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纳米结晶混悬剂灌胃给药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2012-01-12翟光喜
卢 贞 翟光喜
(1.泰安荣军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2. 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Wistar大鼠(山东大学动物实验室提供);QT原料药(山东大学药学院提供);QT-NS(山东大学药剂实验室提供)。
1.2方法 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给药前禁食12 h,自由饮水。分别灌胃给予QT原料药(对照组,QT原料药混悬于4‰ CMC-Na)和QT-NS(实验组),给药剂量均为50 mg/kg(按槲皮素计算),给药后对照组于0.5,1,2,3,4,5,6,8,12,16 h,实验组于0.5,1,2,3,4,5,6,8,12,24 h,自锁骨下静脉窦取血0.4~0.6 ml,置于肝素抗凝的离心管中,3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层血浆,-40℃冰箱保存待测。
2 结 果
2.1大鼠体内的经时血药浓度 各大鼠灌胃给予QT原料药混悬液和QT-NS后的经时血药浓度数据见表1,2。两种制剂灌胃给药后的平均药时曲线见图1。
2.2数据处理 采用药代动力学处理程序DAS 1.0对单剂量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处理,QT-NS胶体溶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按下式计算:
Frel=(AUCQT-NS/AUCQT)×100%
两种制剂均是以单室模型和权重为1/C/C时拟合后与实际曲线最相符。确定槲皮素原料药和QT-NS胶体溶液在大鼠体内过程为单室模型。模型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见表3,其中,Cmax和Tmax采用实测值。
表 1 大鼠灌胃QT原料药经时血药浓度数据(μg/ml)
表 2 大鼠灌胃QT-NS经时血药浓度数据(μg/ml)
图1 两组大鼠平均血药浓度与时间曲线
表3 两组大鼠药物动力学参数
由表3结果可知,口服QT-纳米结晶混悬液与QT原料药相比,纳米结晶混悬液能明显改变药物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促进了药物的吸收,有效地提高了口服生物利用度。
3 讨 论
本研究采用DAS 1.0药动学处理软件对大鼠口服槲皮素原料药和QT]纳米结晶混悬液后的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处理,选择最佳房室模型,求算药动学参数[1-2]。结果表明,口服槲皮素原料药后,药物在大鼠体内的消除较快,消除速率常数CL为15 ml/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470 μg/(ml·min)。口服QT-纳米结晶混悬液后,消除速率常数CL为2 ml/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加到53995 μg/(ml·min),为槲皮素原料药的14倍,且Cmax明显增高(由5.09 μg/ml变为10.92 μg/ml),MRT也由原来的621.4 min延长至6366 min。说明将槲皮素制成纳米结晶混悬剂,口服给药时,由于稳定剂磷脂的作用,既可达到缓慢释放药物的作用,又可显著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1] 何军, 奉建芳, 张乐乐, 等. 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内药代动力学研[J]. 中成药, 2005, 27(1): 19-21.
[2] 刘蕾, 平其能, 张灿, 等. 环孢素A壳聚糖衍生物胶束的制备及其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7, 38(3): 2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