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为品牌期刊建设创造充要条件
2012-01-22丁以绣
丁以绣
群策群力,为品牌期刊建设创造充要条件
丁以绣
中国期刊协会组织编辑的《中国品牌期刊报告》正式出版了,借《报告》出版之机举办品牌期刊经验交流会,全国数十家知名期刊代表相聚在一起,交流办刊经验,研究品牌期刊新形势下的发展举措,很有必要。首先,请让我代表新闻报刊司对《报告》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希望更多的期刊人学习《报告》介绍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升自己的办刊水平,为培育更多的知名品牌期刊作出贡献。
《中国品牌期刊报告》是多年来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关于我国品牌期刊的报告专辑。这本报告瞄准期刊品牌建设,主题鲜明突出;材料丰富,介绍了七八十种期刊的经验;内容厚重,涵盖我国期刊界多年探索积累的诸多成功经验。它从不同侧面对我国品牌期刊集中地进行形象展示,集中推介我国品牌期刊建设的优秀经验,为我们快速了解学习先进的办刊理念和办刊策略、欣赏我国优秀期刊人的风采提供了极大便利。看到这些刊名、看到这些期刊界名人、看到他们为期刊出版事业所作的贡献,顿生亲切之情、崇敬之情、感激之情,正是有这群人在期刊的舞台长袖善舞,我国的期刊界才会风景绚烂、风生水起,才使我们广大读者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科研人员的成果发布传播快速便捷。特别令人高兴的是,《报告》对湖北“百万刊群建设”和“吉刊现象”专辟两章进行介绍,将近年期刊界的重要经验进行细致梳理后专题推出,将对品牌期刊建设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所谓初生之物,其形也陋。《报告》当然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我国青少年品牌期刊在报告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在以后工作中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弥补。
品牌建设是期刊业健康繁荣发展的永恒主题,应该创造更好条件建设更多的知名品牌期刊。出版工作之根本总是要与关心社会价值、追寻人生意义、探求世界本源、塑造崇高精神等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出版精品期刊、品牌期刊,忠实记录历史,反映社会变迁,传承优秀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因此新闻出版总署和相关部门历来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期刊品牌建设。概而言之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品牌期刊首先需要在内容上高标准严要求。新闻出版总署和相关部门在期刊出版标准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1992年发布了《科技期刊质量要求》,1995年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2007年发布了《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等等。这些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以后将根据期刊业发展的实际进行修订。二是品牌期刊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扶持,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学术期刊建设方面投入了较大的力量。近10年来,中央对包括新闻出版在内的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根据新闻出版业增值税先征后返的政策,2002年包括报刊在内的出版业共获得20亿元的增值税返还,但2011年返还数量达到192.27亿元,10倍于10年前。教育部、社科院、科学院、中国科协、国家社科规划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都设立了期刊资助项目,对于我国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总署也正在积极争取设立国家出版基金重点学术期刊出版专项,届时将对我国学术期刊建设进行顶层设计、重点培育,以期实现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整体提升、跨越发展。三是品牌期刊建设需要激励引导,国家级期刊评奖工作历经周折得到恢复。我署1999年曾设立国家期刊奖,共举办过3期,对引导促进我国期刊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举办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评选。2007年开始评选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但期刊被排除在政府奖之外。在经过三年等待之后,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增设了期刊奖子项。2010年共评出20个政府奖、39个提名奖。《报告》对这次评奖成果进行了全面展示。四是品牌期刊建设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总署依法行政加大期刊出版管理的力度。比如通过建立实施报刊综合质量评估机制,将不合格的报刊退出市场。这项工作从2008年开始试点,2010年召开试点总结会并全面推开,全国各省(区、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也结合实际开展了本行政区域评估退出机制建设及报刊分类评估工作,加大了对评估优秀报刊的培育扶持力度,逐步形成了一批区域性优秀报刊品牌。再比如加强报刊市场日常管理,从严依法治理期刊业各种违法违规行为。2008、2009、2010、2011连续四年总署接到的新闻报刊领域群众举报案件数量分别为780件、519件、475件、385件,呈逐年递减趋势,报刊出版市场环境总体良好,把握导向、坚持操守、公平竞争、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服务读者已经成为报刊业从业人员的基本遵循。五是品牌期刊建设需要优秀的出版人才队伍,总署在实施常规的期刊编辑在岗培训的同时,从2011年开始实施全国重点学术期刊的调训制度,每期组织100种左右期刊的负责人参加调训,精心设计贴近工作需要的课程,选择国内外优秀授课教师,组织开展课堂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全国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品牌报刊创建推广力度。广西、海南、新疆、重庆等地设立了省级政府期刊奖,湖北、安徽、贵州、江西等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名报名刊建设工程,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地实施资源整合、推出报刊品牌集群。
在开展上述工作的过程中,总署关于报刊品牌创建的思路逐渐明晰,即以报刊综合质量评估为基础,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以重大项目、结构调整、扶优助强等措施为核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培育报刊精品力作的长效机制。总署计划在年底前,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通过严格的推荐评审,组织推出“双效”俱佳的“双百期刊”。同时,全国各地已经推出了一批原创能力强、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性名报名刊,为出全国性“双百期刊”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全国期刊界的共同努力,我国期刊质量和出版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比如,近年来我国部分科技期刊的引证指标有较大幅度提高,例如《细胞研究》的影响因子从2008年的4.535提高到2011年的8.19,《纳米研究》从2009年的4.37提高到6.97。SCI收录的我国期刊数量及比例每年都在稳步增长,如2007年收入76种期刊占收录期刊总数的1.18%,2011年收录154种期刊,占1.86%。《读者》《三联生活周刊》等一批贴近读者的期刊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市场的认可。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品牌期刊与国际品牌期刊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我国SCI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和平均总被引频次远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这与目前我国年发表SCI论文数量约13万篇(占SCI论文总数的8.8%)、基础研究产出位居世界第二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我国社会生活类期刊与人民群众阅读需求先比、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也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我国老年期刊市场远未饱和,一般发行二三十万册,但美国主要面向50岁以上老年读者的《现代壮年》(Modern Maturity)杂志期发行量高达2000万份,且每年在不断增加。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8亿,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老年期刊潜在读者数量巨大,因此期刊的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
如何开展品牌期刊建设工作,出版行政部门、期刊主管主办单位、期刊出版单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需要各方群策群力,共同合作,在发展上要有新思路,在改革上要有大气魄,在管理上要下真功夫,扎扎实实推进期刊品牌建设工作。从管理工作角度看,下一步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深化改革。深化非时政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用市场的办法办期刊、做发行、树品牌。彻底解决“小散滥”问题是培育品牌期刊的基本前提,只有先进的出版制度才会有优质的品牌。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按照期刊性质实施分类扶持政策,促进期刊品牌的形成和品牌价值增值。对经营性品牌期刊,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对于公益性或兼有公益性的期刊,争取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争取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创新期刊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期刊出版非营利模式。三是完善激励机制。通过评选活动推出品牌期刊群,扶持快速健康发展。争取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的期刊奖能够增加奖励数量,扩大奖励面,更好发挥期刊奖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研究推出一批行业影响力大的期刊。四是实施品牌推广活动。指导优秀期刊出版单位更加重视期刊品牌推广工作。期刊品牌是市场授予的、读者认可的,绝不是政府部门认定的,政府的作用只是提供品牌建设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经济条件,期刊的社会影响力最终要靠市场认可。近年,我国一些学术期刊借助国际学术期刊出版平台走出国门,在国际学术期刊界的影响力得到快速提升,其中一些重要经验需要总结汲取。五是继续加强市场管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规范、成熟的期刊市场需要行政部门始终加大期刊市场管理力度,为品牌期刊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新闻报刊司将继续利用好报刊综合质量评估和年度核验的抓手,强化期刊出版行为管理,扶优汰劣,调整结构,为品牌期刊建设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对“十二五”期间期刊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在总印数上要求年均增长3.6%,由年印刷35.4亿册增长到42.2亿册;人均拥有期刊年增长3.1%,由2.6册增长到3.1册;培育20种国际一流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推动我国学术期刊整体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目前,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落实《规划》的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大家更加重视期刊品牌建设工作,让推进期刊品牌建设不仅仅是全国期刊界的一种共识,更是全国所有期刊人的坚决行动。让我们期待,在进入“十三五”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加骄傲地盘点我国期刊业的五年变化,期望有更多的期刊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届时,建议中国期刊协会再编辑一本包括更多知名品牌期刊的《报告》,让业界分享更加成熟的办刊经验。
(作者: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本文为作者在《中国品牌期刊报告》出版发布会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