替米沙坦是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够选择性的与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结合并阻断其作用,从而发挥降压效应。有报道指出[5]替米沙坦不仅可高效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且不影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AA)系统,且半衰期长,服用方便,具有降压效果明显,吸收好,利用度高的特点。有资料报道长期服用替米沙坦可使血管中醛固酮降低,对心衰有明显减轻效果。A组应用的贝那普利作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水解后可成为活性物质苯那普利拉,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I,阻止血管紧张索I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从而减轻由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一切作用。也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C组利用的硝苯地平控释剂作为一种钙通道阻滞剂[6],其药物作用机制为通过阻滞钙通道,从而阻止钙离子进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降低血管收缩能力,从而舒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三组病例在应用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仅有少数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其中A组有2例干咳,3例恶心症状,经调解用量后症状消失。B组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头晕、1例皮疹、2例关节痛,继续用药症状无加重,经对症处理后逐渐缓解或消失,并无影响继续治疗。C组2例出现头痛,3例水肿不适,后逐渐调解用药缓解。三组药物无明显并发症,且远期疗效观察的同时,肝肾功能及各项指标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未见明显严重损害,总之,高血压的治疗应在结合常规治疗同时选用安全高效,快速平稳,且副作用少的药物进行长期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及疗效的优越性。

[1]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2.

[2]张维忠.降压联合治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6,34(4):385-386.

[3]卢寅辉.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氨氯地平片降压谷:峰比值及疗效比较[J].药物与临床杂志,2007,4(29):34-35.

[4]邵超华,王蔚浩.替米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32-33.

[5]朱建伟.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699-700.

[6]吕红霞.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9):836-837.

R544.1

A

1672-5654(2012)05(b)-0084-02

2012-04-16)

猜你喜欢

米沙坦硝苯地平口服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双层片处方工艺研究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冠心病的应用效果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最小成本分析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