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高职高专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2-01-09波,勇,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课程体系素质

马 波, 蒋 勇, 李 猛

(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2.博济科技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高职高专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马 波1, 蒋 勇1, 李 猛2

(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2.博济科技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企业作为毕业生的流向地,对学生存在着素质需求,如果学校完全依照企业需求去培养学生,无异于培养“适用工具”。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与企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重塑基于市场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也就显得必要而迫切了。

市场需求导向;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能力模块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商业的持续繁荣,众多企业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加上计算机技术飞跃式进步与管理系统软件的日益完善,形成了对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这也是各级院校开设会计信息化专业及课程的最主要因素。然而在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方面,不少院校仍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与传统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相比,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区别,这是不符合会计信息化及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

一、对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再认识

(一)会计信息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众多高职高专院校将会计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会计综合职业能力,在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会计信息化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院校只注重学生的传统会计综合应用能力,忽视了用人单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例如对软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并非仅仅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笔者对此感同身受,由于多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以前常常遇到参加工作后的学生来电描述故障现象、询问排除方法等情况,后经过走访一些企业,发现这其实也是企业对毕业生基本能力要求,而作为人才培养单位的高职高专院校对此并未足够重视。因此,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为:高职高专院校“主动出击”,注重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了解对方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求,携手用人单位按照能力层次划分,制订紧扣市场脉搏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检验与完善,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会计信息化专业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反映。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发现,不少院校课程设置雷同,教学内容仅仅满足让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甚至由于实验设备条件限制、课时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只能做到“知道”而不能做到“掌握”;在考核工作中,往往采用“一刀切”的考核标准,没有实行分层考核,考核手段单一,主要是将学生完成的最终结果进行批阅,而看不到每一个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如何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因此,高职高专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要实现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那么在课程设置中更要注重学生个人基本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多样性;在考核体系的设置上要注重过程考核而非结果考核。

(三)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考核形式

在日常工作以及走访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由于在校所学知识结构老化,加上自主学习能力差,要适应新的工作内容需要较长的时间,用人单位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高职高专院校既然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那么作为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应当在适合学生接受水平的基础上,学习最前沿、最先进的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一)构建流程

既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那么在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是不可能忽视用人单位起到的积极作用的,因此,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由以下步骤组成:

图1 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从构建流程(图1)中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应该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避免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窘境。为方便读者理解构建流程,笔者以所在工作单位会计信息化专业的实际情况为例,叙述构建流程的每个步骤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1.统计流向

这是整个构建流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整个实施流程的基础。根据本校近三年毕业生的流向作调查统计,以确定毕业生的最终流向地,为此,笔者从所在单位招生就业部门取得了2007年至2009年会计信息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资料,同时对历届毕业生的流向单位进行电话、信函等形式的咨询,以确定毕业生的流动情况,取得相应的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梳理,从中统计出毕业生的流向。

表1 2007年-2009年毕业生流向表

表2 2007年-2009年毕业生就业单位组成表

由上述两张表,我们不难看出:

(1)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毕业生主要活动范围在本省,又考虑到本省的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在流向表(表1)中对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作了分别统计。从流向表(表1)中不难看出,三年来,本校的会计信息化专业的毕业生流向从总体上呈现稳定态势,而通过分析详细资料,发现毕业生流向的典型城市为淮安和苏州。

(2)从就业单位组成表(表2)中可以看出,毕业生的主要就职于企业或进行自主创业,而通过分析相关资料看出,这些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

因此确定调查走访的对象为淮安和苏州两地的中小型企业。

2.调查走访

表3 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方案

笔者就此通过集中访谈或个别交流的形式走访了两地相关企业,发现他们对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在专业能力方面,淮安的企业对能力要求相对简单一些,只要求学生掌握小型财务软件如用友通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即可;而苏州的企业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因为他们采用的是大型管理系统如用友U9 ERP、SAP REP等,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之外,还要学生能够对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故障排除,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和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在人文素质方面,两地的企业要求也不尽相同,淮安的企业只笼统地要求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而苏州的企业要求相对具体一些,除与淮安的企业同样的要求外,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写作水平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

笔者也在访谈中介绍了本校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学生素质培养、技能培养、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素质培养,避免把学生培养成只单纯符合企业业务需要的工具,在即将进行的课程改革中会注意两者的平衡,只有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生产生活,积极融入企业,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此外,笔者还邀请企业参与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改革,得到了企业的理解与支持。

3.方案初拟

针对企业反映的实际需要,结合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吸收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对现行的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拿出初拟方案。

4.吸收反馈

课程体系重构方案初拟出来后,应注意将初拟方案向系部、任课教师和相关企业提交,广泛吸取意见和建议,形成最终方案。

5.确定方案

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方案应以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的平衡为指导方针,结合本校的学生素质、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现状,以人文素质基础、会计综合能力基础、计算机综合能力基础、人文素质拓展、会计综合能力拓展、计算机综合能力拓展等六个能力模块为基础,以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为教学方式,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6.教学实施

在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尝试给予学生选修的自主权,即在三种能力拓展模块中的部分课程,可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学习,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能力培养需求。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同事们的沟通,力求在具体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实现方案的培养效果。

7.实施效果

根据这一方案所培养的学生,已经过在相关企业的实习,从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完全符合当初设定的培养目标,可以说,这一重塑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三、重构方案的优点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方案的构建过程基于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最能贴切反映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需要,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学与实际脱节的尴尬局面。

(二)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的平衡

在课程设置上兼顾实际需要与素质培养,力求双方所占课时的平衡,一方面避免了学生成为市场需求的工具,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实施过程的灵活性

部分课程的选修权交与学生,使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避免人才培养“一刀切”、工业产品化的倾向。

四、结束语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订出新的课程体系,紧扣时代脉搏,切合市场需要,兼顾素质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与实际脱节的矛盾,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制订出的课程体系方案,如果能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有益参考,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素质与能力兼备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话,笔者会感到十分欣慰。

G712

A

2095-3763(2012)01-0110-04

2011-11-30

马波(1981-),男,江苏淮安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信息化、计算机网络。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毕业生课程体系素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