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2011-12-31张磊
张磊
【摘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目前尤其应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重施工、轻设计的传统观念必须克服才能事半功倍,更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本文试就如何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进行探讨。
【关键词】优化设计、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20%~30%,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l%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忽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结果出现初步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概算质量不高,有些项目甚至不要概算,概算审批走形式,造成三超现象(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严重。业主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合理结算建安工程价款,算细帐。这样做尽管也有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要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要坚决地把控制重点转到设计阶段——这个关键阶段上来,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目前尤其应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重施工、轻设计的传统观念必须克服才能事半功倍,更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本文试就如何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积极开展设计对标,确定工程量
工程概算人员根据设计人员提出的工程量做出估概算之后,应与相似工程展开对标分析。虽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项目,但可将项目分解对标,如可比较厂房每平米造价指标、每平米含钢量、设备吨单价,公辅设施可将锅炉房、空压站、水处理站等分别与两个以上的类似项目的施工图预算进行工程量及投资比较,并做出说明,分析差异,改正明显不合理的地方,确定工程量。这需要平时重视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与总结,每做完一个项目的施工图预算及时归档,并做出相应的指标分析,以后设计类似项目可以有大量的参考资料,节约设计时间及提高设计精确度。
货比三家、优化设备选型
一个工程项目的装备除了某些设备的只有很少的厂家生产,大部分设备是有许多厂家和型号可供选择的,尤其是随着国内技术的发展,许多以前需要引进的设备现在国内都可以生产。设计人员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行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必要时可让设备采购人员共同参与,主要设备的市场价向设备供应商查询核实,以确定设备的选型方案,挑选出性价比最高的设备。对于某些按照图纸重量进行结算的设备来说,设计人员责任心就更加重要。
3、细化工程量,减少价格变更
为了节省项目建设的时间,大多数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后就开始招标。这个阶段设计人员提出的工程量一定是比较粗略的,很多是指标造价,一定会有很多细节漏项,例如电缆、管道、灯具、阀门规格不全,建筑物描述不全,缺少辅助道路,钢筋混凝土基础含筋量不准确等,这样将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许多增补报价,加上涨价因素,有可能造成施工单位补报价时缺项小规格电缆造价高于施工单位投标报价时的大规格电缆合同造价,对将来的工程量控制也不利。而且现在有些EPC项目对业主的合同是总价包干,对施工单位的合同是按图纸工程量结算,施工单位针对招标清单的缺陷利用低价中标,然后在结算时漫天要价,如果有漏项会造成总包单位的损失。应对这种情况设计人员在初步设计提概算过程中应尽可能细化不要漏项,例如电缆不要只提总数多少米,应将电缆规格分项提细;各种混凝土基础的含筋量一定要计算准确,每立方相差10公斤的钢筋就会造成几十元的差价。这也需要工程概算人员在编制概算过程中与设计人保持联系与沟通,搞清图纸上不清楚的地方,使设计与概算形成有机的整体,避免相互脱节时,发现有缺项漏项及时提出改正,减少将来施工过程中的矛盾,减少损失。
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量限额设计就是按照设计任务书批准的投资估算额进行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概算造价限额进行施工图设计,按施工图预算造价对施工图设计的各个专业设计文件做出决策。所以限额设计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或称为一项关键措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与概算人员密切配合,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考虑经济支出,做出方案比较,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的工程造价意识,优化设计;概算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设计人员提供信息,使设计小组内部形成有机整体,克服相互脱节现象,改变设计过程不算账、设计完成见分晓的现象,达到动态控制投资的目的。限额设计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最后分解到分部分项工程,限额设计通过层层设计,严格审核步步为营,从而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 例如小型项目可以通过细化控制单位(施工图以每套图为单位,设备供货以台套为单位),在概算完成后设计人员先将工程量预估拆分到具体的每一套施工图中,待正式出图前交由概算人员进行实物量及造价审核,如不超预先的控制量,可发图,否则返回设计人员进行优化设计,同理设备部分也进行类似拆分。大型项目因图纸数量繁多,如不能准确将工程量拆分至每一套图纸,可按系统或专业划分限额数量。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由于初步设计毕竟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如工程地质、设备材料的供应、物资采购、供应价格的变化,以及人们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往往会造成施工图设计阶段甚至施工过程中的局部变更,由此会引起对己确认造价的改变,但这种正常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至于涉及到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流程或设计方案的重大变更时,就应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核。因此,要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和建立相应的制度,防止不合理的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造价的提高,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要克服技术与经济脱节现象,加强图纸会审、审核、校对,尽可能把问题暴露在施工之前。每一个变更发生之后,设计人员要及时将变更通知单发给概算人员进行造价计算,并写明发生变更的具体原因,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层层报批的办法解决,以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实行设计的奖罚制度现行的设计费与工程成本无关,只取决于工程造价的高低或建筑面积的大小,如:设计费用=工程造价×费率,或设计费用=建筑面积×费用标准(元/m2),其中的费率完全按工程性质、结构类型分别制定的,没有考虑造价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的因素。设计图纸质量好坏,投资是否超限与设计费没有重大关系,导致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优化过的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得不到应有的报酬,不能调动设计人员主动控制造价的积极性。在设计中引入风险机制,实行奖罚制度,在项目结算完成后,奖励那些为工程造价节省而可行的优秀方案,处罚那些因设计浪费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方案,做到奖罚分明,提高设计单位对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视程度。
大量实践证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设计阶段,如何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只有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大力推行限额设计、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改变设计收费办法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只有设计人员懂经济,概算人员懂技术,双方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就能使工程造价控制达到良性循环,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