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润滑油添加剂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2-01-04张晓熙

润滑油 2012年2期
关键词:齿轮油用油润滑油

张晓熙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北京 100029)

国内外润滑油添加剂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晓熙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北京 100029)

文章通过书面调研及现场调研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国际添加剂公司的现状及产品结构,国内添加剂行业的生产及销售情况,探讨了国内添加剂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润滑油质量的升级对添加剂发展的影响。

添加剂公司;产品结构;单剂与复剂生产;现状及趋势

0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润滑油消费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近年消费量增长率超过4.0%。巨大的润滑油消费潜力拉动了添加剂的需求。在添加剂市场的竞争中,国外添加剂公司以其技术及经济性的优势抢占了中国高端添加剂市场。国内添加剂产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生产技术等方式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本文归纳了国外添加剂公司的产品结构及现状,在总结国内添加公司生产及销售情况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国内添加剂行业发展的相关看法。

1 世界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发展趋势

1.1 世界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发展趋势

润滑油由于行业的独特性,世界润滑油产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在3800万t左右波动,年均增长率约为1%。按照10%的平均加剂量来估算,全球添加剂的消费总量约在380万~410万t左右。其中内燃机油添加剂的消耗量约占总销售量的70%,工业润滑油添加剂消耗量约占总销售量的17%~20%。

图1 全球添加剂消耗百分比(按功能统计)

1.2 四大公司添加剂的生产概况

目前全球添加剂总生产能力达到约450万t。从添加剂的供应上看Lubrizol、Infineum、Oronite和Afton四大添加剂专业公司控制了世界添加剂9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品以复合剂为主,除黏指剂外一般不对外出售单剂产品,此外还有几家规模略小的添加剂公司,如Ciba、Vanderbilt以及Rohmax等,主要以单剂生产为主。

(1)路博润公司(Lubrizol)

路博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添加剂专业生产商,产品市场占有率约为全球的33%,大约有40%左右的添加剂销往北美,30%销往欧洲,30%销往亚太、中东和拉美。复合剂品种非常齐全,基本上能为所有主要门类的润滑油脂提供相应的复合剂,主要产品有发动机油复合剂,车辆传动系统用油复合剂(ATF和车辆齿轮油),液压油、工业齿轮油、汽轮机油等工业油复合剂以及金属加工油复合剂,总销售量约100万t。路博润公司车用油添加剂约占整个产品线的72%,工业用油添加剂和工业发动机用油添加剂约占10%,其余部分为驱动系用油添加剂和金属加工油添加剂。

1997年路博润公司与中国石化兰州炼化总厂在中国天津和兰州合资新建的调合厂投产,为路博润公司在亚太和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据悉,路博润公司将在珠海建厂并根据市场需求分阶段发展和扩建。其目标是满足亚洲润滑油市场的成长,并更好地与全球需求模式匹配发展。

(2)润英联公司(Infineum)

润英联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由ExxonMobil和Shell各出资50%,将各自的添加剂业务进行合并后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要产品有汽油机油复合剂、柴油机油复合剂、船用油复合剂、车辆传动系统用油复合剂(ATF和车辆齿轮油),在工业用油方面产品不多,主要是原美孚开发的工业齿轮油复合剂,总销售量约70万t。

润英联公司是润滑油添加剂的顶级生产商之一,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20%左右,目前在欧洲、拉丁美洲、美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以及中东拥有生产装置。近两年,该公司的年销售额为16亿~18亿美元,利润率高于10%。

与路博润公司有所不同的是,润英联公司增加了车用油添加剂的产品线生产,减少了金属加工油添加剂的产品线生产,其中,车用油添加剂约占整个产品线分布的80%。

(3)雅富顿公司(Afton,前身为Ethyl)

雅富顿公司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为乙基公司,负责原乙基公司的石油添加剂业务。主要产品有汽油机油复合剂、柴油机油复合剂、铁路机车及船用油复合剂、车辆传动系统用油复合剂(ATF和车辆齿轮油),在工业油方面,主要产品有液压油、工业齿轮油、拖拉机油及润滑脂复合剂,其全球总销售量约50万t,其中亚太地区销售量约6万t。虽然雅富顿公司是齿轮油的全球第二大供应商,但由于齿轮油总量增长并不大,该公司的产品结构主要集中在内燃机油和工业用油方面。新加坡添加剂厂生产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油,计划生产齿轮油。该公司通过收购伯乐科技来增强其在金属加工液方面的添加剂技术,伯乐科技于2008年在苏州开办了生产金属加工液和添加剂的工厂,雅富顿收购伯乐这一举动更凸显其占领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

Shell和BP是该公司的两大主要客户,雅富顿产品线分布也很具有自身的特色,车用油添加剂的生产量约占总产量的55%,驱动系用油添加剂约占26%,其余产量为工业用油或是工业发动机用油添加剂。

(4)雪佛龙公司(Chevron Oronite)

雪佛龙公司在1998年完成获得Exxon Paratone的OCP业务后,是黏指剂市场的领导者,在复合剂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主要产品有汽油机油复合剂、柴油机油复合剂、天然气发动机油复合剂、铁路机车及船用油复合剂、ATF复合剂以及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其全部添加剂生产能力约为100万t,其中新加坡生产厂的生产能力为20万t。

雪佛龙公司的车用油添加剂的生产线约占78%,其次是工业发动机用油添加剂生产线,约占14%,驱动系列和工业用油系列添加剂生产线约占8%。

2 国内润滑油添加剂行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润滑油消费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近年消费量增长率超过4.0%。巨大的润滑油消费潜力拉动了添加剂的需求。在添加剂市场的竞争中,国外添加剂公司以其领先的技术和优良的经济性等优势抢占了中国高端添加剂市场。国内的添加剂产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生产技术等方式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目前可生产11大类约300多个牌号的添加剂单剂,总产量达到约10万t。虽然在单剂品种上与国外相当,但在质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复合剂配方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中低档次,高端复合剂还是需要依赖进口。

2.1 国内复合剂的生产现状(见表1)

随着我国润滑油品质的不断提升,润滑油复合剂得到了普遍的推广使用。一方面是由于复合剂在储运、调合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在使用过程中,不再需要对单一功能添加剂分批次、品种的购进,也减少了流动资金和储运费用的占用。同时,中高档的润滑油配方技术和添加剂供应市场很大程度上被添加剂公司控制。所以国内目前的润滑油企业都普遍采用复合剂来生产。

目前国内市场中使用的复合剂产品主要来自国外添加剂公司的进口,国内合资企业的生产,以及润滑油或添加剂生产企业自行生产的复合剂产品,而实际的市场主体份额基本上被国外添加剂公司或其在国内的合资企业所占有。国内合资公司主要以上海海润添加剂有限公司和兰州路博润兰炼添加剂有限公司为代表,都主要生产内燃机油复合剂,产品也主要面向合资的中方润滑油生产企业。除合资企业外,国内的复合剂生产厂家还包括一些民营的添加剂厂,主要生产中低档的产品。由于研发能力的不足或是缺乏稳定的技术来源,导致民营企业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不好和品牌认同度都不够,国内目前产量较大的主要有辽宁天合公司和无锡南方添加剂公司。

表1 国内复合剂生产厂汇总

2.2 国内单剂生产现状

目前国内单剂的供应来源主要有两部分:国外添加剂公司进口单剂和国内单剂生产企业自产。进口单剂一般是由四大添加剂公司以外的几家单剂公司供应,如Ciba、Rohmax及Vanderbilt等,多属新型单剂和特色单剂,技术含量高,通常是国内厂家无法生产或达到同等质量水平,产品附加值和利润高;而国内单剂生产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常用单剂方面,竞争较激烈,因此国外公司一般不涉足该领域。

国内单剂的生产厂家众多,产量和知名度都很低,但国内公认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四大公司:路博润兰炼公司、锦州石化添加剂厂、无锡南方添加剂公司和辽宁天合公司,其中无锡南方和辽宁天合为民营企业,另两家则属于中国石油,而中国石化系统内目前仅有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下属的北京兴普精细化工公司,品种较少,产能约2000 t/a,见表2。

表2 我国添加剂单剂主要生产厂家

2.3 国内添加剂生产存在的问题

由于添加剂行业技术的垄断性,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研发,目前国内除了中国石油和民营企业具有中低端产品的生产能力,高端的产品基本被添加剂公司垄断。国内的添加剂生产企业均在20年前起步,面对的是传统的市场,技术、产品的档次都有待提高。

3 润滑油质量升级对添加剂发展趋势的影响

润滑油质量的快速升级跟中国重化工业产业升级以及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是密不可分的。石油、化工、煤炭、钢铁等重化工产业都在向集约化、大型化、节能化方面发展,也对润滑油供应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要求。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给整个润滑油行业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在过去的3年乘用车润滑油主流产品级别已由SE、SF、SG跃升为SH、SJ、SL、SM,逐渐实现了与全球同步。润滑油质量升级给添加剂配方研究带来新课题。

3.1 影响添加剂发展的几个因素

3.1.1 燃油经济性及延长换油期给添加剂研发带来的挑战

中国的燃油经济性水平远低于欧美水平,强调燃油经济性及延长换油期将成为润滑油质量升级的一项主要内容。从GF-2到GF-5规格,都包括燃料经济性试验,提高燃料经济性的目的是要减小油耗,这对油品的挥发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讲高黏度指数基础油具有低挥发性,因此控制基础油挥发性以满足目前和未来新规格,必须采用高黏度指数的Ⅱ+和Ⅲ类基础油。

提升燃油经济性,延长换油期,提高Ⅱ、Ⅲ类基础油的用量对于添加剂在节能环保以及抗氧抗腐性能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提高Ⅱ、Ⅲ类基础油的用量对于添加剂相容性方面也有较大影响,未来添加剂的配方也会随之进行较大调整。

3.1.2 汽车工业发展及节能环保对发动机油添加剂发展的影响

亚洲(包括日本)占据全球润滑油需求总量的35%。中国占据亚洲发动机油市场的50%,燃油经济性标准可能成为汽油机油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预计将加快SN/GF-5的应用。亚太市场驱动的核心因素是日渐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燃料质量的提升以及燃油经济性的要求。在汽油机油的领域里,黏度向更低方向转移,发动机油的级别在不断上升。在柴油机油领域里,随着欧Ⅲ发动机数量的增长,CH-4和CI-4级别的油品需求会迅速上升。未来10年,柴油轿车将占有一定的份额,欧Ⅲ和欧Ⅳ的实施是HDDEO (重负荷柴油机油)未来五年转型的主要动力。

汽车工业的发展使发动机油的用量大幅度提升,而节能环保要求的日渐苛刻,要求发动机油具有更高的燃油经济性,更为苛刻的硫、磷含量和更低的硫酸盐灰分,这就要求添加剂满足低硫酸盐灰分、低磷、低硫型的需求。

3.1.3 生物柴油及其他替代燃料的使用对添加剂的影响

目前,国内的生物柴油生产处于初级阶段,从能源需求上看,生物柴油仍然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生物柴油的使用对于润滑油的使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润英联公司的研究,生物柴油对曲轴箱润滑油的污染可能影响发动机操作,这些影响包括改变油泥形式、轴承腐蚀、活塞清洁度和黏环等,为了适应这些改变则要调整发动机油的配方。未来生物柴油的应用不但对润滑油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调整车用油的配方体系。

3.2 未来国内单剂的发展趋势

3.2.1 低灰分、低硫、低磷的要求

清净剂:由于燃料中硫含量的降低,使得内燃机油的碱值要求降低,导致清净剂的用量下降。根据发动机的升级要求,需要金属含量低、高性能的清净剂。由于目前船用油的需求增大,整体来说清净剂的用量将增加。

无灰分散剂:由于发动机的升级,要求润滑油的低硫和低灰分性,无灰分散剂的消费量不但会增加,同时还需要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抗氧抗腐剂ZDDP:由于节能与环保的要求需要内燃机油具有较低的磷含量,所以加大了ZDDP替代品的研发力度,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成熟的产品投放市场并且在性能上能与ZDDP抗衡。预计ZDDP的用量短时间内不会下降。

无灰抗氧剂:由于内燃机油中的磷、硫、灰分含量的限制,ZDDP应用受到了限制,不含磷、硫、灰分的高温抗氧剂如烷基二苯胺类和屏蔽酚型将得到快速发展。

3.2.2 低黏度、多极化、无氯的要求

低黏度、多级化是润滑油未来的发展要求,Ⅱ+、Ⅲ类油、合成油的用量将增加,长效摩擦改进剂的用量也会相应有所增长。润滑油多级化的要求则需要剪切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好的增黏剂。

3.3 国内添加剂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未来,那些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和投资实力的大型石油公司考虑到添加剂的供应安全和自身的议价能力,极有可能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建立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单剂产品。

(2)目前由于原料和技术的限制,大部分民营企业都选择无灰分散剂、磺酸盐、ZDDP作为主要的产品,但随着添加剂行业竞争的日渐激烈,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未来民营企业会在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品牌认可度方面做相应强化,以便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1]润滑剂添加剂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11-70.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 lopment Trend o f Lub ricant Add itives at Home and Ab road

ZHANG Xiao-xi
(China Petrochemical Consulting Company,Beijing100029,China)

By the research method of written and local investigation,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additive companies and their product structures were reviewed.The production and sales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additive trad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were explained and discussed.And the influences of upgrading of lubricant on additive trade developmentwere summarized.

additive company;product structure;single additive and complex additive production;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TE624.82

A

1002-3119(2012)02-0001-04

2011-09-26。

张晓熙(1982-),女,工程师,硕士,2008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现从事润滑油及添加剂相关市场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齿轮油用油润滑油
无灰液压油在航空锻造企业的开发
昆仑润滑油
昆仑KG/S 320全合成齿轮油在国能宁煤成功实现应用
船用油市场进入行业调整期 调油利润较去年呈下降趋势
船用齿轮油简化方案研究
汽车齿轮油的选择与使用
农机用油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长城润滑油
国内石墨烯润滑油首次产业化
谈车用齿轮油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