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经行浮肿的文献回顾

2012-01-22李仁杰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经行浮肿脾虚

杨 舫,李仁杰,赵 红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妇科,北京 100029)

经行浮肿是指每逢月经来潮前或行经时面目或肢体浮肿,经后自然消退。本病一般在月经来潮前7d开始浮肿,经净后浮肿消退。以育龄妇女多见。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证范围,相当于西医的经前期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经行浮肿确有疗效,然而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尚不多,各类文献也极为有限,多为经验总结类文章。笔者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的指导下,进行“中医妇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课题研究,较全面地查阅、学习、总结了经行浮肿的相关古籍和近30年的现代文献(1982~2011年),对本病的特点、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疗效判定进行了综述。

1 古籍

1.1 病证名

古籍中对“经行浮肿”的论述最早见于《校注妇人良方·妇人血分水分肿满方论》,其云:“妇人经水不通,则化为血,血不通,则复化为水。故先因经水断绝,后至四肢浮肿,致小便不通,名曰血分……若先因小便不通,后身面浮肿,致经水不通,名曰水分……经脉不通而化为水,流走四肢,皆肿满,亦名血分”。

而将“经行浮肿”作为病名有具体的论述,还是在清代以后。最早称之为“经来遍身浮肿,如清·竹林寺僧《竹林女科证治·调经》及清·叶天士《叶氏女科证治·调经上》均称之为“经来遍身浮肿”。《皇汉医学·妇训义》则称之为“经行浮肿”。

1.2 病因病机

1.2.1 脾虚为主要病机

《黄帝内经·素问》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因脾主运化水湿,若运化功能失职,则脾湿过盛,停于肌肤则为水肿。清·竹林寺僧《竹林女科证治·调经》提出室女经闭浮肿的病因、病机,其曰:“经来遍身浮肿,此乃脾土不能化水,变为肿”,为后世治疗经行浮肿开拓了思路。

1.2.2 肾阳虚亦为重要病机

《皇汉医学·妇训义》云:“经行浮肿因于肾虚者,多为房劳不节,多胎小产,致肾气内伤,经血下注碍于肾阳敷布,气化失职,水道不利而浮肿生”。提出肾阳虚致经行浮肿的病因、病机。

1.3 处方用药

清·竹林寺僧《竹林女科证治·调经》:经来遍身浮肿,若为脾土不能化水,则“以木香调胃散调之”;又云:若经闭,遍身浮肿,“宜服通经丸,通其血而肿自消”。

2 现代文献

共检索到文献34篇,其中8篇为临床病例观察研究,26篇为经验总结及漫谈类文章。

2.1 病例观察研究

8篇病例观察,只有3篇有随机对照组,其余5篇均无随机对照研究。其中中药治疗5篇,中西医结合治疗1篇,针灸治疗2篇。

2.1.1 中药治疗

刘承伟[1]以苓桂术甘汤随证加减治疗经行浮肿46例,总有效率为86.7%。程润泉等[2]以五皮饮随证加减治疗脾虚、肾虚及脾肾两虚型经行浮肿30例,服药2剂有效率为40%;服药3剂有效率75%;服药6剂有效率为100%。程泾等[3]用中医调周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102例,其中经行浮肿7例,总有效率达100%。陈永哲[4]以当归地黄合剂治疗经前期综合征100例,其中经行浮肿7例,总有效率达96%。饶正乔[5]以开郁消胀汤治疗经前期特发性水肿20例,总有效率达95%。

2.1.2 中西医结合治疗

徐晓[6]用苓桂术甘汤配合维生素B6治疗经行浮肿60例,于经前7d开始服用,经后停用,连用3个月经周期,总有效率达93.3%。

2.1.3 针灸治疗

刘海英[7]以针刺治疗经行浮肿20例,于经前5d开始针刺,经净后停止,连用3个月经周期,总有效率达100%。韩梅[8]以针灸治疗经行浮肿58例,总有效率达94.8%。

2.2 经验总结类及漫谈类文献

经验及漫谈类文献共有23篇。其中10篇为经典方剂的治疗经行浮肿的临床应用体会,7篇为经行浮肿的临床经验治法及经验方的总结,另6篇为经行浮肿医案总结。

2.2.1 经典方剂治疗体会

周碧海[9]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肝郁血滞、脾虚湿阻型经行浮肿,取得较好疗效。姜云天等[10]以当归芍药散治疗肝郁脾虚型经行浮肿,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症状消失,未见复发。李玲艳[11]亦以当归芍药散治疗肝郁脾虚湿阻型经行浮肿,症状悉除而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王保民[12]以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气弱型经行浮肿,服药后症状减轻且提前消失,连服3个月经周期后痊愈,未再复发。

刘建平[13]以二仙汤治疗脾肾阳虚型经行浮肿,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症状消除。潘文[14]以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肾阳虚型经行浮肿,症状后转,经后加用六味地黄丸及归脾汤,随访1年未复发。王忠全[15]认为,周期性发作是经行浮肿的特征,其机理多责之于脾肾。他认为:其治当重脾肾,但更要注意温阳化气。故方用五苓散加柴胡、白芍健脾疏肝,佐桑白皮泻肺降气以助化气行水。临证调治2个月经周期而愈。

周彩兰[16]以四物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浮肿,症状悉愈。魏翠荣[17]以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浮肿,服药5剂后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知病已愈。徐玉慧[18]以八物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浮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2.2 经验治法及经验方

安欣欣[19]以温肾健脾利水,佐以和血调经之法治疗经行浮肿,症状逐渐减轻,随访半年,未见复发。亢小平[20]指出“治疗月经病,其本在肾”,提出了补肾法在治疗经行浮肿的重要作用。封太来等[21]根据“血不利则为水”提出“血水同治”,以健脾利水配以活血调经之品。徐小林[22]提出佐金平木法治疗年度性季节性经行浮肿,疗效较好。

王恩元[23]以疏肝、健脾、除湿为法,自拟经验方:柴胡、枳壳、陈皮各 12g、白芍、泽泻各 15g、白术 18g、茯苓皮20g、香薷 6g、生薏仁 30g、桔梗 10g、甘草 5g治疗经行浮肿。谢佑宁[24]方用二仙二苓汤加减:仙茅10g、仙灵脾10g、猪苓、茯苓各 15g、补骨脂 10g、益智仁 10g、泽泻 10g、车前子10g、炙甘草3g治疗脾肾阳虚型经行浮肿。

2.2.3 医案总结

肖森茂[25]以补脾肾、宣肺利水、调冲任法治疗1例脾肾两虚、肺气壅滞型经行浮肿,连服两个月经周期,症状消失,月经量、色亦好转。哈孝贤[26]以健脾燥湿,佐以辛散之法治疗1例脾阳不振,寒湿凝滞,兼感风邪之经行浮肿,待表证解除后,专力以温阳健脾利湿,以治其本,疗效较好。姜均成[27]治疗1例经行浮肿,初起以益气健脾、化湿消肿之法,效不佳;二诊时辨为风水,以发汗祛风、宣肺行水一药中的,久疴治愈。李振东[28]以宣畅气机、健脾理气、消肿化斑治疗1例经行浮肿合并肌衄,效佳。

3 小结

通过对古籍及现代文献的学习,笔者将经行浮肿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及治疗进分析、总结,并提出一些存在问题及个人建议。

3.1 诊断

目前临床上对经行浮肿的诊断多依靠临床表现,无统一的标准规范。6篇临床病例研究中,仅有2篇标明诊断标准,且均为临床表现,其余4篇均无诊断标准。

3.2 辨证论治

根据古籍及现代文献的总结,经行浮肿主要为脏腑辨证。其涉及的脏腑依次重要为脾、肾及肝。在虚实辨证方面,多以虚证为主,即便有实证,亦为虚中夹实。文献中包括的证型主要有:脾虚证、肾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滞证。

辨证论治为中医的灵魂。临床上对经行浮肿的辨证多样,亦无统一标准。尤其在临床研究的文献中,仅有2篇有辨证标准,其余均无辨证。故考虑经行浮肿需制定出完善统一的辨证标准,以助指导治疗及用药。

3.3 遣方用药

总结文献,临床上治疗经行浮肿的常用方剂为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二仙汤、五皮饮、五苓散、当归芍药汤、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此外,偶尔有人用补中益气汤、二仙二苓汤及小柴胡汤治疗经行浮肿。临床上针对经行浮肿的处方用药各式各样,除了以上的经典方剂外,亦用不少自拟方。不利于经行浮肿的临床治疗指导及观察研究。

3.4 疗效判定

在经行浮肿的8篇临床病例观察文献中,有7篇均标明了疗效判定标准。然而均为自拟标准,无统一性。对于痊愈、有效、无效的判定均不一致。随访时间有长有短,短至1个月,长至1年,无统一标准。

3.5 存在问题及个人建议

经行浮肿在经前综合征中虽属少见病证,但给患者工作及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治疗经行浮肿,在临床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古籍中鲜有对经行浮肿的记载,而近代及现代的文献虽对经行浮肿的经方治疗有诸多心得,大多仅限于个例分析,缺乏系统性。由文献可以看出,经行浮肿的诊断、辨证论治、治法、遣方用药以及疗效判定,均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经行浮肿的规范诊治及科研总结,故有必要出台经行浮肿的诊治规范。

[1]刘承伟.苓桂术甘汤治疗经行浮肿46例 [J].吉林中医药,2000,3:25.

[2]程润泉,肖慧兰.五皮饮加味治疗经行浮肿 [J].四川中医,1988,11:34.

[3]程泾,谢侠人,高谷间.中医调周法治疗经前期紧张征102例[J].辽宁中医杂志,1982,6:26-28.

[4]陈永哲.当归地黄合剂治疗经前期综合征10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2):149-150.

[5]饶正乔.开郁消胀汤治疗特发性水肿20例 [J].光明中医,2010,25(9):1651.

[6]徐晓.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行浮肿60例[J].江西医药,2003,38(2):125.

[7]刘海英,焦红波,焦念学.针灸治疗经行浮肿20例观察疗效[J].中医外治杂志,2002,11(6):30.

[8]韩梅.针灸治疗经行浮肿58例总结 [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9):11.

[9]周碧海.当归芍药散妇科应用举隅 [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6):37.

[10]姜云天,龚长根,彭江.当归芍药散临床新用[J].中医药研究,1998,14(3):42-43.

[11]李艳玲.当归芍药散临床运用举隅 [J].河南中医,2003,23(5):13.

[12]王保民.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证举隅[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12(4):227.

[13]刘建平.二仙汤治疗浮肿症[J].陕西中医,2004,25(2):176-177.

[14]潘文,郭秋霞.苓桂术甘汤妇产科验案三则[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3):53-54.

[15]王忠全.五苓散在妇科临床的运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15(1):8-9.

[16]周彩兰.四物汤加味治疗经行杂证 [J].中医中药,2009,47(20):102,112.

[17]魏翠荣.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妇科病[J].四川中医,1996,14(10):42.

[18]徐玉慧.八物汤加减治疗经行浮肿浅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2):43.

[19]安欣欣.经前紧张综合征治验[J].甘肃中医,2003,16(8):31.

[20]亢小平.浅谈补肾法治疗月经病 [J].沪州医学院学报,2005,28(4):327-328.

[21]封太来,汪阴华.水血同治验案 [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6(1):32-33.

[22]徐小林.佐金平木法治疗年度性季节性经行浮肿[J].新中医,1992,33(6):25.

[23]王恩元.治经行浮肿经验方[J].四川中医,1998,8:38.

[24]谢佑宁.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验方简介[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5):414.

[25]肖森茂.经行浮肿治验[J].中医杂志,1982,35(6):78.

[26]哈孝贤.妇科三案[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6,10(9):48-49.

[27]姜均成.经行浮肿案[J].四川中医,1990,9:42.

[28]李振东.经行浮肿并肌衄治验1例[J].广西中医药,1996,19(2):32.

猜你喜欢

经行浮肿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孕妇下肢浮肿怎么办
大龄孕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经行
影响佛教行像美术形式的因素研究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经行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
消除面部浮肿的足底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