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分发达国家村镇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2011-12-31温向东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发达国家新农村建设经验

温向东

摘要:如何处理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和村镇建设是目前我国面临的困难问题,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在这方面的实践及研究远远超过我国。认真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城乡关系的发展和经验教训有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发达国家;村镇建设;经验;新农村建设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乡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伴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农村地区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的土地在空间和功能也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从2006年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大范围的相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宝贵的经验。其中多数以迁村并点和村庄整治为主,事实证明以这样的模式并没有彻底解决影响农村发展深层次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流于表面和欠缺长效性等问题。

回顾和总结发达国家地区在村镇建设的经验与历程,能够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一面镜子,找出以往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认真借鉴国外村镇体系规划的经验与教训,对推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部分发达国家村镇规划的基本情况

美国

美国的村镇建设重视规划的作用,重视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就必须按其执行,不得随意更改。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由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环境建设是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注重环境的绿化方面而且非常注重景观环境的设计。此外,美国的村镇建设非常重视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设施的建设,为村镇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提供了环境保障。在美国,不会看到小城镇面貌雷同的现象,因为重视城镇特色是美国小城镇的建设特点之一。美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当地民众和居民的意见,公众参与贯穿整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在各阶段尽可能听取公众的意见。

英国

英国为促进人口的分散和住宅的建设,在伦敦周围建设卫星城。新城规划至今仍受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的影响。新城的建设对控制大城市规模、防止大城市无限蔓延、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压力起到了巨大作用。为了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经济得到增长,英国政府于20世纪50年代实施村镇“发展规划”,主要是对中心村的建设,到了70年代由“发展规划”转向“结构规划”,此后村镇建设开始呈现多元化局面。

德国

德国政府在 20 多年前就提出了改造和建设好村镇,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把农民稳定在村镇,安心发展农业的战略,并制定了相关措施。因而,大城市没有过度增长,而小城镇发展得很快,形成了比较均衡的城镇结构体系。对于基础设施、公用建筑以及住宅等建设项目,国家和地方政府各自补贴总投资的35%,剩余的30%由农民个人负担。充裕的财政支持、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世界领先的高新技术为德国的村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村镇建设过程中,环境建设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始终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重点,绝对不会为开发建设某个项目而破坏环境。决不允许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50人以上的村庄必须进行污水处理,或设置污水处理设施或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凡村镇改建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必须经过公众民主讨论后,才能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立项。

日本

日本村镇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村镇综合建设规划,村镇示范工程必须以村镇综合建设规划为基础进行立项,示范工程的实施主体通常由具体实施的政府担任,但也可以由省级政府、农协等的农业团体担任。村镇示范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村镇道路的建设、村镇公园的建设、村镇公关活动中心的建设和亲水空间和生态池等的建设。

二 以上发达国家村镇规划的特点

2.1 重视规划的权威性

村镇规划不但重视其综合性、超前性、科学性和务实性,而且要重视规划的权威性,村镇规划一旦得到批准,就必须按规划实施,不能随意更改。

2.2把开放空间的营造、污水的处理和道路的合理规划作为村镇规划的核心内容

由于村镇空间相对于城市空间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非农业使用的土地生长在广大的自然开放空间上,人的尺度与自然空间的尺度反差巨大,在规划中对于开放空间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村镇人口密度比较低,以农业发展为主,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乡村农用地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2.3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发达国家的村镇规划建设中,注重村镇的可持续发展,而判断可持续发展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一是以生态为中心;一个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态中心论”以环境可承受和环境的得以改善作为前提来判断其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限度;“以人为本”的观点以满足当前人的需要但不损害后人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判断可持续发展。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区规划设计社区时多采用“以人为本”的立场。

2.4重视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

村镇建设始终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创造比大城市更加优美适宜的生态居住空间环境。十分重视改善小城镇的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及能源供给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要求。

2.5强调公众参与

居民参与村镇规划和设计已成为发达国家村镇规划的基本模式。公众参与具有法律保障,没有经过公众讨论的城市规划是不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的,规划如果被公众反对就必须修改。公众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各种手册、会议和展览会等。公众参与的范围广、程度深。发达国家的公众参与不是表面形式上的几个代表和利益团体的参与,二是市民的普遍参与。公众参与不仅体现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还表现在规划的审批和执行阶段。尤其在规划执行阶段,公众可以对不合乎规划要求的行为向法院或仲裁监督机构进行申诉。在整个规划过程中都充分反映了民意,同时加深了公众对村镇建设的理解,同时保护了地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三 结语

借鉴国外城乡发展的经验教训,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城乡发展模式。

3.1尽可能保护和利用现有居民点布局形态。改变现行的居民点布局形态,已被证明弊多利少。在英国、法国等通过拆并村庄的模式来建立规模较大村庄和集镇都造成了农业成本的升高、交通成本的增加和原有村庄历史风貌和生态景观被破坏的后果。

3.2把经济发展和其他“非经济”的建设因素分开考虑,难以凑效。创造乡村良好的生活质量是最为重要的,这就要求不单纯考虑经济发展的问题,还要把发展的可持续性、平等、包容和尊重自然与历史传统等问题提高到经济富裕的同等高度。

3.3以单一政策和单一方向来决定乡村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村镇的发展通常是由多种力量和机遇交织而成的。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力量,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不能扼杀其他的发展机会。

3.4注重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由政府包办村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是不合理的公共服务模式。应依据多远、分散、小型、循环的特征给予村镇财政以支持,充分发挥村民自主、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3.5鼓励公众参与。让真正享有建设成果的公众参与到建设过程中去,充分反映民意,以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利于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石忆邵.国内外村镇体系研究述要.国际城市规划2007(22)

2 王宝刚. 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探讨. 规划师,2003(11)

3 [美]莱斯特·R·布朗,《B模式2.0:拯救地球 延续文明》,林自新、暴永宁等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第12页。

4王雷. 村镇建设要放在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中统筹安排——访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李兵弟. 城乡建设,2005.05.

5叶齐茂.国外村镇规划设计的理念.城乡建设,2005(4):66-69

6叶齐茂. 发达国家村镇规划核心内容、设计要素、价值取向和特征. 城乡建设, 2005. 01

猜你喜欢

发达国家新农村建设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发达国家创业政策的启示与对策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交易征税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