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工企业如何建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2011-12-31鲁立军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职责

鲁立军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第十章“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规定:1、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策划、施工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质量和服务予以控制。2、施工企业应对项目经理部的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

这两条要求明示了四个意思:一、施工企业要建立《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二、企业对于建立的该制度要去实施;三、在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中,应包括质量策划、施工设计(适用于施工、设计总承包的企业,本文不作论述)、施工准备、施工质量和服务方面的控制内容;四、制度还应规定企业主管部门对项目部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等内容。

建立管理制度前,我们先明确三个定义: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制度。

在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而质量管理制度就是按某些质量管理要求建立的、适用于一定范围的质量管理活动要求,它应规定质量管理活动的步骤、方法、职责,且一般应形成文件。在需要时,质量管理制度可由更加详细的文件要求加以支持。

编写制度的基本思路:“为什么要做,什么人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对于编写管理制度而言,为什么要做是目的,什么人来做是职责,做什么是范围,怎么做及做成什么样则是管理内容与要求。依据这个基本思路,管理制度一般由名称、目的、适用范围、关键词语解释、职责、管理内容和要求、记录表格等构成。

从以上相关概念去理解《规范》第十章的要求,从建立制度的基本思路出发,不难看出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符合设计的要求,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是在企业质量方针指导下、在《质量手册》的框架下进行的管理性文件。所以在项目质量管理制度的策划上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是一个制度写多个方面,也可以是为使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而制定的一批相关的制度,包括:质量目标管理制度、项目质量策划制度、施工设计管理制度、施工准备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质量检查制度、质量奖惩规定、回访保修管理制度、客户服务管理制度等。

二、明确目的和范围

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都有其制定的目的,所以在策划质量管理制度时首先得明确该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确制度在得到落实之后要实现的结果。另外,要明确适用范围,只有范围确定下来了才能依据范围内所发生的质量活动去进行控制策划,并且在制度运行过程之中也不容易引起范围之外的误解。

三、明确职责

职责为可选要素。当管理制度中的事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参与完成且需要界定他们的职责时,应明确加以说明。必要时,即使管理制度中的事项只需一个部门完成,也可明确其职责。在项目质量管理活动中,涉及的部门不限于两个,所以需明确的职责不仅仅是项目部的职责,还应包括企业机关与项目质量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

四、编制质量策划

1)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施工复杂程度、技术专业特点、人员素质等情况,确定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人员配备应满足相应质量管理的需求。关键岗位、特殊工种、重要岗位人员都应经过专门培训,根据规定需要持证上岗。

2)明确质量管理策划的依据,包括:a)合同文件、顾客的其他要求;b)监理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设计交底、设计变更、技术要求;c)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工程特点和难点、材料及设备选型和施工工艺特点;d)与施工有关的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e)企业的其它要求。

3)策划的输出包括:a)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b)组织机构图及部门职责;c)施工组织设计;d)质量计划;e)专项施工方案;f)质量事故应急预案;g) 对违规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流程(包括对质量问题的评审、处置和改进);h) 应收集的信息及传递流程;i) 与工程建设有关方(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局处相关部门、分包方)的沟通方式;j) 施工管理应形成的记录清单、记录表式和保存要求;k) 其他。

4)因为项目上存在变化的因素,包括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以及作业环境等,所以策划的结果应实行动态管理,并且策划的结果需要向建设方或工程监理方报批。

五、编写施工准备

根据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创造必要的施工条件。包括:工程项目划分,技术资料准备,施工现场准备,通信、交通、消防和办公、生活(含住宿、食堂)基础设施准备,人员、机具,材料设备等施工生产要素准备,冬雨季施工准备等。施工准备要考虑施工的技术和质量风险的预控需要,符合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管理要求。同时应考虑施工的长期和短期的不同需要,做到在满足施工质量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地降低项目成本。

合理选择供应方、分包方,组织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分包方人员进场并确认相应的施工准备情况。

在确认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的情况下,向监理提出开工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开工。

技术交底和其他交底应在施工前进行,通过交底应确保被交底人了解本岗位的施工内容及要求。交底的依据包括: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图纸、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等。交底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质量要求和目标、施工部位、工艺流程及标准、验收标准、使用的材料、施工机具、环境要求及操作要点。

六、编写施工控制

控制内容应满足规范所列10项管理要求。

1.正确使用施工图纸、设计文件、验收标准及使用的施工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重要的或缺少经验的施工过程,应坚持样板引路,在样板工程施工前施工人员应接受专门技术方法及标准培训。

2.调配符合规定的现场操作人员,包括数量岗位技能。持证上岗要求。

3.提供和配备需要的建筑材料、构配件、施工机具和检测设备,及时进行进场验收和检验,并有效的使用。

4.要确保按质量管理策划的相关方案施工。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性、施工方案的部署性、技术交底的可操作性、质量计划的引导性。施工现场要认真落实检查验收制度。

5.对施工环境的控制包括:安全文明施工、季节性施工、现场实验环境、不同专业交叉作业等,关键是从形成工程质量的环节入手有效控制。

6.应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作为关键控制环节。

7.分析施工过程关键路径和施工节点,保证施工进度的要求。

8.成品和半成品防护活动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必要时制定出保护措施。

9.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检验产品,对比统计分析和预测变化趋势的过程。要关注质量的变化趋势;对出现的突发事故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

10.项目经理部对分包方进行动态监督管理和评价,对问题及时处理。

对于特殊过程的施工需要做预先鉴定,鉴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并证实这些过程具备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常见的需要确认的过程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结构焊接、地下防水、预应力施工、防腐涂料、水下混凝土浇筑(防渗墙、地连墙);灌浆过程;预应力钢筋(钢绞线)张拉过程等。确认方式:施工前,技术负责人按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组织进行工艺鉴定、设备能力和人员资格的鉴定、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确定过程控制点及工艺参数、规定应保存的过程确认记录。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负责监督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对设备、人员、工艺参数进行监控,并保持对过程进行连续监控的记录。

项目部各职能管理人员应保持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评审、培训、施工、检查及验收的记录,应保持与顾客、监理、设计、分包方的沟通,沟通的内容有:工程信息、合同的处理包括修改、建设方问询的处理、反馈。沟通信息的传递、接受和处理方式应按照策划的结果进行管理。

施工企业其他各管理层次应对项目部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项目施工和服务质量满足要求。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七、编写交付与服务

工程移交和移交期间的防护是施工管理的收尾工作,其影响项目质量管理的最终效果。施工企业应根据有关工程建设法规的要求、合同或事先的约定策划向顾客交付工程建筑产品,进行工程移交和移交期间的成品防护。包括移交计划、移交期间防护计划、收集和整理交工资料。

服务是重要的活动,它存在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不仅包括交付后,而且包括施工中的服务工作。有关服务的要求可通过合同、协议或口头约定方式予以确定。企业可以形成具体的项目用户服务计划、质量回访计划。

服务内容有:1)保修。2)非保修范围内的维修。3)合同约定的其他服务。

制度中应明确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应及时作出服务响应的内容。包括:

1.收集信息、预测服务要求;2.有效实施服务措施;3.及时测量服务要求;4.制定落实提高或超越服务期望的措施。

收集服务信息的方法可以有:1)对顾客走访、问卷调查;2)接受顾客的抱怨、投诉、表扬;3)媒体、市场及相关单位的报告。责任部门要对服务质量按相关服务标准进行控制和验收,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检查指导。

八、综上所述,建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的基本架构就是:

名称——目的——范围——关键词语解释——职责——管理内容和要求(包含质量策划、施工准备、质量控制、交付和服务)——记录表格——其它

文献参考:

1、《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GB/T50430-2007

2、王连会 《建筑项目管理五步曲》 中国建筑周刊 2005年6月

猜你喜欢

职责
打孔
国务院部门“掌门人”
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法律机制
香港与内地反贪腐机构的对比研究
话剧导演的艺术职责
浅谈我国体育经纪人的职责,作用及发展前景
企业如何有效实施不相容职责分离
浅析司法警察在办案工作区使用管理中的职责
论数字化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的职责
新生军训工作中辅导员职责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