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对管理,提高期刊质量
2012-01-22武志敏
武志敏
加强校对管理,提高期刊质量
武志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期刊业的繁荣,提高期刊的质量就成为期刊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加强对校对工作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强对校对人员的思想管理,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前提
校对人员整天面对的是文字、数字、稿子,既枯燥又乏味,久而久之思想上对这项工作会产生厌烦情绪,表现在工作上就不那么认真负责了,其所负责的期刊校对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疏漏,给作者和读者带来一定的伤害。校对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校对人员的思想管理,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要通过采取定期组织校对人员学习校对的地位、作用、理念和职责;学习优秀校对人员事迹等方式,提高校对人员的思想认识。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校对工作是期刊出版过程中的独立工序,它处在编辑工序之后,印制工序之前的关键环节。编辑工作的疏漏,可以由校对来弥补,而校对工作的疏漏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和损失。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中的最后质量把关流程,不仅“校异同”,而且还要“校是非”,是最基础的专业性工作。校对工作是对编辑工作的监督、检查、补充和完善,是提高期刊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校对差错率的多少,可影响到一篇文章、一本期刊水平的高低。如果校对工作不认真,就不能发现编辑过程中的疏漏、排版过程中差错,这不仅影响期刊水平,而且还有可能误导读者。因此,校对工作是期刊出版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人员必须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
2.培养校对人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
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是对校对人员的基本要求,要通过经验交流、角色互换等活动,让校对人员感受到本岗位的重要和责任的重大,自觉树立岗位意识、责任意识。也只有当校对人员建立起自身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时,才会在工作中焕发出极大的热情,更好地注重工作细节,在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
二、加强对校对人员的素质管理,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基础
校对人员素质的高低会影响期刊出版的质量。校对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校对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文字素质、渊博的知识素质和较高的专业素质等,才能胜任校对工作。校对人员较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期刊质量的重要基础。
1.较高的政治素质
要求校对人员必须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熟悉和掌握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避免出现政治性错误。
2.较强的文字素质
语言文字是校对工作的基本功。要保障校对质量,校对人员没有文字素质作基础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求校对人员要辨清字的写法,理解字义,掌握汉语拼音、标点符号、数字的使用,懂得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和古汉语知识,有较丰富的逻辑知识,熟练使用工具书。
3.渊博的知识素质
校对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校对的基本素养,了解本行业、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外,还要广泛地涉猎有关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特别要对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现行的法律法规等有基本的理解,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从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期刊的出版质量。
4.较高的专业素质
校对是一门专业,本身有一套业务知识需要很好掌握。校对中,常常会遇到原稿整理加工中疏漏的一些问题。如“账、帐”,“交、缴”等字音相同,但字义不同的问题;引文不准,引文注释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原稿中运用名称、时间、数字等不符合规定的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将它们改正过来。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虽然省去校对人员大量繁琐的工作,但电脑也存在局限性,虽然容量大,速度快,但不能“校是非”,因此,“校是非”成为现代校对的主要功能。在这方面实际上也给校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外,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要使校对人员具有以上四个方面的素质,就要加强对校对人员的素质管理。要尽可能给校对人员创造一些业务学习机会,规定必学内容,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有条件的可输送到专业院校进修;要尽可能组织安排校对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在职学习,鼓励自学各学科知识,还要经常组织校对人员进行文字业务交流、探讨,并及时添置、配备必要的资料和工具书,不断增大他们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才能,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校对人员的素质管理,才能保证期刊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对校对人员的制度管理,是提高期刊质量的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对工作也是如此,不能靠简单的诠释,更不能靠不厌其烦地说教,而是必须建立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理,这是做好校对工作,提高期刊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制度管理,让校对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能明确自己的义务,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多少,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达到什么目标。这样校对人员不但能够积极、主动、有序的工作,而且还能使校对人员在有序的工作中逐渐培养起社会责任意识。在制度管理上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三项制度的建设:
1.责任制度建设
责任制是明确校对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利益的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制度。这个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增强校对人员的责任心,对提高期刊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应建立以责任校对为核心的目标责任制。
首先,对校对流程以及每一个校对人员的职责进行严格界定,形成岗位明确、职责清晰、运作规范的职责体系,做到有章可循。同时,根据校对人员的工作任务,确定考核指标,以时间、数量和质量为标准,进行量化,尽量把软任务变成有一定度量标准额的硬指标。
其次,每期刊物都应指定一名编辑任责任校对,责任校对要对当期刊物的校对质量负全责,他是校对工作的组织者,在校对过程中要起好调度、联络、协调的作用,将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校对人员。
责任校对还要做好每个校次的统校和校样整理,以及最后的核红检查、签字付印等。编辑部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制订校对有关的规章制度。责任校对不仅要承担数量指标,更要承担质量目标。编辑部要根据制订的明确的校对质量要求和具体的差错率指标,根据出版后的审读结果,分清责任,对责任校对进行考核。达到或超过目标的,给予经济奖励,达不到目标的,给予必要处理和经济惩罚。责任校对还应在当期刊物上署名,以接受读者的监督,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
2.奖惩制度建设
实行有章可循、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机制,它不仅可以打破原有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还可以充分调动校对人员的积极性。奖惩制度的建立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奖罚制度一定要讲求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合理的奖罚制度不但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还会带来许多消极作用。在制定奖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科学,讲求合理,既要让每一个校对人员能够接受和服从,又要使他们能够完成奖罚制度所规定的考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校对人员努力工作,将自身的能量发挥到最大化,从而保证期刊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制定奖罚制度一定要追求公平性原则。公平是奖惩制度建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对校对人员来说,不论工龄长短、职务高低、能力强弱,都应以同样的标准来考核,来奖惩,不能有例外,更不能允许有人凌驾于奖罚制度之上,无视奖罚制度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校对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奖惩制度的建设要与量化管理相结合。量化管理包括校对任务量化和校对质量量化两个方面。校对任务量化管理,通称定额管理,即给校对人员规定校对工作量定额。质量量化管理,即将校对质量进行量化,对不同校次规定“灭错率”或“留错率”。在实施校对管理时,既要计算校对完成量(定额),又要检查校对质量指标。如果质量没有达到规定的量化指标,就应扣减相应校对完成字数作为惩罚;如果校对质量高于规定的量化指标,则应增加相应校对完成字数作为奖励。校对人员发现了原稿的错误,应视错误的性质给予物质奖励。只有按校对有关规定办事,做到奖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校对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监督制度建设
监督制度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校对人员的责任心,另一方面有利于防范校对疏漏。建立监督制度,可以针对校对工作设立校对质量、数量记录和质疑卡,设置专人检查校对质量,对校对差错超过质量规定者要实行倒扣,对出现重大差错者追究责任,促使每一个校对人员关心自己的校对质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此外还可以定期对刊物中的差错进行通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或者经常在刊物上刊登读者的批评意见,发动群众帮助消灭差错,切实提高期刊的出版质量。
四、结语
加强对校对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是期刊得以生存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科技进步的新时代,校对工作面临着新的局面和挑战,校对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储备足够的知识,并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做好校对工作,才能保证期刊的质量。
(作者单位:中国税务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