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2012-01-17陈允恩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人际生源适应性

王 莹 陈允恩 耿 赛 苑 杰 李 凌(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低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王 莹 陈允恩 耿 赛 苑 杰 李 凌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①目的 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程度以及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有关因素。②方法 采用Rotter的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IT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以及 Rogers的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对15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③结果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处在中等偏下水平,与常模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等在人际信任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系的大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存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存在正相关(P<0.05),与适应性存在正相关(P<0.05)。④结论 该大学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偏低;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高、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高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也高;心理系的大一学生比其他系别的大一学生人际信任程度高;性别、生源地、年级等因素不影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

大学生 人际信任 自我和谐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

人际信任是Rotter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1]。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人际信任水平的高低对大学生今后的合作精神、共处意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2]。自我和谐是C.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指自我内部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是一个人的自我观念中没有冲突的心理现象[3]。家庭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相互间的情感关系,家庭适应性是指家庭系统为了应付外在压力或家庭的发展需要而改变其权势结构、角色分配或联系方式的能力[4]。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程度、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是否存在相关以及在各个人口学变量上的是否存在差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联合大学(原华北煤炭医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3份,有效回收率为82%。其中男55名,女68名;来自城镇的50名,农村73名;独生子女48名,非独生子女75名;恋爱者39名,非恋爱者84名;学生干部36名,非学生干部87名;大一80名,大二43名。

1.2 方法

1.2.1 人际信任量表(ITS)。由Rotter编制,共25个项目,采用5分对称评分法,1=完全同意,2=部分同意,3=同意与不同意相等,4=部分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该量表总分从25分(信赖程度最低)至125分(信赖程度最高),中间值为75分,分数越高代表人际信任程度越高[3]。

1.2.2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第3次修订)由沈其杰、赵靖平、费立鹏翻译,邹定辉、周远东、费立鹏修改。FACESII-CV量表中30个问题的答案得分为1~5分:不是 =1,偶尔 =2,有时 =3,经常 =4,总是 =5。(I~ X)表示第X项题号的得分[3]。

1.2.3 王登峰根据Rogers的理论编制的的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经因素分析得到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其中各分量表的得分为其所包含的项目分直接相加。3个分量表包含的项目分别为:①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1,4,7、10、12、14,15、17、19、21、23、27、28、29,31、33,共 16 项;②自我的灵活性:2,3,5,8,11,16,18,22,24,30,32,35,共 12项;③自我的刻板性:6,9,13,20,25,26,34,共7项。自我和谐总分的计算方法是自我不和谐、自我刻板性以及自我灵活性的反向计分,自我和谐总分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5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用到的统计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的得分(77.642±8.932),与常模(75)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2.2 对心理系的大一学生人际信任分值(74.633±8.807)与其他专业的大一学生的分值(70.313±8.589)在人际信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2.3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在年级、性别、生源地及恋爱与否方面不存在差异性。见表1。

表1 人际信任在年级、性别、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s)

表1 人际信任在年级、性别、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s)

组 别 得 分t P大一(n=80)大二(n=43)0.897 0.372男(n=55)女(n=68)72.888 ±8.974 71.372 ±8.872 70.855 ±9.032 73.574 ±8.727 -1.619 0.093 0.720 0.473城镇(n=50)农村(n=73)73.060 ±9.948 71.877 ±8.201

2.4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P<0.01),并且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中的刻板性、人际信任与不和谐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人际信任与适应性存在显著相关(P<0.05)。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中等偏下,与常模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大学生对人际关系及整个外部环境的信任共存疑虑,“信任危机”已成为一个社会的问题,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培养[5]。另外被试对象为医学院学生,学习压力比综合大学的学生大,这也可能是造成人际信任程度偏低的原因之一。人际信任在生源地、年级、性别、恋爱与否等方面差异性不显著。刘海珍、张鹤的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研究表明,生源地不同、性别不同的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方面存在差异性,而本研究却发现不存在差异性。这可能是与调查人数偏少的原因导致,也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对外界环境的了解,加之学习压力、人际相处等方面的影响,使农村与城镇学生的价值观趋向一致,保护自己的倾向性增强,对人的信任趋于偏低倾向。本研究只是针对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做调查,在年级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五湖四海的朋友走到一起,外表虽然和谐,但内心的自我防御性很强;到了大二,相处有一定时间了,对其他成员也有所了解,矛盾就会凸显,外在冲突也随之表现出来,故大一、大二学生人际信任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该研究表明,系别不同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存在显著差异。心理系的大学生与其他系别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心理系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系别。这可能与所学专业有关,心理系的大学生多多少少会接触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对人的心理有更多的了解,所以人际信任程度高于其他系别。

此外,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即自我和谐程度低的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低,自我和谐程度高的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高,其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人际信任的影响较大,自我的刻板性对人际信任也有一定的影响。造成大学生自我和谐和人际信任程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没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对自我能力和情感有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我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没有清楚的认识,过于追求完美,造成自我的不和谐。②社会迅速发展造成的各类社会问题,比如学业压力、不公平竞争、就业压力等,这些问题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受到严峻考验[6]。

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越好,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越高。其中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是按现实情况作出的回答。学生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把宿舍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在这个新家中与其他成员的亲密度对个人的生活会带来很大影响,学生是否适应新的环境也会对人际信任程度产生很大影响。与宿舍成员的相处属于人际关系,关系相处越好,人际信任也就越高。影响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人际信任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个人的性格特征。②童年生活环境。③父母的教养方式。

4 结论

该大学学生的人际信任比一般水平偏低;自我和谐程度、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高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也高,反之,人际信任程度低;心理系的大一学生比其他系别的大一学生人际信任程度高;性别、生源地、年级等因素不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

[1] 刘海珍,张 鹤.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J].2010,22(12):138

[2] 张 锋.毕业生跟踪调查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西北职教,2008,(8):23

[3] 汪向东,王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280 -283

[4] 汤家彦,姜国瑞.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307

[5] 石 梅.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1):23

[6] 王晓一,李 薇.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47

B 84

A

2095-2694(2012)02-167-02

王 莹(1983-),女,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2011-11-23 收稿)(王一伊 编辑)

猜你喜欢

人际生源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搞好人际『弱』关系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