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
——家庭教育
2012-01-21武小鹿
武小鹿,贵 琦
(1.中州大学学校办公室,郑州450044;2.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郑州450011)
一、家庭教育
所谓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从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到学习社会规范,从生活目标到兴趣爱好、人生理想,无一不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因而人们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教育是关乎一个人一生的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第一,家庭教育的先导性。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孩子从孕育、诞生到长大成人,有相当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无时无刻不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树立令人尊敬的权威形象,为家长能够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前提。第三,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性。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始终伴随着我们,因为学校教育的年限无论有多长,都只能是一种阶段性的教育,家庭教育则没有这种阶段的限制,它是伴随人一生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老师。
(二)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初摇篮。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堂课。每个人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接触的便是家庭,感受到的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我们每个人遇到的第一位老师,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养护下成长,都是通过父母给予的家庭教育来认识世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孩子的语言都是由家长教的,每个孩子的行为都主要是从父母身上模仿来的,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孔子云:人非生而知之,亦非生而贵之。那么,为什么先天区别不大的婴孩成人后却有天壤之别呢?这主要是由于成长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而形成的,其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极为重大。孩子从出生到成人成才,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完全仰赖于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
第二,家庭教育能更好地适应个体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家长能够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因材施教。同时,由于家长的权威性,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一致时,会对学校教育的成果起到强化和巩固的作用。不仅在教育初期,即使孩子成年以后,人生观、价值观及处世态度、方式都会受到家长的引导和影响。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开展公民教育,所运用主要的途径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种途径相比,各自都有它们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但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却不是很尽如人意。在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显现出了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智育,轻德育
早在《三字经》中,就已经提出“教之道,德为先”,我们国家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无论在什么时代,培养人才的目标都是把德育放在首位。而现在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更多的精力放在智力开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课外辅导班、特长班等方面。在家庭教育上主要表现在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尽量让孩子吃好、穿好,唯一的要求就是学习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为所欲为,脾气大,不尊重父母,这些显而易见的品德问题,家长都无动于衷,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有出息,这就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但对于孩子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应该怎样完善性格却并不关心,造成了孩子自私、任性、懒惰。最终的结果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二)缺乏民主,暴力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所以处处要为子女做主,一副绝对权威的姿态对孩子采用命令、强制等方法来决定孩子的事情。如果孩子达不到要求,或者是有反对意见的,就给予责难、辱骂甚至体罚,全然不顾子女的感受。民主在这样的家庭里全然被忽视了,孩子只是家长管教的对象,对于自己的爱好、观点、意见和建议等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无法表达自己,只能被动接受家长的安排,这种情况长期下来会使孩子产生情绪障碍,引发逆反心理,无法接受父母的强行安排。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内向、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有些孩子为了避免挨打,表面上老实规矩,实际上已经变的缺乏主动和创新精神,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造成了阻碍,更别说形成良好的性格,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是家庭教育更大的失败。
(三)只重言传,不重身教
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渴望,这本无可厚非,但在这种愿望的支配下忽视了教育方法,一味地吵孩子,训斥或者和别的孩子比较成绩然后再否定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很多家长也想要通过家庭教育来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人才,但只是一味地说教,并不能使孩子信服并接受,特别是在有些父母自己的修养、素质还比较差的情况下打骂孩子,自己对于工作还没能做到兢兢业业,使孩子无法相信父母的说教。只有家长自身先加强素质和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生活精心,对工作认真,才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树立起榜样,使孩子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进而优化自己的行动,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四)注重物质生活,忽视心理健康
许多家长对健康的概念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只要是身体没有缺陷、没疾病就是健康。具体表现就是在物质生活上过分地满足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让孩子参加正常的劳动,也不注重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忽视了心理健康。其实,一个人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不能仅仅是吃什么给什么,还要适当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现在有很多“小胖子”就是光吃不锻炼的结果。而心理健康方面更是被很多家长忽视,他们认为小孩子没有那么多想法,很多事跟孩子也说不明白,就减少与孩子的交流,事实上,在一些青少年儿童身上存在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良现象。如一些学生出现自杀、离家出走等情况。
三、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品德教育,教会子女做人
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教育子女学会做人,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做为家长不能仅仅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顾,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生存的能力,从思想上、品德上关心子女,经常与子女谈心,引导子女积极要求上进。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具有良好的修养和较高的素质。对于孩子日常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法律和道德为准绳教会他们解决的方法,提高处事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倡导家庭民主,充分发挥亲情的教育作用
在家庭中要倡导民主、团结的气氛,让子女有发言权。特别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或孩子的要求时,更应该让孩子发表意见,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与家长的意见不一致,大家都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明情况,并且要相互认真倾听,这样,可以培养子女的民主意识,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教育相比于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来说,家长和子女之间亲密的血缘关系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关系,使子女对父母有着特殊的依恋和依赖感,在这样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中,亲情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影响力量,可以使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对于以后走上社会,与人相处,顺利解决问题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每个人接触的第一个教育者就是家长,家长的言行举止和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孩子起着先导性的教育作用,并会从小就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想要孩子做到的事情,一定要利用榜样的示范效应,以身作则,给孩子做表率。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父母必须首先做到。特别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比如,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尊重父母,自己就要做到对父母孝顺,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习大人处理自己和长辈的关系。想要孩子爱学习,就要努力创造家庭氛围,用自己看书、学习的实际行动带动子女学习。同时培养子女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他们在劳动中得到锻炼,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在教育引导子女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同时,又要注意子女的“智力投资”。家长应该通过经常地与子女接触,了解子女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子女的一技之长。特别要支持子女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子女广泛的兴趣以及创新、创造能力,使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
(四)学习教育理论,关注子女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的一生的,从出生、孩提时代,到少年、青年,以及成人、成家之后,家庭教育依然影响着我们,并体现着它的存在和作用。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关注子女心理健康方面,是大多数父母面临的新课题,过去养育孩子,主要都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来关心孩子,而现在,有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对于家长来说是需要学习的新内容,这就需要家长能够有不断学习的愿望,阅读一些心理方面的读物,掌握部分教育方法和心理知识,运用科学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式方法进行恰当地教育引导;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严重心理障碍生产。
(五)家庭和学校合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公民教育的途径,并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教育的整体,共同担负培养新一代的任务,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家庭教育只有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此,家长应努力把握好在家庭环境中的教育,使课外时间对孩子的培养不间断,同时,加强家长和学校的联系,这对共同教育好学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的来说,家庭教育虽然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诸多问题,但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又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国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家长们要遵循“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原则,学会做父母,听家庭教育讲座,看家庭教育的有关书刊,自学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教育孩子的知识、技能,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养子女的经验,改进家庭教育。这样,就能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方秋堂.家庭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