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实习生进行角色转变时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2012-01-22杨佳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实习生医学生

杨佳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71)

临床实习是口腔医学生由学生向口腔医生角色转换的一个过渡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操作技能的关键时期,由于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习期间应广泛积累储备良好的技能知识和实践经验,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实习初期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的改变,通常会对口腔实习生产生一定影响,应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适应角色转变。

1 临床资料

我们分别对2011年5月和2012年5月进入口腔科的两批实习生共86人进行观察,于实习3个月后发放调查表,研究口腔实习生在短期内进入临床,影响其角色转变的因素。共发放86份,回收有效调查表85份,回收率98.8%;其中男生31份,女生54份。

2 影响角色转变的常见问题

2.1 陌生环境 口腔实习生由熟悉的学校环境转换到医院,面对布局复杂、科室众多、工作繁忙的陌生环境,往往会产生茫然、紧张、焦虑、无助等情绪。

2.2 实习生自身素质

2.2.1 理论知识掌握不牢 部分医学生由于学习意识不足,平时不注重看书、复习,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当被问及口腔专业的基础知识时,也无法给予准确解答,更无法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操作技能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2.2 理论与实际脱节 初到口腔科,面对临床上出现的病症需要实际处置时,有些理论成绩很好的医学生也往往会出现无法着手、不知所措的现象,只会处理最基本、单一的临床问题,不能学以致用,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无法满足患者的口腔疾病诊治需求。这也是其不能完成角色适应的主要原因。

2.2.3 实践能力差 医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是理论知识,初到临床需由带教老师从基本操作开始教起,部分医学生怀有胆怯心理,只是注重领会,不能主动动手尝试,以致对操作程序不容易加深记忆,技能操作始终得不到提高,导致了其自信心不足,不能适应角色转变。

2.2.4 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实习初期,由于知识不扎实、技术不熟练、临床经验不足、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遇到问题不能够主动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往往由带教老师代为完成,无求解态度,难以从中得到相关经验要领,表现出明显的学习惰性,形成了一种依赖老师的心理,理论技能水平不能得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过低,缺乏成功体验,也使其难以进行角色适应。

2.2.5 欠缺沟通能力 学校教育只注重专业知识,往往忽视人文关怀及沟通技巧的学习。进入科室后,部分实习生不善于沟通,当询问患者症状、病史时,表情拘谨、态度冷漠、语气生硬、寡言少语,无法获得病人及家属的认同和信任,使医患关系紧张,不能顺利进行角色转变。

2.3 临床老师的带教能力 科室繁忙时,有些带教老师在履行带教职责的同时,还承担着繁忙的口腔诊疗工作,过重的任务会使带教老师忽略临床教学工作,使实习生操作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指导,错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个别带教老师缺乏责任心、服务意识淡薄,接诊态度不佳,说一些不合情理的语言、表现出对患者的不耐烦,并嫌实习生动手能力差、动作慢,怕他们浪费医用耗料而不让他们动手操作,往往会对实习生造成不良影响,产生厌恶心理,对实习丧失自信心,从而不能顺利进行角色转变。

2.4 患者及家属的态度 患者和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生诊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患者及家属对实习生的操作不放心,排斥实习生为其进行口腔基础操作,希望能由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医生诊治;还有的患者因为对方是学生而不相信他作出的诊断结果和对治疗后注意事项的指导,必再询问医生才得以相信,或更有患者直言不讳,看病不是来当实验品,这些行为会抨击实习生的服务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使之难于胜任相应角色。

3 促进角色转变的对策

3.1 尽快熟悉医院环境 实习生进入口腔科实习的第1个月,由科室派专人负责对他们进行岗前指导,介绍医院的布局,了解辅助科室的位置,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介绍本科室的环境、技术设备、口腔器械摆放位置和管理规定、实习期间应注意的事项。使实习生能够初步对实习环境有一个感性了解,利于以后的熟悉适应。

3.2 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是从事医疗工作的基本条件。激发实习生的学习自觉性,重视其自我修养与素质的提高[1]。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明确为患者服务的目的。领悟口腔科患者的心理需求,注重自身素质的全方位提高。

3.3 转变学习观念 自实习初期,就鼓励他们把实习内容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多问、多看、多向带教老师请教,注意知识积累和技能强化,利用所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补充和提高,利于理论、实践的巩固和理解,鼓励在口腔临床中主动发现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运用循证医学的指导方法寻找证据,综合分析以获取解决问题的理论或方法[2]。在实践——观察——思维——实践过程中,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利于提高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自觉扩展相关学科的知识层面,完善已有的知识技能体系,尽快适应临床角色。

3.4 培养沟通能力 进行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尊重患者权利,维护医患之间平等的关系,实现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提供高质量服务。传授沟通交流技巧,加强实习生人际沟通的技能训练[3]。鼓励多与病人沟通,熟悉患者的心理特征,了解患者的需求、痛苦,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帮助其解决疾病问题。加强健康教育意识,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指导,是融洽医患关系的有效举措,利于实习生获得患者的支持和认可,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3.5 加强实习带教 带教老师的专业素质、品德修养、学识水平、敬业精神、服务意识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实习生进行角色适应,因此带教老师应具备2~3年临床经验,且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爱岗敬业、理论技术过硬。应善于和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素质、能力差异,因材施教,紧盯技术操作,并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学生多学多练,尽快掌握良好的口腔操作技能,以增加实习生的自信心和病人的信任感;同时采用的带教方式也应做到与时共进,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培养出新型、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4]。

3.6 互学互助、交流经验 指导实习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将临床获得的经验进行交流,共同分析领悟,认识不足,共同得到提高,并善于利用学习迁移的方式,将这种直接或间接获得的临床经验切实应用于各种情景中,达到应变的目的,解决好现实中出现的问题[5]。培养团结精神,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克服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无助、急躁情绪,顺利的进行角色转变。

[1]申绯翡.加强医学检验实习生素质培养初探[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5):167-168.

[2]李其富,朱燕,王淑荣,等.循证医学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4):136-138.

[3]陈慧,刘若雯.加强医学生沟通素养培育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8):617-619.

[4]章海燕,龙明智,程颐清.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4):475-477.

[5]胡晓松,王霞,李娟,等.浅谈学习迁移规律在医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4):398-400.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实习生医学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解读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