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养成教育与高效课堂建设
2012-01-01周启华
职业时空 2012年3期
摘要:高效课堂是今后课堂改革的主要方向。文章着重讨论了影响高效课堂和谐发展的因素以及对策。
关键词:养成教育;高效课堂;和谐发展;影响因素;对策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中职校由于没有入学门槛,生源素质相对较低,这就会导致高效课堂不和谐。因此,抓养成教育,才能建设高效和谐课堂。
一、影响高效课堂和谐发展的因素
1.部分学生个性过分张扬
有的同学个性过分张扬,行为粗鲁,上课大声乱叫,这很容易导致课堂不和谐。使得一部分性格较内向的、言谈举止较温柔的同学望而生畏,自动放弃话语权,在高效课堂里不敢也不愿意大胆发言。
2.性格粗暴、蛮横霸道
中职校课程有三个大版块,素质课、实操课和理论课。在动手实操课中,有蛮横霸道这一倾向的同学,往往会抢工具。这就使得一部分弱小、温柔的同学得不到很好的动手实操训练,影响学习,这就导致课堂不和谐。
3.不会学习
在高效课堂的建设中,学会学习的养成教育是相当重要的。中职校生源结构复杂,有小学未毕业的、有初一未读满的、有初中毕业打了两年工的,大部分都是不参加中考的“差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差异相当大,在高效课堂的建设中,大部分同学都不会学习,表现较差,小展示大展示都不敢积极发言,要轮流催促才勉强应付,作业测评不达标。大展示或组与组点评时每次都是那几个优秀生活动积极,这就谈不上高效和谐了。
二、高效课堂和谐发展的对策
1.抓仪容仪表的养成教育
首先从学生的个人形象抓起。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都明确了学生不准戴首饰、不准穿奇装异服,男生不准留长发,女生不准化妆,不准染发。由于青少年盲目追“星”,有的留长发、染发,做“鸟巢”,理怪发,还美其名曰有个性、另类。家长讲不听,为了巩固学额,学校又不能开除学生。往往就是这一类学生惹事生非,聚众闹事。在班上成为一股黑势力,有形无形中干扰影响了高效课堂的和谐。如果学校不敢对这些歪风邪气严打的话,学校的德育工作将很难开展得好,课堂是不可能和谐高效的。因此,学校必须对学生的仪表仪容有个统一的严格要求,不达标者整改,不整改者走人,毫不动摇。
2.抓语言礼貌的养成教育
(1)抓语言礼貌。“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你对别人有礼貌,别人才会对你有礼貌。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养成使用礼貌用语,如“请问”、“对不起”、“谢谢”、“再见”等等。
(2)抓语言艺术。学生应自觉培养文明修养,注重自己的礼貌谈吐,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遵守语言的规范性,掌握语言的使用方法,从而做到语言美。
(3)抓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要经常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自觉规范自我的行为。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礼仪、卫生、劳动、锻炼等方面的行为提出要求,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4)抓良好的学习养成教育。①认真预习的习惯。高效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等等课改先行者都十分强调预习,课堂上老师只讲几分钟的课,然后让学生自主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学生根据教师发给的导学案有针对性、有任务的预习。不预习,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展示,更不可能完成达标测评。传统课堂都是教师灌输式(也叫填鸭式)教学,学生养成了依赖的惰性,养成了不用钻研、不用预习(也不知怎样预习)的坏习惯,学生只是一部记忆的机器,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学习,这也是传统课堂的最大弊端。②专心听课的习惯。传统课堂,教师的讲占30分钟甚至更多,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记忆疲劳、注意力分散、走神、玩手机等。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课改后的新课堂,认真听课是必要的,听课才能知道什么是重点,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③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很多中职生学习都是很被动的,不会自觉地做笔记,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勤做笔记的习惯。经常抽查学生的笔记,并有意地安排几次作业在笔记本上完成,督促他们做笔记。④及时复习的习惯。通过复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点记忆,同时还能了解知识点的延伸部分,形成知识网,加强了知识的运用。⑤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知识点的具体运用,也是深化记忆的一次过程。因此,我们要强调并教会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和习惯。⑥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后进生的顽疾就在于计划性不强,让人推着走,而优等生的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要干什么,有计划、有目的、按计划去努力。因此,对差生要培养其制定计划的好习惯。
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只要我们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都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课改才能成功,我们的课堂才能高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