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其培养策略

2012-01-22赵葵葵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目标运动

赵葵葵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郑州450007)

大学生较高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能够使其以主动的学习动机,积极配合教师参与体育教学实践,并以较高的学习策略水平完成学习任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受“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学科教育研究方法与对象的转变的影响,开始重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国也在“九五”期间的教育规划中将“自主学习”列为重点研究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引导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是顺利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必然的选择。

一、自主学习及其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在能够正确认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能够在对自我身心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我体育能力、追求目标与教学任务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学习策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相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强调培育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发学习空间,从而保障学生进行能动的学习。

1.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

作为体育教学中学习主体的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体育学习活动是无法替代的自我行动。在学习活动中,必须根据自己的体育能力与体育水平状况,依靠自己的力量,对自我体育学习目标作出判断。及时选择与调整自我学习方法,激发自我学习动机并维持动机的持久性,不断选择与调整自我学习策略,排除学习障碍,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奠定基础。

2.自为性是自主学习的超越

大学生学习的自为性表现为已经将体育学习纳入自我生活结构,并成为其有机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主体在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技术的学习,基于好奇产生需要,又基于强烈而明确的内在需要,展开创造性的思维。大学生依据需要这一学习动力,以自我已有的体育知识为基础,通过对新知识的探索而求知、认知。同时,又将探索获取的新知识,经过思维加工,进行新旧知识的加工、整合与同化后选择性地提取,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补充、完善与升华。

3.自律性是自主学习的保障

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自律性表现为对自我学习的严格约束与规范。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是对自我学习目标、学习行为与学习意义的充分认识和觉醒。基于这种情感变化,大学生进一步对体育学习建立起强烈的责任感。责任作为一种超人能力的素质,在使大学生获得心理与精神满足的同时,产生源源不绝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技术知识学习的忠诚和信守,促使其创造性、策略性地调控自我学习方法,确保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复杂的教育生活,导致了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的急功近利,使之成为一种片面的、缺乏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教育。”[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现实教育实践中,制约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很多。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主导”作用的发挥,但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背后,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思维活动却受到了限制,整体课堂教学出现以教师主体性代替或压抑学生主体性的情况,知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乏。”[2]所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首先从根本上变革教育理念,建立以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倡导教育以培养主体性发展的个人为目的的教育,积极为大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和学习空间,引导、强化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1.为大学生成长搭建平台

人的主体性是人成为人的最根本的特征。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过程是对人的主体性不断培植的实践过程,教育目标既要与社会需要相适应,但不能过分强调服务社会而导致办学浮躁、走极端化。因此,教育目标更要注重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与完善,向社会输送拥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所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就要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需要,设置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的教学目标,讲究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有助于发展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环境。

(1)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既需要讲究艺术,更需要讲究科学。在复杂而富于挑战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清晰的公式可遵循,更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有效地驾驭教学,需要教师对各种复杂而极具挑战的情景做出及时判断,并精心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够保障学生学习潜力的最大化发掘。

在体育教学中,引导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认识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中考虑个别差异,又要依据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能力、技术技巧、家庭环境、同伴关系的观察来调整体育教学。由于大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差异性存在,不同水平的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必然影响到大学生对体育技术、技能的学习,并且均等的学习机会与“学习待遇”又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可见,体育教师只有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大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层次教学,才能不断地挖掘与开发蕴藏在大学生身上的创造品质,使大学生在不断享受成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转变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水平。

(2)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伴随21世纪教育发展变革趋势,必然要求教师角色特征发生转变,教师角色特征的转变又将推动着教育的变革。现代社会教育渠道多样化、学生发展个性化特征,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建立以彼此信赖和相互尊重为基础的合作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曾讲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通过自我的个性、学识、情感和富于爱心的行为形成特有的魅力来影响大学生,注重传递友善的信息,获得大学生的认同;善于运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生,同时又是情感体验的主体,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引起大学生情感反应。所以,体育教师强烈而有恰当的情感倾向与表达,有助于在师生双方心灵的融合与碰撞中生成亲和力,有效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探求、跃跃欲试的良好学习心态,使体育课堂“活”起来,让大学生“动”起来,在活跃宽松的运动实践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适时适度的学习引导

自主学习是一种被引导的学习。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其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最佳方法是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善于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大学生实行再创造。体育教师应当从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中提升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引导者。体育教师要善于在大学生学习困难时,通过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深刻领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使大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学习目标二者之间构建起点向面的拓展、面向点的聚焦,提高大学生多维思考与探索的能力。[3]

2.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就是其个人主体意识明确、责任意识提升、目标意识强化的过程。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其目的就是提高大学生对自己的正确、全面和清醒认识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内驱力,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通过对影响自我学习活动的身心和行为的调节与控制,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做管理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主人。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大学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需要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付出。而且以往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强调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却忽略了大学生主体对自我运动兴趣、运动动机和运动中目标定向等的激发与管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应当重视对自我的体育学习管理,主动参与体育实践,促使自我积极体验体育运动内在的魅力,领悟运动技术所蕴涵的奥妙,激发自我体育需要,加强学习责任心,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自我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并在学习中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从而获得学习热情与学习效果的良性循环。

(1)管理运动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性的源泉。兴趣是非智力结构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构成要素,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它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所以,强烈的兴趣能够使人专注,并为人提供不竭的强大学习动力,能够促使其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忘我的学习。

乌申斯基曾讲,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因此,体育教师应当注重通过让大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大学生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大学生管理运动兴趣的热情,使运动兴趣与积极情感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运动实践能力。大学生在对自我运动兴趣的管理过程中,以主动明确体育运动的价值,以及自己需要的目标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学习或实践活动使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借助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悦体验,不断提高自我体育学习兴趣,促使自我的体育兴趣由有趣、乐趣发展到运动兴趣的高级水平——志趣,由运动兴趣获得的较大推动力,能够使大学生真正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

(2)管理运动动机

运动动机是推动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体育教师应当认识到,自身的体育需要才是推动大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坚持不懈参与体育运动的直接内驱力,但是这种需要的培养与激发,来自于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技能和体能状况去选择自己的体育活动内容和标准。因此,体育教师应当通过创设新颖的体育练习内容、方法,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为大学生创造选择体育活动的机会,满足大学生的自主要求,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运动动机的能力。体育学习充满了速度、力度、高度、准确度和艰险度等的竞争与评价,对大学生的勇气和进取精神提出了种种挑战。但就体育学习动机而言,从表面上看,追求成功和逃避失败都能促进大学生努力参与体育学习,但在心理上和对活动的效果的影响却相差甚远。所以,体育教师还应当及时地通过有效教育,使大学生对与体育学习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意识化”,充分认识对行为策略与成败的关系、成败与情感体验的关系,增强实现个人目标的自信心,以良好的动机管理促进体育学习抱负水平的持续提高。[4](P52)

(3)管理运动中的目标定向

正确的目标定向能够促使大学生将注意和行为指向体育活动任务,激发与动员自身能量,寻求最佳策略,勇于接受挑战。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大学生自我目标定向管理的培养,首先注重创建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课堂气氛,赋予大学生较多的自主选择和参与决策机会,及时地进行学习的评价与反馈。使其辩明自己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其次,注重帮助大学生设置与自身运动水平相适应的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可行性的具体明确目标。第三,尊重大学生的个人意志,使大学生在参与制定个人目标的同时,感受自我责任,增强自我主体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第四,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还必须注重及时了解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态,帮助其对已经发生的体育学习及其学习效果进行正确的归因,尤其是对待体育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大学生,注重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归因训练,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防止与避免这些大学生形成习得无助感,增强大学生控制事物结果的现实感与自信心。

三、结语

体育课堂犹如一个能量场,它既可能是一个令人兴奋和充满惊奇的地方,同时又是一个塑造生命的场所。但是,这种富于影响力的课堂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必须依赖教师极其深刻而又有智慧的教学技巧。教师如果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内在体育学习需求,就不可能引发大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其自主学习也无从谈起。[5]

[1]马龙珠,王中海.教育的终极目的:关注人的生存状态[J].当代教育论坛,2007(7):22 -23.

[2]陶莉.把课堂还给学生[N].江苏教育报,2011-8-18(3).

[3]周峰,何文华.自主学习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N].中国教师报,2006-06-07(B01).

[4]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

[5]王志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N].江苏教育报,2011-02-24(5).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目标运动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