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直播稻秀水134的播种试验
2012-01-19韩娟英杨立武
韩娟英,杨立武
(1.浙江省余姚市种子种苗管理站,浙江 余姚 315400;2.余姚市阳明街道农技站,浙江 余姚 315400)
秀水134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选育的常规晚粳稻品种,201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浙审稻2010003)。该品种生长整齐,株高适中,株型较紧凑,剑叶较短挺,叶色中绿,茎秆粗壮,叶鞘包节;分蘖力中等,穗直立,穗型较大,着粒较密;谷壳较黄亮,偶有褐斑,无芒,颖尖无色,谷粒椭圆形。2008年引入余姚市试种[1],2009年扩大示范,2010年推广面积6 420 hm2。直播栽培方式是余姚市单季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方式,直播栽培的播种期、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对秀水134进行直播播种期、播种量试验,以期为秀水134单季直播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在余姚进行。试验设秀水134播种期、播种量2个因子,播种期分6月5日、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4期;播种量分30.0,37.5,45.0,52.5,60.0和67.5 kg·hm-26个水平。
试验田肥水管理按常规管理,搁田根据分蘖动态早播的早搁。
调查各处理组合熟期、穗粒结构及产量等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期对生育期的影响
表1看出,试验播种期每相差5 d,始穗期相差3 d,齐穗期相差2 d,成熟期相差2 d左右。
表1 秀水134不同播种期对生育期的影响
2.2 播种期和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看出,各播种期产量,6月5日为9.015 t·hm-2,6月 10日为 8.955 t·hm-2,6月15日为 8.760 t·hm-2,6月 20日为 8.370 t·hm-2,6月5日与6月10日播种期的产量差异不大,6月10日后随播种期推迟,产量下降。
表2 秀水134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
各播种量产量,30.0,37.5,45.0,52.5,60.0和 67.5 kg·hm-2分别为 8.325,8.535,9.075,9.075,9.015,8.670 t·hm-2,以播种量45.0~60.0 kg·hm-2的产量最高,且产量差异不大。
从播种期和播种量综合看,6月5日播种的以播种量45.0 kg·hm-2产量最高,52.5 kg·hm-2播种量产量次之;6月10日和6月15日播种的以52.5 kg·hm-2播种量产量最高,但与 45.0,60.0 kg·hm-2播种量间产量差异不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从本次试验看,秀水134作单季直播6月5-20日播种,产量达8.370~9.015 t·hm-2,尤以6月10日前播种增产更加明显。从播种量看,秀水134株型紧凑,分蘖较弱,播种量以45.0~60.0 kg·hm-2为宜,而 6月5日前播种以 45.0 kg·hm-2左右为宜。
[1] 虞振先.晚粳稻秀水134在余姚栽培的性状表现及栽培技术 [J].浙江农业科学,2012(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