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2012-01-22宫莉莉王春晓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摘除术腰背腰椎间盘

宫莉莉 王春晓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骨科,1108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1]。手术治疗适用对象包括:腰痛明显,单侧或双侧下肢麻痛,病人仅能短距离行走,且行走时疼痛不能忍受;病人在弯腰、咳嗽、排便等用力时均可使疼痛加剧;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我科自2010—2011年为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我们为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积极性,帮助患者掌握手术的健康知识,由专人负责制订实施,对患者采取术前教育、术后康复知识教育和出院后知识教育。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2例患者,男75例,女47例;年龄20~76岁;腰4~5间盘突出者90例,腰5~骶1间盘突出者32例,25例合并腰椎管狭窄;平均住院时间12 d;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方式: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07例,半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15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全部康复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大多经历了长时间的保守治疗,对手术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手术成功就能解决痛苦。这时心理护理以及相关知识的指导尤其重要,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术后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针对患者术前紧张、恐惧、忧虑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接触交流,耐心介绍手术的方法、目的以及我科同类手术获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2.2 行为训练 ①教会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以利于术后康复锻炼的顺利进行。②训练患者俯卧位,配合手术需要。③术前指导患者卧硬板床,抬高床头20°,膝关节屈,放松腰背肌,减轻疼痛;不习惯长期侧卧者亦可在膝部垫高后屈髋屈膝仰卧,以增加舒适感[2]。④向患者讲明术后咳嗽、咳痰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等,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⑤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2.3 术前准备 ①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包括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②手术前1 d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包括洗澡、剪指(趾)甲、换干净内衣等。③对患者进行常规皮肤准备。④要求患者在术前6 h禁食、4 h禁饮。⑤为预防感染,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3 术后护理

3.1 常规护理 ①生命指征的监测。术后24 h之内做好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观察并记录,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电图的变化,防止脑血管意外。②引流管的护理。术区切口内置负压引流管,要固定稳妥并低于伤口平面,防止脱管及逆行感染,同时对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作观察记录,防止堵塞,确保引流通畅。一般术后24~48 h或引流量24 h内小于30~50 mL者,即可拔除引流管。③体位护理。术毕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 h,利于压迫止血。6 h后血压平稳可协助患者翻身按摩,每2~3 h呈轴线式翻身1次,侧卧时腰背部垫一软枕,以减轻腰背部的支撑力。翻身时头颈腰背臀部同时移动,不可扭曲。

3.2 功能康复 ①术后6 h即开始指导患者行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及踝关节背伸、跖曲活动,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的床上动作均在患者病情允许的状态下进行。②术后第1天拔除引流管后开始协助患者行直腿抬高锻炼,角度从30°开始,逐步加大抬高幅度,每天完成2~3次。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5 s/次,10次一组,5~10组/d。以主动运动为主,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消除肿胀,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③练习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患者无不适为宜,并适当休息。以上锻炼均要在不影响脊柱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患者初次锻炼时,惧怕疼痛,我们要耐心解释、安慰、鼓励患者,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其紧张、惧怕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康复练习的熟悉程度,使之积极配合,也可应用镇痛药物。④术后3 d在病情允许下可佩戴腰围保护,下地站立、行走。具体方法为:患者俯卧,先移向床的一侧,双腿下垂,胳膊将身体支撑起来,由护士扶持患者双手,慢慢扶起。躺下时按相反顺序。患者床边站立无头晕症状,则鼓励其慢走,并逐渐延长下床活动时间。⑤术后第7天开始腰背肌锻炼,其目的在于增强腰背肌的肌力,使肌肉韧带的弹性恢复,保持腰椎生理前凸,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具体锻炼方法为五点支撑法[3],仰卧位,先屈肘伸肩,而后屈膝伸髋,同时收缩背伸肌,以双脚双肘及头部为支点,使腰离开床面,5~10次/d。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即双肘屈贴胸,以双脚及头枕为三支点,使整个身体离开床面,5~10次/d。坚持锻炼腰背肌,最少坚持半年以上。

3.3 基础护理 ①饮食护理。患者术后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应指导患者掌握饮食营养知识,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忌食油腻、生冷甜黏食品;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另外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应注意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多摄入牛奶、豆腐等含钙高的食物[4]。②指导患者卧床期间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鼓励并协助患者适当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③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防止肺部感染。④预防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每天至少饮水1 500 mL,从而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妥善使用便盆和接尿工具。保持会阴部清洁。

4 并发症的预防

4.1 双下肢感觉、运动、大小便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可能出现相应的神经牵拉反应或受损症状。因此,术后24 h应严密观察双下肢及会阴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5]238,以了解手术效果,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4.2 感染 椎间隙感染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导致手术失败。如果患者术后原腰痛消失后再次出现剧烈腰痛并向臀部、腹部、髂嵴、腹股沟等放散,但不向双下肢放散。患者腰肌反射性紧张,体温不高,表明椎间隙感染[5]239。要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引流管及时拔除防止逆行性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意预防其他感染。

5 出院指导

患者均于术后15~20 d出院,因术后恢复期较长,故术后的自行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出院时由责任护士给患者制订康复锻炼计划,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运用恰当的易于理解的语言,指导其按出院前的训练方法进行活动,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术后恢复期不宜久坐,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时间过长所致腰肌疲劳。佩戴腰围不超过3个月,防止腰背肌萎缩。适当活动腰部,避免弯腰动作。搬物体时,下蹲,使物体尽量靠近身体之后,再向上提起,睡眠时卧硬板床,俯卧位时可在腹部及踝部垫薄枕,以使脊柱肌肉放松[6]。身体过胖会增加腰椎负担,要适当减肥。告知患者出现切口红、肿、热、痛或腰部、下肢疼痛加重或活动异常等情况,及时来院复诊。

6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是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方法,而术前、术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渐被大家重视。术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前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助于患者的恢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术后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护理保障了手术的效果,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122例患者经过上述合理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随访率95%,无感染及术后并发症出现。由此可见精湛手术只有结合科学的健康教育,才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9.

[2]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8.

[3]Yoshizawa H,Kobayashi S,Morita T.Chronic nerve root compression.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 of nerve root dysfunction.[J].Spine,1995:20(4):397-407.

[4]宫莉莉.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9):831-832.

[5]景娥,刘慧卿,冯桂敏.骨科疾病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6]宁宁,朱红.骨科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01.

猜你喜欢

摘除术腰背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腰背酸痛抖小腹
痛痹定痛胶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两种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