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种子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2012-01-22王玉玲
王玉玲,郭 然
(1.宿州市埇桥区汴河农技站,安徽 宿州 234000;2.宿州市种子公司 )
随着我国种业新政的陆续出台,新一轮种子工程的实施,中国种业也将开启新的发展篇章。能否继续生存,能否持续发展,能否进一步做大做强,是摆在我国约7000家种子企业面前一道需要认真解答的问题。而自主的科技创新无疑是首选的答案。种业科技创新关系全局,关乎长远。着力抓好科技创新是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的强力支撑,也是提升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突出位置,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如何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显得尤为关键。
1 科技创新的意义
种业的科技创新是以种子企业为主体,依照种子市场需求,通过技术革新和新技术应用,加快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加速新品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达到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促进种子企业持续发展,做强做大。国发[2011]8号文件中指出,“坚持自主创新”是基本原则,其内容是“加强农作物种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国际合作,鼓励引进国际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制种技术和农作物种业物质装备制造技术,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科技创新对种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自主创新是科技创新的灵魂。目前,多数种子企业科研基础还不强,科技创新能力凸显不足,有的停留在品种代理或调调卖卖的层次,无疑不能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种子企业只有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形成自主品牌,才能实现新的跨越,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1.2 有利于种子企业科技新成果的快速转化
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推动种子企业利润不断增长的决定性力量。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品种就能救活一个公司,有的甚至能做强一个公司,而拥有好的技术以及较强的研发能力就会使新品种尽快问世。创新技术的应用,促使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快,效益来得也就及时,公司资金盘活就会像水循环一样,发展潜力巨大。
1.3 有利于种子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种子企业,围绕企业做强做大就是要全方位走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之路。科技创新是一个动力机制,是实现企业内部各种要素的连接体。种子公司在新形势下的科技研发能力、生产繁育能力、加工能力以及市场营销能力需要同步得到提升,才是发展的根本。而科技创新的必然结果就是通过各种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加以佐证,从而实现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2 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思路
强化种子企业的科技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关键是种子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主体地位,牢固树立自主的科技创新思想,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和条件积极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尽快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2.1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走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路子,必须加强研发机构建设。通过组建科研机构,配套先进的科研设备设施,拥有自主试验基地和强大的人才队伍,真正形成自主研发平台,才能迅速提升研发能力和研发水平。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理论的层次,而且要脚踏实地的从基础做起,没有自己的科技研发平台,提升研发能力,出成果只能是纸上谈兵。
目前,我国种业新政的出台,门槛已经提高,条件也在提高,一些种子企业都在积极对照条件搭建新的发展平台,但受以往研发基础不足的影响,多数公司提升速度较慢,科技创新能力较弱。2012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首批获得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资质的种子企业只有32家,与全国约7000家种子公司相比实在不足一谈。因此,种子企业必须认真考虑增加科研投入,在研发能力的硬件和软件上下功夫,尽快提升整体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型的种业发展高地。
2.2 创造人才培养的机制,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自己的创新团队,为人才的成长和工作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一是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多渠道、大范围地广纳贤才,不拘一格,为人才加盟提供优越的条件和可施展才华的环境和舞台。同时,要不断开展人才交流和培训,请进来、走出去,建设高质量的人才培训基地,为科技创新体系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厚待创新人才。要尊重创新价值,在企业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要摒弃过去那种“任人唯亲”小作坊思想,在种业升级阶段,人才就是企业发展活力的具体体现。我们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在用人机制上、物质待遇上以及社会荣誉上认可人才创新贡献,真正形成一个看得见的主流创新价值和具有吸引创新型人才的强大磁场。有了和谐环境,肥沃的土壤,就能很好地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无限潜能,为创新型种子企业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3 加大产学研相结合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快速提升竞争实力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种子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路径。快速提升科研能力,除加强自主的平台建设外,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实现企业、科研单位以及农业院校的联合,充分利用科研院校强劲的科研基础、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强化企业的资源积累和人才培养。同时,借助产学研多方位、多层次的深度结合,实现科技创新联动,通过各自优势的发挥,不断推进种子企业科技创新道路的拓展,这是较好战略选择。
另外,种子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优势,积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通过把从事科研、生产、加工和营销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等优势单位有机地科学地联结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再升级,从而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
2.4 优化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种子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种子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与时俱进,不断促进其优化和升级,要在不同层面上进行管理和梳理,一切为了科技创新成果服务。首先,种子企业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创新管理具有先进性和影响力。其次,强化人才机制管理创新。要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通过资源合理流动、集中和分配,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入种子企业。同时,还要整合企业的各个要素,进一步推进公司管理制度、品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达到科技创新的全面化,高层次化,从而赢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最终实现科技兴企的战略目标。
2.5 争取良好的政策条件,为种子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为促进民族种业做强做大,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重要地位,指明了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发展思路。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并为种子企业发展搭建政策平台。在新的发展机遇期,种子企业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根据各自的发展优势进行科学筹划,找准创新点和科技创新层面,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利用现有的政策平台加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尽快走出种子企业基础性公益性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建设不足的困境。国家也应积极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更多的激励政策,不断完善种业科技政策环境,全方位地为种子企业新一轮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