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咳嗽变异性哮喘92例的诊治分析*

2012-01-06柴文戍赵丽娟

重庆医学 2012年19期
关键词:误诊率病因哮喘

张 莉,柴文戍,赵丽娟,朱 勇,张 鹏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科,辽宁锦州 121000 )

咳嗽是呼吸科医生及社区门诊医生遇到的常见症状。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1]。近20年,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一直备受关注,欧美国家对咳嗽的病因进行多方面研究,我国近年来也开展了有关咳嗽的病因诊断的初步临床研究[2-3]。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在慢性咳嗽的多种病因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 asthma,CVA)占据着重要位置[4]。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惟一临床表现,没有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5-6],基层医院误诊率很高。分析其原因:(1)医生对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及本质认识不足;(2)医疗条件和支付能力有限。分析CVA的临床特征,根据临床特征来提高诊断CVA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将会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遵循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流程[7],确诊92例CVA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为诊断CVA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集265例因慢性咳嗽在本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连续性、非选择性患者资料。慢性咳嗽患者的纳入标准:(1)咳嗽为惟一或主要症状;(2)咳嗽时间大于8周;(3)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4)年龄在14周岁以上。排除标准: (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3)合并精神疾病或严重神经官能症患者;(4)不能表达主观不适症状者;(5)长期吸烟者;(6)8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者。遵循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流程[7],对入选265例患者中,明确诊断并参加随访的92例(34.7 %) CVA患者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37%),女58例(63%);年龄:14~72岁;病程3个月至11年;人均就诊次数达3.6次。大多数患者均表现为干咳(90.2%),以夜间咳嗽(71.7%)、晨起咳嗽(84.8%)为主;诱发因素主要与冷空气(85.9%)、油烟(77.2%)、异味(70.7%)、粉尘(64%)、感冒(58%)有明显相关性;部分患者有个人及家族成员过敏史。

1.2治疗方案 对CVA的患者,均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每次1撳,每天2次吸入,2周观察疗效。如有效,维持治疗8周,治疗信息反馈,确诊CVA,嘱患者继续规范用药3个月后停药。

1.3疗效判定 根据咳嗽症状积分表作为疗效判定指标,显效:0~1分,有效:2~3分,无效:4~6分,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见表1。

表1 咳嗽症状积分表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误诊情况 在本院确诊以前,92例患者中误诊者76例,误诊率82.6%。76例首次被误诊情况见表1,其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63.2%)、慢性咽炎(18.4%)、慢性气管支气管炎(13.2%),为易被误诊的前3位疾病。

表1 76例首诊被误诊情况

2.2调查初诊患者的既往诊治过程 调查初诊患者的既往诊治情况见表2。

2.3治疗后疗效判定 87例(94.6% )患者为显效,5例(5.4%)患者为有效,有效率100.0%。

3 讨 论

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惟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最早于1972年由Glauser[8]报道了该病病例,并命名为CVA。到1982年由Hannaway和Hopper[9]建立了CVA的诊断。2006年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研究显示,CVA占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的14.0%[2]。2007年Wang等[10]报道了106例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其中CVA占62.3%。2009年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的慢性咳嗽病因调查中,CVA占第1位[3]。2011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的慢性咳嗽病因分析中,CVA占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41.4%,居第1位[11],其增高原因可能与东北地区风沙大、气候寒冷、空气干燥有关。

虽然近20年来,CVA的诊断与治疗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但CVA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伴随症状少,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CVA患者群体首诊在基层医院概率较高,而部分基层医师缺乏对咳嗽发病机制及咳嗽本质认识,加之医院检查设备、条件有限,因此漏诊及误诊率较高。本组患者首诊误诊76例,误诊率82.6%,33例首诊于社区医院,误诊率高达93.9%,其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咽炎、慢性气管支气管炎,为易被误诊的前3位疾病。100.0%患者有应用抗生素治疗史,有的患者更换3种以上抗生素,应用时间长达2个月。药物不良反应及经济负担给患者造成困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医疗条件和支付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慢性咳嗽患者进行包围式检查,这也是造成延误诊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咳嗽指南,对于慢性咳嗽患者首先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查体,能够从慢性咳嗽本身的特征、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等得到一些诊断线索, CVA通常被认为是哮喘的早期阶段,作为哮喘的前驱状态,CVA可发展为典型的哮喘[12],有学者统计10.0%~33.0%成人CVA可发展为典型哮喘[13]。CVA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与支气管哮喘基本相同,只是CVA与典型支气管哮喘病变部位不同,CVA患者气道变应性炎症在大气道,重于周边气道,而大气道咳嗽受体更加丰富,受损黏膜下迷走神经更易激惹,所以表现为咳嗽症状更突出;而哮喘是周边气道炎症重于大气道[14]。这也可能是CVA临床表现以干咳为主的原因,尤以夜间和凌晨咳嗽加剧。由于冷空气、粉尘、异味、上呼吸道感染等直接侵袭大气道,所以上述原因是诱发CVA发生咳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92例CVA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CVA患者以干咳为主达83例(90.2%),咳嗽发生以夜间为主66例(71.7%)、晨起咳嗽78例(84.8%)。本组对诱发咳嗽因素研究中发现,冷空气(85.9%)、粉尘(69.5%)、感冒(60.3%)为主要诱因。部分患者有个人及家族成员过敏史。

总之,CVA是一组发病率高、误诊率高的疾病,根据临床特征来提高诊断CVA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将会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CVA患者咳嗽时相为夜间、晨起咳嗽;诱发因素多为冷空气、油烟、粉尘及特殊异味敏感。多伴有个人过敏症状及过敏性鼻炎症状,部分患者有家族成员过敏史。提高医务人员对CVA本质认识,掌握CVA的临床特征,为基层临床医生能够早期诊断CVA、减少误诊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徐作军.长期咳嗽不愈的诊断思路与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283-285.

[2]赖克方,陈如冲,刘春丽,等.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的病因分部及诊断程序的建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 96-99.

[3]刘国梁,林江涛.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422-425.

[4]练睿,林江涛.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218-220.

[5]Brightling CE,Pavord ID.Eosinophilic bronchit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prolonged cough[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32(7): 446-451.

[6]余莉,魏为利,吕寒静,等.慢性咳嗽病因变迁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14-417.

[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744.

[8]Clauser FL.Variant asthma[J].Ann Allergy,1972,30:457-459.

[9]Hannaway PJ,Hopper GD.Cough variant asthma in children[J].JAMA,1982,247(2): 206-208.

[10]Wang ZH,Lin JT,Li Y,et al.Etiological diagnosis and specific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106 patients[J].Zhongguo Yi Xue Ke Xue Yuan Xue Bao,2007,29(5): 665-668.

[11]张莉,柴文戍,赵丽娟,等.锦州地区315例慢性咳嗽患者诊治情况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31):41-42.

[12]Asthma-related NA.Cough-variant asthma andsimilar diseases[J].Nippon Naika Gakkai Zasshi,2006,95(8):1487-1492.

[13]李明华,殷凯生,蔡映云.哮喘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9-832.

[14]阎锡新,杨红申,郭丽萍.支气管哮喘[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231-244.

猜你喜欢

误诊率病因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电视的病因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扭转坏死睾丸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