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水中兵器战斗部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探讨

2012-01-15黄凤军赵晋宏张骏虎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战斗部战斗力型号

黄凤军, 赵晋宏, 张骏虎



对水中兵器战斗部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探讨

黄凤军1, 赵晋宏1, 张骏虎2

(1. 山西平阳机械厂代表室, 山西 侯马, 043000; 2. 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晋城, 048000)

根据目前水中兵器战斗部在使用中存在的较多问题、战斗力需进一步提高且有较大挖掘潜力和提升空间的现状, 针对影响战斗力形成的因素, 探讨了形成战斗力的3个基本要求, 分别从人员培养、战斗部研制、配套保障和日常训练等方面提出了快速形成和提高战斗力的方法和途径。对院校教育、部队培训的模式和内容提出了建议; 对研制中发挥顶层决策作用、明确和优化使用信息、进一步推进“三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配套保障建设、部队训练等应注重和加强的方面。考虑了战斗部形成战斗力涉及的规划、实现和使用全过程, 针对薄弱环节和潜力空间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建议。

水中兵器; 战斗部; 战斗力

0 引言

战斗部是水中兵器的重要载荷, 是毁伤目标并最终完成战斗使命的功能系统。由于包含的炸药(火工品)存在一定危险性, 确保安全成为其贮存、维修及使用等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其战斗力的形成就具有与其他系统的不同特点。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基本要求是[1]: 高素质的人、配套的技术保障、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本文围绕这些方面, 对战斗部如何快速形成战斗力进行探讨。

1 影响战斗部快速形成战斗力的因素

1.1 人员技术素质亟待提高

针对战斗部含有炸药和火工品的特殊性, 战斗部专业人员应具备的技术素质和必要能力是: 需要具备炸药、火工行业的相关专业知识; 了解和掌握火工行业设施设备、技安守则、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安全要求; 具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或经历; 具备处理战斗部专业涉及安全方面的故障、事故、事件的常识、程序和能力。但战斗部专业知识需求的特殊性, 却常常在院校教育、人才引进、日常培训等方面被忽视。如目前军、地院校的水中兵器专业, 很少或完全不设置炸药、火工专业课; 各使用、保障部队吸收的干部、士官等, 除部分仓库外, 很少有火工或相关专业毕业人员; 各部队针对炸药、火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培训很少或没有。

以上原因常常带来诸多问题, 如:操作不规范或违规导致安全隐患; 操作人员因不懂或有畏难情绪而不敢动、不愿动, 将设备束之高阁; 装备疏于训练、管理及维护而难于形成战斗力,或故障发生造成使用装备寿命缩短; 维护、排障过分依赖地方工业部门等。

1.2 配套的技术保障需要完善

目前水中兵器战斗部中, 除个别鱼雷系列型号外, 多数鱼、水雷战斗部基本不同, 其贮存、维护和使用等技术要求也差别很大, 相应的专用保障设备、工具及包装也各不相同。技术要求的不同, 配套设备的差异, 导致每一型战斗部的列装、培训要从头开始, 设备要采购定制, 甚至工房阵地等基础设施都要新建或改造, 缺乏继承性和通用性, 造成时间和经费的浪费, 延误战斗力的形成。

目前各使用、保障部队的战斗部库房、技术阵地、操作间等基础设施, 由于使用时间长、场地经费限制, 以及规划、设计、建造等原因, 绝大多数存在诸多不符合火工作业相关要求之处, 如安全距离不够、防护屏障不足、规划不合理、配套设施缺乏及设计建造错误多等问题, 导致一定的安全隐患存在, 同时也给贮存、维修及使用带来诸多掣肘, 影响战斗力的形成。

目前各型号及其分系统的保障体制中, 均有较为完备的“军地一体化”、战时、野外、军械修理厂等体制, 以及承担机构和保障条件等, 但战斗部实际执行中仍仅仅止步于设计所和生产厂这一最初环节, 各军内修理厂并不具备战斗部修理及保障能力, 仅能在现有固定技术阵地开展简单的测试和个别组件更换。

1.3 人与装备的结合

由于考虑安全因素、动用危险品程序复杂、规定要求多、训练手段有限等原因, 战斗部(火工品)的维护和训练等相对较少,而实航实爆试验、实弹演习等, 因组织规模大而复杂、经费需求多等因素, 更是极少开展。装备技术状态差、缺乏充分的训练, 使用方就无法对其做到了然于心, 同时及时迅速完成保障准备或排除故障, 完美处置各种意外情况。缺乏对实战过程的亲身体验和认识, 就无法在战场上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 根据战场态势充分发挥装备的性能优势。因此,人和装备是战斗力的主体与客体, 两者缺一形不成战斗力, 而使二者紧密结合的唯一途径就是科学、严格的训练。

2 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方法和途径

2.1 人员培养要有针对性,注重专业的合理配置

针对目前部队战斗部人才引进、培养和人员全方位技能提高中的疏漏和不足, 应该在制度、实施及方法等多个层面做工作。军队院校的教育模式要体现超前性和全面性[2], 突出以任职教育为主, 适应现有装备对人才的需求, 紧跟高科技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号的研制、发展, 合理调整和设置课程, 突出对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淡化专业界限, 拓宽专业口径, 扩充专业内涵。应加强与部队的联系, 根据需求和薄弱环节, 适时和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 强化教学的实践性, 把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地方院校相关专业也应有目的性、针对性、选择性的拓展教学内容, 特别是针对国防生、部队定向培养人员等特殊群体, 以及未来从事工作可能与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及使用联系密切的专业和相关学员。在人才引进、配置和培养上, 应注意相关专业的合理搭配和互为补充, 注意相关需求的延伸, 如战斗部专业人员的引进和配置, 除鱼雷专业外, 适当增添火工、弹药专业人员, 适当培养出部分精通钳工、总装等技能的专、兼职技术能手或复合型人才, 来充分满足鱼雷战斗部这一涉及机械、火工、电子和测试等多专业多领域系统的维修、使用、排障和处置特殊情况等不同需求。

在人员培养上, 应以炸药、火工品、战斗部安全、型号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性、通用性专业知识为基础, 针对薄弱环节, 开展紧扣业务需求和新装备需求, 紧跟高新技术发展步伐的培训。培训应区分不同渠道、专业来源人员的原有基础, 有针对性; 注意新人入伍、分工调整、新装备列装等适当的时机, 有时效性; 注意采取授课、实操、内外部交流等各种方式, 有多样性; 注意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和传、帮、带, 有继承性。另外还应培养细心大胆、谨慎认真、周密严谨等工作作风。

2.2 研制中为快速形成战斗力打好基础

2.2.1 充分发挥顶层决策的牵引、制约和推动作用

目前水中兵器战斗部研制中存在几个不足: 一是战斗部系统不被重视, 由于研制焦点集中在航程、制导等方面, 提供于战斗部研制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自然相应减少。另外,关于战斗部的指标规定较为简单或要求起点低, 详细指标由全雷总体细化后下达于战斗部系统, 由于要服从总体, 配合和满足焦点方面, 无形中再次侵占或削弱了对战斗部性能指标提升的力度和空间。二是虽然近年来在战斗部研制中加大了人员和资金的投入, 但由于炸药、火工品等相关技术基础还较为薄弱, 试验因难度大、投入少而不充分, 考核标准缺乏、不统一,无系统规划。如水下炸药品种少、综合性能低、威力评定方法不统一; 如基本未开展战斗部环境试验工作; 如极少进行实航实爆试验等。三是现行各类有关标准, 尤其是安全类标准多且落后, 或交叉重复规定, 甚至相互矛盾, 使研制设计单位不愿碰线, 也难于突破, 限制了新技术、优化措施的采用, 也无形中迫使其过分考虑安全和技术的设计余量, 拖延了战斗部技术水平的提高。四是“三化”(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和“六性”(可靠性、安全性、保障性、维修性、环境适应性和测试性)工作的开展较为滞后。这些都对战斗部快速形成战斗力造成影响。

对未来战斗部的发展, 决策和采购机关应有足够重视, 下定决心, 加大投入, 制定长远规划, 进一步发挥其制约、牵引和推动作用, 利用基础研究、综合性试验、预研等多种途径, 解决和促进标准、试验方法及考核要求等弱项的进步和提高, 真正实现以标准、试验方法及考核要求的超前性和规范性来约束和促进型号研制目的。对正在研制的型号, 应进一步加大试验、考核力度, 落实“三化”和“六性”工作, 尤其是可靠性、安全性和保障性工作的开展。

2.2.2 明确使用信息, 进一步优化使用环境

应针对部队普遍的使用环境要求和型号特殊要求, 给出部队在转运、贮存、维修、使用及极限状况等各种情况下的战斗部安全、技术等的明确信息和条件, 以及相应的应对、处置方法和措施, 如“贮存洞库内日常应保持100 ℃, 如外部发生森林大火时, 库内超过150 ℃应采取降温措施, 超过200 ℃有爆炸危险应立即撤离”等, 以解决部队目前许多要求不清、方法不明、使用没底的问题。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技术手段, 尽可能不断减弱和淡化外部条件对战斗部安全以及贮存维修使用各环节的影响, 尽可能推动各型号要求统一和通用, 如部队实际中, 类似上述假设条件的要求放宽10%, 就能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有助于提高战斗力。反之, 明确的使用信息、要求和不断优化的使用环境也将更好地规范和促进研制水平的不断提高。

2.2.3 大力推进战斗部系统的“三化”

逐步摆脱一型战斗部完全依赖于一型具体型号研制、生产而存在的现状, 实现战斗部独立、自成系列研制、生产和列装。根据武器平台、战斗需求、打击目标等要求与全雷组合化使用, 真正实现其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

研制设计中, 力求产品结构简单,减少易损件、寿命件(如Ο型圈)等的使用, 尽可能实现型号系列甚至不同型号系列的组部件、非标设备、检测设备、包装、备件及工具等的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 尽力使贮存、维修及使用各环节工作量减少, 过程简化。

2.3 配套保障上为快速形成战斗力创造条件

充分的保障设施设备是装备形成和保持战斗力的必要条件, 战斗部对此则有其更严格的需求。在资料配备上, 除了全雷各系统一般的图纸、说明和操作规程外, 还应注意提供有关主装药、火工品的组成、性能、结构、使用、安全要求、相关试验及其结果、操作步骤、贮存维护要求、质量判定和特殊情况处置等详尽的资料和信息, 确保部队能够认识深入、了解透彻、心中有底。

进一步改造、完善和规范战斗部用基础设施建设, 如阵地火工品操作间等。严格对照和参考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改造一步到位, 配置齐全完善, 设计规范合理, 并有连贯性、超前性和预留充分的扩容空间, 确保满足现行需求、多型号共同使用需求、长久使用和未来型号改扩建需求。

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 以军为主”的要求, 完善和提高战斗部保障的体制、机构和能力。进一步细化和提高战斗部“军地一体化”保障的要求: 进一步齐全完善部队平时、战时、阵地、野外及机动等各时期、各种条件下的保障设施设备, 进一步拓展军内修理厂等保障机构和空间, 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厂所、部队等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全方位建设战斗部的综合保障、机动保障、持续保障能力。

在训练条件保障上多途径促进战斗力的形成和提高。如研制和配备鱼雷(战斗部)模拟训练系统, 配备模拟训练战斗部、火工品, 配备制式战斗部及解剖战斗部等。利用一切时机和环节, 锻炼提高部队战斗部保障能力。如尽可能将排障、中修、大修等研制生产厂所的任务交由部队完成, 或在厂所指导、参与下完成。

2.4 科学强化的日常训练是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有力保障

严格的训练是人与装备紧密结合, 形成过硬战斗力的唯一途径[3], 实战是检验人员训练效果的最终标准。只有科学、全面、刻苦的训练, 才能牢记于心, 了然于心, 真正掌握装备; 只有平时多流汗、下功夫, 才能战时少流血、打得赢。

应当把战斗部的训练延伸到型号的研制阶段, 使部队操作人员在设计、原理阶段就介入了解和掌握装备的形成、试验过程, 更深入地理解装备的原理、性能和指标, 实现专家、操作员的融合, 降低后续训练的难度。生产阶段应注重选派部队骨干力量到生产单位直接参与生产[4], 除了更细致全面地了解装备, 为列装后的正确使用、操作打下良好基础外, 还可深刻、直观地感受和学习战斗部在厂家的安全控制措施、安全操作、安全管理的氛围、做法和经验, 促使列装后部队能放心、大胆、熟练的训练、操作和使用。因此,参与生产过程对涉及安全的战斗部装备尤其重要。

应注意新、老装备的训练结合。熟练掌握新装备的性能, 注重老装备训练成果的保持, 针对新老装备的区别、兼容及其共同, 达到训练省时省力、战斗力新老装备最佳组合, 形成和保持多型号、多体系的整体战斗力。

注重平时、战时、阵地、野外及机动等各时期、各种条件下的训练要求, 注重特殊、意外情况和事件的应对、处置训练, 完善训练的全面性, 形成全天候的战斗力。

应形成制度, 每年开展一定数量、型号的水中兵器实战演练或实航实爆试验[1]。针对软肋, 按型号、数量、作战平台、假设目标及战场环境等不同的训练需求开展, 使各级指战员充分感受实战的氛围, 补足实战过程体验和认识的缺失, 在实战中提高训练水平, 在实战中检验训练成果, 在实战中提高战斗力。

3 结束语

由于长期累积的习惯性认识, 以及涉及安全、技术基础薄弱、试验多投入大且难于组织等多种原因, 水中兵器的规划、研制和使用等过程一直相对较为忽略战斗部, 作为最终毁伤目标、决定成败的重要舱段, 战斗部战斗力一直是武器系统整体战斗力的一个短板, 但也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近期内对薄弱问题的整治, 可迅速弥补不足, 提高能力; 通过长远的规划、建设, 可促进技术基础、研制、使用等各方面系统、全面的发展, 整体促进和提高武器系统的战斗力。

[1] 李波, 郑绍钰.对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几点思考[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4(5): 17-18.

[2] 王凯, 张雪胭.加强装备训练确保装备形成战斗力[J].军械维修工程研究, 2004(3): 53-55.

[3] 胡民效.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应突出抓好“四个环节”[J].武警指挥学院学报, 2005(12): 56-57.

[4] 李雪光, 张江涛, 赵国庆, 等.新型武器装备战斗力快速生成的途径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3, 22(1): 53-57.

Discussion on Rapid Formation of Battle Effectiveness of Underwater Weapon Warhead

HUANG Feng-jun1, ZHAO Jin-hong1, ZHANG Jun-hu2

(1.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Stationed in Shanxi Pingyang Machinery Factory, Houma 043000, China; 2. Shanxi Jianghuai Heavy Industry Corporation Limited, Jincheng 048000, China )

To enhance battle effectiveness of underwater weapon warheads, we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battle effectiveness form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re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forming battle effectiveness. The methods and ways for forming and enhancing battle effectiveness in the fields, such as personnel training, warhead development, support and guarantee, and daily military training, are presente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mode and cont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army training are offered. The decision-making from top management layer in development phase, optimally utilizing information, and further promoting “generalization, serialization, and combination” are talked. Moreover,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gram,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enhancing battle effectiveness formation is considered, an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underwater weapon; warhead; battle effectiveness

TJ630; TJ45

A

1673-1948(2012)05-0371-04

2012-02-22;

2012-03-29.

黄凤军(1974-), 男, 工程师, 长期从事鱼、水雷战斗部方面工作.

(责任编辑: 杨力军)

猜你喜欢

战斗部战斗力型号
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战斗力的建议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航天型号全要素管理的初步实践
战斗力爆表的棘龙
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
随动定向战斗部的抗振动冲击控制研究
基于改进雷达图的战斗力生成要素分析技术
几种结构的三段离散杆战斗部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