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户型住宅设计研究

2011-12-31黄泳水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住宅设计功能定位空间

黄泳水

【摘 要】通过对中小户型功能定位、面积的合理分配、室内的良好空间及细部设计等阐述,指出了中小户型可以使城市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可降低购房者的门槛,符合居民的生活方式。阐述了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提出了中小户型住宅设计值得建筑设计师们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住宅设计;中小户型;功能定位;空间;精细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T2011-12(03)-1616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消费者对居住面积的追求越来越大,但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及年轻人而言,他们更关注的是中小户型住宅。从使用角度而言,中小户型住宅是面积在80m2左右的住宅,即通常意义上的安居型住宅。

据调查,房价上涨过快,超过收入增幅,一方面是土地使用权交易价格涨幅过大、短期预售房炒作等;另一方面是住宅供给结构不合理,中低档次、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所占比重过小。在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新政策的指引下,如何做好中小户型规划和建筑设计将是设计人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 中小户型是居民生活方式的迫切需要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节约土地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目前,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步伐。大量人口向大中型城市集中,使得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严重不足。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纳更多的住户,提高土地的人均利用率,设计出住户满意的住宅,户型设计的小型化不失为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

1.1中小户型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

土地资源的紧缺直接导致了城市土地价格居高不下,从而使得城市商品住房价格高昂。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杭州等同类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师关注的现象。一些建筑面积80m2以下的两室一厅或建筑面积50m2以下的一室一厅的小户型住宅热销,购房者大多为年轻夫妇或工薪阶层。他们选择这种户型的原因是因为目前的积蓄尚不能承受过高的房价,但在每日繁忙的工作之后,又迫切需要一个交通便捷、具有基本功能的独立居所,以便享受家的宁静与自由。小户型住宅在满足基本生活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将每月房租支出化为实实在在的固定资产投资,自然成为他们的理想选择。

再次,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城市家庭人口结构日趋简单化,通常情况下常住人口的平均数已降低至不足4人,原有的大家庭随着子女的自立门户也不断地分化,这就为中小户型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另外,从国民平均居住面积的发展来看,中小户型住宅更能适合我国的国情。同时,大量的流动人口和未购房者加快了住宅租赁市场的发展,而租赁市场则以中小户型为主,因此作为投资中小户型的房地产开发者,其回报也是很明显的,且对拉动内需亦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1.2 中小户型可使更多的人买得起住房

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使得城市土地价格不断上涨。以武汉为例,武汉房价和居民家庭收入之比已达到13;1,远远超出了4~6倍的国际惯例。

据统计,武汉二环以内买一套100m2的住房,加上银行贷款的利息,一般要达到80万元以上,这几乎花掉一般居民一生的积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沉重的负担,虽然近几年经济适用房和二手房市场的发展使得住房供求结构有所改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收效并不十分明显,而户型的中小型化使每套住房的购买总价得以下降,这就降低了购房的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得起住房,这对于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

2 中小户型使土地资源充分合理利用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向大中城市集中,城市居住问题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必须先从有效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入手,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容纳更多的住户,以此来提高土地的人均利用率。在一定的建筑面积下,户型的中小型化是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

中小户型设计是有很多困难的。一般住宅都受到面宽、采光、通风、日照等因素的限制,要把中小户型住宅的设计做到更加精细和舒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2.1 适宜的功能定位

对于商品住宅而言,对户型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有如下几个因素:楼盘区位、周边的条件、当地的文化背景与生活习惯等。

在设计的过程中分析用户的使用要求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现在大部分户型设计都是双卫生间,这对于安居性住宅并不合适。另一方面,在同样的面积指标下,设计者也应该以多样化的手法来进行不同的处理,以实现户型设计的差异性。

2.2 合理分配面积

由于中小户型住宅使用面积小,所以设计者在设计中应尽量将面积合理地进行分配,首先要满足功能的合理,在此条件下挤去没有明确用途的泡沫面积,减少交通面积,就居住的适用性而言,三室或二室半的户型更适应中小户型的功能,以便达到分得开、住得下的效果。

另外,湖北四季分明,一年四季需要更替的衣物较多,因此应有适当的储藏空间。

2.3 良好的室内空间设计

中小户型的设计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利用好空间,减少空间的压抑感,创造一定的舒适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设计者可以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者连接,不做明确的功能区域。例如,将起居室与餐厅合并,把厨房设计成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等。

固定构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用可活动的轻质材料构件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域,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室内空间流动开敞而不闭塞,同时也使得户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窄间形态、位置和尺寸,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减少的墙体可以用轻质材料、透光材料来代替,还可用家具等活动构件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图1)。图1中小户型布局

2.3.2 增加构件形式,改变结构形式

设计不计建筑面积的飘窗台、凸窗,使得室内空间有所增大,同时还改变了户型的景观视线,改善了日照、采光与通风条件;改变传统的方梁柱为异形柱体系,使墙体更加整齐。

2.4 有良好的区位设计

中小户型住宅面积的相对紧凑,对细部的把握尤为重要,良好的区位设计,将给居户带来良好的居住感受。为此,功能布置合理,室内流线便捷,厨房、卫生间的布局适当、合理,良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条件就成为了必要条件。

2.4.1 功能布置合理,室内流线便捷

户型设计合理的要素是功能分区要合理,起居室、餐厅,厨房设置在距入户门的相近处,卧室和书房则设置在另一侧。住宅根据使用功能概括有:私密休息区、公共活动、辅助区等几个分区。这些分区都有明确的使用功能,有公共性与私密性、动与静的分区。小户型住宅设计中正确处理它们的功能关系,满足各功能分区的要求,使之动静分区、公私分离、洁污分离是设计住宅功能良好、舒适、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门选择户型的重要着眼点。合理考虑各区功能的同时,还要做到室内流线顺畅。交通面积集中、紧凑、减少干扰,并且还需突破单纯的交通功能,做到交通面积的综合利用,提高室内有效使用面积。

2.4.2 厨房、卫生间的布局应适当、合理

厨房、卫生间是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间的活动时间长,内容多。其设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住户的生活水平和现代文明居住程度。在中小户型设计中厨房位置应力求接近户门,便于食品、蔬菜及垃圾的进出,与家务阳台和餐厅应力求联系方便、减少对其他房间的干扰。卫生间可将洗漱与浴室分开,减少干扰、也有利于洗衣机、热水器的布置。对于中小户型住宅,不必设置两个卫生间,位置得当,也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节省的面积可留给起居室,以便提高面积的利用率(图2)。

2.4.3 考虑良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条件

在小户型住宅设计中,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争取较好的朝向和通风环境。住宅主要房间都能做到直接采光。起居室、卧室应力争1~2间南向。特别是起居室要有一定的开窗面积,否则光线昏暗,不便使用。平面设计中应着重考虑自然对流 图2厨房精密设计

通风,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

3 中小户型精细化设计的原则

中小户型因为面积的相对紧凑,对细节的把握更加重要,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上仔细地推敲,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精细的设计理念。住宅设计如何去适应日常的生活,这是设计人员真正要去推敲和琢磨的,也是建筑精细化的必经之路。集约化、高效化是中小户型设计的趋势,其核心是适应现代居住需求,设计更加精细化。

3.1 规划设计

中小户型居住小区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地形、地貌,突出社区特点,并合理地组织交通,强调步行交通,保持小区内的安全和良好的环境。重视地域传统、人脉文化与小区规划的融合,体现个性居住。

中小户型小区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规划设计,突显地方特色和人群特征。要健全小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在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小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对于部分大型的公共配套设施,可以考虑多个中小户型小区综合配套,达到合作共享。

中小户型居住小区应以节地和节能为规划原则。规划解决的问题在于容积率、利用面积、每户的进深、景观、人均绿地、停车位、配套设施,均应达到均好性等。

3.2 组合单元

一梯两户的平面因日照、采光、通风条件良好,室内布局合理,被认为是最佳的单元组合方式,但缺点是每户公摊面积较多,对于中小户型住宅,由于要得到更大的使用系数,住宅单元以一梯五、六户为宜,单元组合形式不必局限于一种。塔楼的组合套数更多,外墙较自由,开窗面相对多,对布置中小套型住宅有更多有利之处,但必须解决好日照、采光、通风问题,同时还应注意节能问题。

对于中小套型的单元,建筑师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是要优化设计,尽量降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首先,要合理的确定住宅层数及类别,尽量减少疏散楼梯和电梯的数量。其次,在保证基本舒适度的情况下,控制大堂、疏散走道、管井和机房的面积。

3.3 空间尺度

功能空间适宜的尺度是生活舒适性程度的重要影响要素,居住者对于住宅内部空间的感受往往是以适度为前提。空间尺度过小,感到压抑;空间尺度过大,往往空荡冷漠缺乏亲切感功能空间的面积由其服务的主要家具及设备设施、人体和活动空间三部分组成,将功能空间进行有机组合,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决定其使用面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考虑使用面积、考虑短边净距、考虑布置家具的墙面长度的要求。

3.4 外观设计

精细化也反映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建筑外观设计反映城市的文化,地区的风貌,也是商品住宅的包装。将外观设计集现代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设计中应当追求的。外观设计应注重:在经济性的前提下,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采用多式多样,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看性。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韵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图3)。

3.5 户内空间处理

3.5.1 空间的变化性设计

中小户型住宅面积的限制,要处理好空间的分解与复合。在空间的分解处理方面,要注重卧室空间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保证家庭个体的私密性和休息的舒适度;卫生间做到功能分离,分为便器、洗脸更衣、洗浴三个独立的空间,使家庭成员可以同时使用卫生间而互不干扰,提高空间利用效率;重视储藏空间的设置,尽可能多地设置储藏空间,显著提高室内使用空间的利用率,也可使中小户型住宅的室内显得更加干净整洁,得到良好的舒适性。在空间的复合方面,通过优化室内功能搭配,压缩交通空间,多功能混合使用,倡导“0.5室”的设计概念。如与起居室合并的餐厅,图3外观设计立面效果

设置玻璃推拉门并且符合我国饮食习惯的半开敞型厨房,只设置洗手台和便器的半卫生间,与居室相互贯通的阳台等等。

3.5.2 空间的细部处理

有效利用飘窗,可以将飘窗设置为休憩活动的空间,也可以通过家具调整成为梳妆台或写字台,具有很大使用价值,部分飘窗可以设计为转角的形式,扩大景观视线、改善日照与通风条件。

对于室内的消极空间,诸如设备角落、空间富余处等多加利用,亦可以显著地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将设备管线纳入管井或管道夹墙中,如此一方面可以保护室内空间的完整,另一方面也给检修、维护、更替带来方便。

3.6 可持续发展

户型设计中必须要前瞻性的考虑到中小户型的可持续发展,使之能随着住户家庭结构和财产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充分考虑未来的各种居住形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组合性,为中小户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比如考虑“套”与“套”之间、“层”与“层”之间的灵活性,在“套”与“套”之间的适当部位预留足够尺寸的墙洞,必要时可打通,或在适当部位“层”与“层”之间的楼板可以抽掉,增加楼梯形成跃层式住宅,从而满足家庭未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人口数量增多等变化对大套型的需求。

4 结束语

中小户型的开发与设计是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建筑师去细心研究探讨的大课题。设计住宅就是在设计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这不仅代表着社会的进步,更是建筑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作为建筑师,必须拓展中小户型住宅的设计研究,提高中小户型住宅的居住品质,创造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富于情趣的、精致实用的新型中小户型住宅。

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住宅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面对新形势下的家居理念,中小户型将成为我国城市大众住宅发展的主要趋势。就设计本身而言,设计者应该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应该更多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改进。同时,中小户型住宅设计应从多方面出发,紧跟时代的发展,以长远的观点和动态的手法,有预见性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以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可变性中小户型住宅,提高其适应性,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不断增长的居住需求,中小户型住宅是我国城市普通居民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周燕珉.住宅精细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陈梅玲.适用·经济·美观与中小套型住宅设计.山西建筑,2008

[3]冯春林.小户型住宅设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1)

[4]张秀岩.小户型住宅设计的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

[5]刘 芄.浅议住宅中小户型的设计.山西建筑,2008,34(07)

[6]刘子建.中小户型住宅精细化设计初探.山西建筑,2010,36(01)

[7]黄鹂.衍生、易构、可持续——中小户型住宅的灵活、精密设计[J].中外建筑,2009,(03)

猜你喜欢

住宅设计功能定位空间
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核心思路分析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物流信息平台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
浅论住宅设计中“不同人群”的设计需求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