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2012-01-22郭天蓉梁伟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郭天蓉 梁伟

(1.临夏州人民医院,731100;2.临夏县第二人民医院,731801)

糖尿病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郭天蓉1梁伟2

(1.临夏州人民医院,731100;2.临夏县第二人民医院,731801)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综合征。近年来,患糖尿病的人数逐年上升。本文对糖尿病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介绍,以便使糖尿病患者了解病情,掌握防护知识,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并发症;防护措施

1 概况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综合征。可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4种,其中95%以上为2型糖尿病[1]。糖尿病与高血压、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三大常见病[2]。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为1%~2%,并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3]。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衰竭,从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目前,糖尿病在发达国家是第6位死因[4],而患有糖尿病的大多数病人均在院外进行防护及治疗,科学的防护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瑞典糖尿病教育家阿索教授在第十六届国际糖尿病大会上指出:“高质量的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取决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5]。本文对主要糖尿病并发症及防护措施进行了全面概述,以便使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糖尿病的防护知识,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2 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部病变等,几乎危害到身体的各个器官。

2.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 mmHg (1 mmHg=0.133 kPa)就可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6]。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是心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合并存在将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2~8倍[7]。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共同发病因素是糖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患者中20%~60%合并有高血压[8],两种病的合并存在将对心、脑、肾血管的损害程度更大。

2.2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致盲性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率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糖尿病的病程是引起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眼底疾病发病率与病程正相关[9]。还可引起角膜异常、虹膜新生血管、视神经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等。

2.3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由肾微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亦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病。早期出现尿蛋白、肾炎、晚期有氮质血症,最终发生肾衰竭,为糖尿病主要的死因之一。

2.4 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高血糖。长期慢性高血糖可造成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使管腔狭窄,加上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可致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空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另外,脑血流量的降低可使大脑对信息的认识、加工、整合等过程发生障碍,认知反应和处理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学习记忆功能受损。高血糖可加速老年性痴呆早期发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痴呆的危险性比正常对照组增加2倍,其中2型糖尿病与老年性痴呆关系更为密切。这些发现提示,糖尿病脑病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大脑加速老化的过程。

2.5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病人所并发的或伴发的心脏病,是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有冠心病、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跳过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2.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10],由于感染、胰岛素治疗不当或治疗中断、饮食不当、应激状态等诱因引起糖尿病代谢紊乱加剧,出现严重高糖、脱水、高酮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严重者昏迷,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2.7 糖尿病足部病变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1]。目前还没有特效法,多采用综合治疗法。严重可致截肢,国内糖尿病足截肢率达17.3%[12]。

2.8 皮肤病 患糖尿病以后,有30%~80%的病人有皮肤损害[13]。糖尿病发病的时候,病人的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增高,这样就给霉菌、细菌的感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另外还易患皮肤瘙痒、糖尿病性大疱病、糖尿病性黄瘤、糖尿病性皮疹等。常见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可反复发生,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女性真菌性阴道炎、外阴瘙痒等;泌尿道感染常反复发作或呈慢性化,一旦发生肾乳头坏死则病死率极高。

2.9 抑郁症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已证实,3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抑郁的主要生化改变是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功能缺陷[14]。糖尿病增加抑郁症患病与抑郁情绪产生的机制较为复杂,具体包括高血糖状态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皮质醇、生长激素分泌增多等,这些均可增加抑郁的风险。此外,患者由于饮食受限、长期服药、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重等,可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此外,糖尿病的诊断本身也可能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和神经系统病变者,长期的躯体症状、失眠等,可加重其抑郁症状。有研究表明,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存在更多的糖尿病躯体症状,糖尿病症状的数量与抑郁症状的数量呈正相关[15-16]。

3 防护措施

3.1 心理防预 研究证明[17],抑郁、焦虑的心理状况可降低胰岛素的分泌,激发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从而诱发糖尿病或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对糖尿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使他们正确认识病情,并提高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严格控制血糖,通过综合治疗可带病长寿。因此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科学的治疗措施可延缓糖尿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指导患者合理宣泄,调控情绪,以保持其良好的心理状态,解除其消极、悲观情绪,使患者树立信心,注意自我调节,充分认识正确的治疗也可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3.2 饮食防护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之一,但还有相当多的患者未认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18],因此,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正确指导患者和家属认识到通过饮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至理想水平的重要性。在防护过程中,指导他们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学会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维持理想体质量,且均衡摄入营养物质,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占总热量的12%~15%、30%、50%~60%为宜[19]。多食富含纤维的蔬菜、吸收较慢的粗粮、优质低脂蛋白质的食物;忌食高脂、高胆固醇、高糖类食物;多饮水;戒烟、戒酒,坚持低盐低脂饮食;使血糖维持在理想水平。

3.3 运动防护 运动治疗体育锻炼能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和血黏度,减轻体质量,增强体质,有利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根据患者血压、心电图、心功能、血糖及肝肾功能等检测指标,制定个人的运动防护计划。运动内容可包括广播体操、太极拳、球类运动、慢跑、散步等;运动的时间最好是餐后半小时为宜,每次运动时间半小时左右为宜,一般不超过1 h。运动时程由短至长、循序渐进,以防止运动过程中低血糖情况的发生。运动量要适度,不可劳累,要养成持之以恒、科学的运动习惯。

3.4 正确用药 药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只有正确安全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药物治疗可分为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两种。要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选择性用药,如磺脲类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双胍类适用2型和1型糖尿病,胰岛素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药效果不佳可用胰岛素补充治疗。患者选用哪一类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减药、改药及盲目乱服药,否则会使接近稳定的病情恶化,甚至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3.5 自我监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终身治疗,且大多数时间均在院外治疗,因此,要学会自测体质量、血糖、血压、尿糖等项目,还要学会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并根据病情定期去医院检测不能自监的血脂、血黏度、肝肾功能、眼底等项目,以便及时处理治疗。

4 小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国内外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20],且其并发症种类多、危害性大。因此,使患者及家属全面了解其并发症及采取心理防预、饮食防护、运动防护、正确用药、自我监测等各种防护措施,将会对延缓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其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张震巍.我国糖尿病疾病负担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2]马爱霞.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8.

[3]黄琨,彭建.58例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95-96.

[4]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1.

[5]蔡伟红,郭艳芹.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5):335.

[6]周盛泰.糖尿病高血压的诊治[J].中国卫生产业,2011,8(22):27.

[7]徐焱成.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对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1):37-40.

[8]李平,赵洛沙,张振香.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460-1461.

[9]刘志梅,王娟萍,陈美伦.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3):1452.

[10]刘新华,周秋红,吴辽芳,等.健康教育路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 (8):69-70.

[11]韦昭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8):61-65.

[12]王成纲,王东盛,陆英,等.经皮穿刺动脉导管药盒系统介入治疗糖尿病足32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8):1101-1102.

[13]熊璐琪.糖尿病大鼠皮肤的组织学改变对不同脂溶性的地塞米松经皮渗透与吸收的影响[D].深圳:南方科技大学,2011.

[14]刘豫鑫,周灵丽.糖尿病与心理健康[J].华中医学杂志,2008,32(4):304-305.

[15]缪小萍,陈虹,姚正元.糖尿病教育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28-29.

[16]贾伟平.1/3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J].大众医学,2012 (1):20.

[17]龚伟伟.中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

[18]颜玲,孙莉,罗静,等.糖尿病患者营养干预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1):9-13.

[19]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3-314.

[20]曲洪桥.糖尿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3):606-608.

1005-619X(2012)09-0802-02

2012-05-24)

·技术方法·

猜你喜欢

糖尿病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糖尿病知识问答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