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用药原则与观察要点
2012-01-22赵婷婷
赵婷婷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7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因此,肺心病的治疗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临床上一般把肺心病分为缓解期和急性加重期。对肺心病的治疗也分为这两个时期。其中,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比较棘手。这是因为急性加重期会有很多并发症,用药治疗起来会有很多顾忌,所以要特别注意。根据加重期的临床症状,使用药物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 积极控制感染,防止症状恶化
感染是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故需积极应用药物予以控制。感染常见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等。治疗主张联合用药或用抗菌谱范围广的抗生素。最好根据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选用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较为常用的有青霉素类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在临床应用的增多,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2]。一旦真菌已成为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调整或停用抗生素,给予抗真菌治疗。
2 改善通气、纠正缺氧状态
主要用平喘药、化痰药、吸氧及适当应用呼吸兴奋剂等措施来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喘多用氨茶碱0.25 g稀释后静脉点滴;化痰可用必嗽平,16 mg/次,3次/d。必要时,需进行气管插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促进通气,纠正呼吸衰竭。一般选择鼻导管、鼻塞或面罩给氧以持续低流量吸氧(1~2 L/min),氧浓度需控制于30%以内,待呼吸稳定后停止[3]。通气不足伴有明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应用氧疗的同时,可考虑应用呼吸兴奋剂;严重呼吸衰竭者,因脑缺氧和脑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抽搐,应慎用呼吸兴奋剂。用药中如果出现恶心、呕吐或频繁抽搐,即可提示药物过量。在给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进行血气分析,根据其结果及时调节氧流量和浓度[4]。
3 控制心力衰竭
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一般心功能常能改善,尿量增多,浮肿消退,肝肿大可缩小或恢复正常,无需特殊治疗。但较重的患者或经治疗无效者则需选用利尿剂和强心剂。
3.1 利尿剂 使用原则为:小量、间歇、联合用药,防止出现脱水、低钾、碱中毒加重病情[5]。除能减少钠、水潴留外,也可使血气低含量异常得到改善。应用双氢氯噻嗪、丁苯氧酸、速尿等排钾药物时,应补充氯化钾或加用保钾利尿剂如氨苯喋啶或安体舒通等。用药期间注意血气和电解质的变化,使用排钾利尿剂时注意适当补充钾及氯离子。
3.2 强心剂 肺心病患者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很低,疗效较差,且易发生心律失常,最好采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制剂如毛花丙甙(西地兰)或毒毛旋花甙K。毒毛旋花甙K 0.125~0.25 mg,或毛花甙C 0.2~0.4 mg加于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葡萄糖液内静脉缓慢推注。用药前应注意纠正缺氧,防治低钾血症,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低氧血症、感染等均可使心率增快,故不宜以心率作为衡量强心药的应用和疗效考核指征。应用指征是:①感染已被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反复浮肿的心力衰竭病人;②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急性感染的病人;③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者。
3.3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可用酚妥拉明10~20 mg加入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葡萄糖液250~500 mL中,或再加入肝素50 mg缓慢静脉滴注1次/d。此外如硝普钠、消心痛、硝苯吡啶、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等药物均有一定疗效。应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观察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副作用。
4 控制心律失常
一般房性异位心律,随着病情好转,多可迅速消失,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经治疗感染,纠正缺氧等仍不消失时,未经洋地黄制剂治疗者,可在密切观察下选用小剂量西地兰或地高辛治疗。对于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者,可选用利多卡因、双异丙吡胺、胺碘酮等药物。用药期间时刻警惕患者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的改变。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还要注意避免应用心得安等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免引起支气管痉挛。
在治疗肺心病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通过正确选用药物、合理配伍,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用药方案同时要强调个体化,除去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必要的联合用药外,原则上应持“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的态度,争取能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
[1]张艳明.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新医学导刊,2009,8(6):63-64.
[2]赵德军,付维婵,张碧霞,等.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耐药监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91.
[3]刘燕,李兰香.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观察与护理[J].黑龙江医药,2007,20(2):176-177.
[4]黄莉萍.慢性肺心病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4):329-330.
[5]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