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相——萧何
2012-01-04陈百川
陈百川
萧何,公元前257年6月15日生,江苏沛县人,历任秦朝末年江苏沛县正科级的功曹,刘邦起义军的辅佐官,刘邦汉中王时期的丞相,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一直担任国家级的丞相职位,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继位后,继续担任丞相一职。萧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是汉朝的“开国第一侯”。
萧何性格随和,在他还是沛县小官吏时,就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其中就有秦泗水亭长刘邦,捕役樊哙,书吏曹参,刽子手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等等,成为莫逆之交,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讲的就是公元前206年,韩信投奔刘邦,不被重用,便弃汉东归至陕西省汉中市的寒溪,河水猛涨,挡住了去路。萧何连夜追至河边,将韩信劝回汉营。然后他又说服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他们共同辅佐刘邦,终于创立了大汉王朝。下面,就从四个方面来介绍萧何的人生经历。
深谋远虑收存典籍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大军兵临咸阳城。秦三世子婴设计杀了奸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秦朝宣告灭亡。刘邦大军进入咸阳后,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储藏金银财宝的仓库分东西,唯独萧何把秦朝的法律诏令和图书文献收藏起来。紧接着,项羽率部也来到咸阳,赶走了刘邦,杀了秦三世,放火烧了阿房宫,然后离去。而萧何所收藏的这些秦朝重要资料,则幸免于难。同年,刘邦入巴蜀,为汉王,他让萧何当丞相。萧何就利用这些秦朝的国家信息,使刘邦对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风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为日后楚汉战争的胜利和西汉政权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也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称帝,他深有感触地对群臣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去重用,因此失败。”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亦被称为“汉初三杰”。
留守关中,巩固后方
刘邦建立汉朝后,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赏赐他世袭的封地人口也最多。许多功臣心里愤愤不平。他们说自己跟随刘邦辗转南北,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坐在家里搞搞后勤供应,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无战功,为什么他的封禄反而比大家多呢?刘邦闻知此事后,对这些功臣说:“你们知道猎人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行踪,放狗追兽的是人。如今诸位只是能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追逐目标,那相当于猎人的功劳。”
众人听罢,还有个别人不服气:“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还没等刘邦回答,关内侯鄂君就辩驳说:“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
鄂君的这番话,让群臣哑口无言,他们当中,有谁没有吃过萧何送来的米面?穿过萧何运来的衣服呢?萧何坐镇指挥,每次都征发关中之兵,补足汉军缺额,使刘邦多次转危为安,重整旗鼓。兵强粮多的好形势,终于使刘邦越战越强,逼得项羽兵败垓下。于是,刘邦将萧何位列众卿之首,称为“开国第一侯”,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赏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
计斩韩信,成败萧何
公元前202年,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为巩固新政权,便翦灭异姓王。韩信首当其冲。楚汉战争中,韩信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齐王;待刘邦消灭项羽后,立即改封韩信为异地任职的楚王;刘邦立汉后,竟然以谋杀罪将韩信捕押软禁,削去兵权,最后将其降为徒有虚名的淮阴侯。
公元前197年,韩信被逼与陈豨密谋反叛。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陈豨。韩信准备做内应,侍机杀害留守在京的吕后和皇太子刘盈。但是此事被韩信的手下告密。吕后听到后,便急忙秘密与丞相萧何商量对策。
萧何设计传出假信,说陈豨已全军覆没,皇上就要凯旋回朝。众臣听到捷报,都来宫中贺喜,只有韩信称病不出。萧何便亲自去韩信府上去请。韩信果然中计,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吕后一见韩信,不容分说,便喝令刀斧手将韩信绑翻在地。此时,萧何早已避开。于是,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一股脑被捕杀净尽。
诛杀韩信,很符合汉帝“固根基”的方略,是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刘邦对萧何更加恩宠,加封五千户。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的由来。
建章立制,萧规曹随
汉高祖刘邦病逝后,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萧何继任丞相。不过这时,萧何年事已高。这期间,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制定了汉朝《九章律》,成为汉朝律令的开端。
公元前193年,汉惠帝亲自探望卧病不起的萧何。并征求他对丞相接班人的意见。萧何力荐曹参。实际上,萧何与曹参的矛盾很深,但是萧何为国举贤,不计前嫌,是真正的“宰相肚子能撑船。”
一代名相萧何病逝,谥号文终侯。曹参继任丞相,一切公务照旧。大臣们见此议论纷纷,惠帝也怀疑曹参不思进取,便质问曹参。曹参反问惠帝说:“陛下自思圣文英武,能及先帝吗?”惠帝被问得涨红了脸,答道:“朕年未成冠,且无阅历,如何及得先帝!”曹参又问:“陛下视臣及得萧丞相吗?”“朕看来似乎也不能及。”惠帝答道。“陛下说的正是!先帝德行堪比日月,萧丞相政律万民称颂。现在,陛下用臣为相,只要能够遵循守旧,很好执行落实,就算很幸运的事了。若自作聪明,推翻成法,必致上下紊乱,恐欲再求今日之太平,已无可得矣!”惠帝恍然大悟。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来历。
(节选自《西汉名相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