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交感风暴的治疗体会
2012-01-22徐海蓉宋泽军陈洋胡永强
徐海蓉,宋泽军,陈洋,胡永强
交感风暴是指24h内自发≥2次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需紧急治疗的临床症侯群[1],其发生与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有关。本研究对采用不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交感风暴的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我院2006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交感风暴48例。纳入标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明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存在单支病变,支架置入成功;交感风暴诊断符合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诊断标准[1],排除电解质和代谢紊乱、急性肺水肿、药物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1.2 分组 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n=23)和倍他乐克组(n=25)。两组患者均采用电除颤终止室速或室颤,并接受抗凝、抗血小板、降脂和改善心肌缺血以及补钾、补镁等治疗,艾司洛尔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艾司洛尔[首剂0.5mg/kg,以1min推注;维持剂量为0.1mg/(kg.min),静注],倍他乐克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倍他乐克[首剂5mg,(1~2)mg/min,可重复(2~3)次,静注;维持剂量为25mg(q6h)或50mg(q12h),口服]。艾司洛尔组男性1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0.80±5.20)岁;倍他乐克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8.69±6.35)岁。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检测指标 治疗交感风暴的成功率和死亡率以及低血压(血压<90/60mmHg)和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艾司洛尔组和倍他乐克组治疗交感风暴的成功率(82.61% vs. 88.00%)和死亡率(17.39% vs. 12.00%)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比较 倍他乐克组低血压发生率(28.00% vs.73.91%)和心动过缓发生率(40.00% vs. 78.26%)均低于艾司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交感风暴的发生均存在基础病因和诱因,急性心肌梗死是交感风暴发生的常见病因。本资料所纳入的48例交感风暴均体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术后了,可能由于血管重建修复早期,梗死区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存在交感风暴的病因基础所致。此外,精神刺激、情绪激动或心理压力及其它因素也可诱发交感神经兴奋,使原本具有病理基础的心脏发生交感风暴。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指出[2]:β受体阻滞剂是“交感风暴”的一线治疗药物,兼有阻断钠、钙内流及钾外流3种离子通道的作用,同时能够抑制交感神经中枢,提高室颤阈值,稳定内环境,降低猝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电除颤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和倍他乐克都可效终止交感风暴,两组成功率和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艾司洛尔所导致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倍他乐克,这可能与艾司洛尔半衰期较短,需持续静滴才能维持稳态血药浓度,加之临床使用个体差异较大,更容易发生导致药物过量所致,因此还需进一步积累治疗经验;而倍他乐克在治疗交感风暴时因为剂型较多,可在首次应用时选用针剂静脉注射,以尽快提高血药浓度,控制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维持期可采用片剂口服治疗,保持药效平稳,其安全性更佳。
[1]Zipes D,Carom AJ,Borggrefe M,et al. ACC/AHA/ESC2006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J]. JACC,2006,48(5):247—346.
[2]赵志宏,郭继鸿,李学斌.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的解读[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20(6):4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