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特殊功能监测分析

2012-01-03解放军305医院北京100017孙亚娟齐晓红杜大勇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房室起搏器心室

解放军305医院(北京100017) 孙亚娟 齐晓红 杜大勇

近年来,一些具有现代功能的起搏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动态心电图不仅能够检出患者自身的心律失常,还可以对起搏器的特殊功能进行检测,判断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在起搏器随访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对起搏器的特殊功能在动态心电图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做出相应的处理提供重要的分析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植入DDD(R)永久起搏器并进行常规心电图(ECG)及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的患者5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5~82(66.7±16)岁。起搏器适应证包括:显著性窦性心动过缓6例,慢-快综合征37例,房颤伴长间歇8例,Ш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房结变时功能不良3例。起搏器型号为Medtronic Kappa系列、Sensia系列、Relia系列以及Biotronik Axios系列、Philos系列、Protos系列。起搏器的特殊功能包括:模式转换、频率应答、频率滞后、自动阈值管理、心室起搏管理、房室间期自动搜索功能。

2 方 法 58例患者分别接受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先进行同步12导常规心电图描记,随后佩戴Holter记录盒。Holter采用英国牛津Excel-3型三通道+起搏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记录24h患者心电信息,采用起搏专用分析软件自动分析,专业人员进行人机对话纠正误差,正确判断起搏器的起搏及感知功能,起搏器的特殊功能及有关的心律失常情况。

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1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异常情况的检测比较:58例患者中发生起搏功能异常的1例(2%),感知功能异常的18例(31%),自身心律失常32例(55%),与起搏相关心律失常8例(14%),Holter检出与起搏器相关的特殊功能42例(72%)。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对起搏器相关的特殊功能的检测:58例患者中,Holter检测出与起搏器相关的特殊功能包括模式转换31例(53%)、频率应答18例(31%)、频率滞后11例(20%)、自动阈值管理10例(17%)、心室起搏管理8例(14%)、房室间期自动搜索9例(14%),见表2。

3 对起搏及感知功能异常的检测:心室起搏功能异常1例,ECG及Holter均能够检测出来。感知功能障碍18例(31%),感知过度5例(8.6%),感知不良13例(22%)。

4 对起搏及自身心律失常的检测:Holter检测出自身心律失常32例(55%),包括室性早搏21例,房性早搏23例,阵发性房颤8例,心房扑动2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0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8例。与起搏相关的心律失常8例(14%),其中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5例,室房逆传5例,室房分离3例。

表2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特殊功能的检测比较 (%)

讨 论

起搏器术后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是目前临床上起搏器随访中常用的方法。它不仅能够检出患者自身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情况,而且还能够对起搏器的特殊功能及异常情况进行检测。用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起搏器状况,做出相应处理提供重要的分析依据。

1 起搏器的特殊功能:生理性起搏以及尽可能地延长起搏器的寿命,一直是起搏器设计者和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而起搏器的特殊功能大多是基于这一点考虑。不同起搏方式可产生不同的房室及心室激动收缩顺序,导致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效应[1]。通过使用滞后功能、延长AV间期、减少心室起搏,可使右室起搏最小化,给患者带来更好地血流动力学的益处[2]。①本研究中Holter观察到31例起搏模式转换,即当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并持续存在时,从心室跟随(DDD模式)转换为心室不跟随(VVI、DDI模式)。当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终止时,起搏器由(VVI、DDI)转化为DDD模式。模式转换把心房跟踪频率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让心室起搏频率回到低限或感知频率[3]。而新式的更加符合生理功能的模式转换是从AAI(不跟随)遇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出现时,将转换为心室跟随(DDD)的工作模式。起搏器模式转换的目的是使起搏活动更加符合生理情况,减少不适宜的心室起搏[4],从而降低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Holter中可以监测到这种工作模式的转换。②Holter观察到动态频率滞后11例。动态频率滞后功能是为保证自身房室结优先下传,更加符合生理性起搏。Holter可见起搏周期(A-A间期或V-V间期)自动延长,以给予自身节律恢复跳动的机会。心电图表现为起搏的逸搏间期>起搏的低限频率。③自动阈值管理12例。起搏器按时间间隔自动进行阈值检测,基本方式为起搏器逐渐降低输出电压直到心房或心室失夺获,测出起搏阈值,再按设定的倍数实时调整输出设置,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以最小的能量输出,达到延长起搏器寿命的目的。在进行心室自动阈值检测时,有其特殊的心电图表现[5],Holter观察到几个基础心搏之后,就有一个心房P波紧跟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在宽QRS波尖端显示脉冲信号为备用脉冲。无论测试脉冲夺获与否,在其后110ms,起搏器会以原程控电压,发放一个备用脉冲,以确保夺获。每2个测试脉冲之间必定间隔5个窦性心律。④8例心室起搏管理(MVP),类似于AAIR起搏功能,心电图中可见P-R间期的延长,当有一个P波之后的QRS波脱落,下一个P波后会触发保护性心室安全起搏,将A-A间期延长80ms;若连续4个P波中有2个不能下传,则起搏模式由AAIR转换为DDDR。在转变为DDDR后,起搏器将按设定每1、2、4、8min…直至16hrs检测自身房室传导功能1次,若恢复自身房室传导,起搏模式从DDD(R)转为AAI(R)。⑤9例房室间期自动搜索,Holter观察到A-V或P-V间期逐渐增加,若感知到自身房室传导,则会不断调整延长值以保证AV/PV间期较自身房室传导时间略长;若在最大AV/PV间期(原始AV/PV间期+最大延长值)基础上,16个心动周期中出现8个以上的心室起搏,则恢复原始AV/PV间期。

2 起搏器感知异常:Holter监测到18例起搏器存在感知功能异常,包括感知过度8例,心电图表现为肌电信号引起的长R-R间期,经调整感知灵敏度后,此现象消失。有10例为间歇性感知不良,心电图表现为起搏心室的融合波过多,及非正常情况下的心室安全起搏过多。经调整感知灵敏度后,此现象消失。

3 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Holter监测到5例由感知异常导致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均由室房逆传引起,心电图可见起搏频率等于上限频率,起搏心率匀齐,在T波中可见逆行的P波。经降低起搏频率,并开启抗PMT功能,此现象消失。

4 动态心电图的检测价值:本组58例患者中,起搏器的特殊功能及起搏器的感知异常均在Holter当中检测到,而常规心电图较难捕捉到[6]。因此,这种间歇性感知异常及起搏器的特殊功能在Holter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我们在分析起搏心电图时应充分地了解患者的信息,及起搏器的类型、型号、特殊功能及设置的频率参数等,更应对起搏器的特殊功能的心电图表现有较好的认知,以免将起搏器的特殊功能的心电图表现误认为是起搏器故障所致。

[1] 于忠祥,张全发,崔长踪,等.不同起搏方式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059-1061.

[2] 张科林,刘东武,蔡天志,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263例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199-1235.

[3] 任 洁,王智勇.双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功能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16(6):440-441.

[4] 郭继鸿.生理性起搏的最新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08(24):637-640.

[5] 陈 岗,孙宝贵,金 炜.起搏器心室自动阈值管理功能的特殊心电图表现[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10(7):308-309.

[6] 李厚荣.动态心电图在评估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的作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17(6):429-431.

猜你喜欢

房室起搏器心室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