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尘肺患者肺段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01-19陈子平宿文革孙红敏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肺段尘肺灌洗

陈子平 宿文革 孙红敏

尘肺(pneumoconiosis)是当前危害我国职业人群最严重的一类职业病。在尘肺诱导的肺部反复感染过程中,肺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尘肺患者急性感染次数,改善肺功能,控制肺纤维化是治疗尘肺病的主要目标。近年来很多专业机构应用肺段灌洗治疗肺部疾病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该治疗方法不仅可清除患者支气管腔内的大量炎性细胞、粉尘、致纤维化因子等,还可去除部分病因、改善肺功能、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特别对早期尘肺实行肺灌洗,对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有较好的远期疗效[1]。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灌洗配合常规基础治疗对尘肺病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临床资料: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尘肺患者60例。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5±10)岁,病程5~15年,平均(10±5)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GBZ70-2002尘肺诊断标准,排除肺灌洗禁忌症,自愿接受临床治疗及支气管鏡检查。入院前3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治疗。无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并发症。两组数据资料经t检验,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治疗方法

两组尘肺患者均参照痰培养+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足量有效全身治疗。最短疗程为7 d,最长疗程为14 d。上述治疗开始的同时对两组行气管镜检查,实验组并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段灌洗治疗。基础治疗结束后一周内所有患者不再接受其他治疗,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镜下表现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 s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FEV1/FVC、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ory volume,MVV)、RV/TLC各参数值变化。

三、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肺功能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治疗前后两组支气管检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后纤维支气管镜下所见两组患者病情都有改善,尤其实验组经肺段灌洗后,患者支气管粘膜充血明显减轻,分泌物、水肿、糜烂消失。

二、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见表2。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FVC、FEV1、FEV1/FVC、MVV、RV/TLC各指标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尘肺病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目前尚无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尘肺合并感染使病情反复发作,导致纤维化性肺泡炎,进一步加重肺纤维化,使患者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国外学者报道以来,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为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诸多帮助。很多学者在灌洗方法和灌洗液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对其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评价。Sevecova等[2]研究发现BAL对支气管肺泡表面的清洗效应,能使通气效率指数及肺-胸廓顺应性增加。他们通过纤支镜的活检孔道进行高频喷射通气和BAL结合,可成功地去掉了肺泡蛋白沉积症所产生的脂质。另外,对尘肺患者来讲,由于肺纤维化导致肺功能下降,肺泡支气管上皮的自我清除效率大大降低,BAL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在于对肺泡及支气管表面的痰液、坏死物、尘细胞等的清除。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支气管检查结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L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s)Table 2 The changes of lung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s)Table 2 The changes of lung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时间 组别 FVC(L) FEV1(L) FEV1/FVC(%) MVV(L/min) RV/TLC(%)治疗前实验组 2.46 ±1.03 1.34 ±0.38 52.57 ±9.00 32.28 ±11.09 55.57 ±10.07对照组 2.63 ±0.88 1.33 ±0.34 53.69 ±10.02 33.17 ±10.33 56.63 ±10.2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治疗后实验组 3.35 ±1.02 1.95 ±0.27 71.23 ±11.09 60.13 ±9.60 66.39 ±12.09对照组 2.72 ±1.33 1.38 ±0.38 55.27 ±9.88 34.88 ±10.0 56.34 ±11.27 P值 <0.05 <0.05 <0.01 <0.01 <0.05

支气管肺段灌洗治疗尘肺患者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理论基础是BAL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尘肺病变局部的药物浓度,病灶局部的药物浓度较静脉给药高2~6倍。而局部浓度增加1倍其作用能量可增加10倍以上,同时经支气管灌注又可以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增加游离药物浓度,提高了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治疗的作用[3]。本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灌洗后在病变局部灌注药物治疗,不仅缩短了药物治疗疗程,结果显示尘肺患者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肺段灌洗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更明显、可靠,其纤支镜检查、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肺灌洗治疗也许更适合早于Ⅰ期尘肺的患者。

1 徐晓梅,杨 萍,刘 燕.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和生存质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08,34(3):216-217.

2 Hubbard R,Venn A,Lewis S,et al.Lung cancer and crytogenic fibrosing alveoliti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1(1):5-8.

3 Haitzakis-Kostas D,Froudarakia-Manos E,Bouros-Demo-thenes,et al.Prognosic value of senlm tumor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J].Respiration,2002,69(1):26.

猜你喜欢

肺段尘肺灌洗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肺康复护理对提高尘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早期连续支气管灌洗在老年昏迷病人肺部感染中的防治作用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煤工尘肺壹期晋期贰期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煤工尘肺块状纤维化相关因素的临床观察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