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实效

2011-12-31张建

新课程·上旬 2011年7期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两者的主要联结点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科能力。只有坚持素质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但无论何种教育,教师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力军,课堂教学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落实素质教育。下面本文就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着眼素质教育,提高教育实效谈谈粗浅的认识,以便与同行探讨、交流。
  一、紧扣目标,保证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
  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是保证素质教育正确方向的前提条件。具体地讲,“备课”要明确教学目标素质化,“上课”要落实教学目标素质化的要求,“作业”要减轻学生负担,反馈教学目标,“考核”要验收教学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要落实“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具有主体性的一代新人。
  二、优化教学过程,保证素质教育入轨到位
  1.优化课堂时间结构。教学实践表明,民主和谐的气氛,张弛有致的课堂结构,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反之则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目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教师包揽得太多,学生思维活动时间太少的问题。其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素质,所以它绝不是靠教师灌输所能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分清重点、难点;正确处理教材,分清精讲、略讲、省讲部分;明确目的要求,分清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内容。这样教学中就能重点突出,明确次重点,淡化非重点,从而省出教师讲解时间,把学生的自学、思维和训练时间让出来,以突出主体,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构建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素质既不能脱离具体的个体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主体的活动而存在。学法得之于教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掌握“怎么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的能力。能力的培养要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自学为主,读书为主,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教会学生学习的本领。近年来,广大教师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是一种运用现代科技,如计算机、电视、录像、(实物)投影等,生动再现历史人物、事件、场景,辅助历史教学的模式。它强调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情景,一种迫不及待地要学的氛围,给学生一个强烈的感观、心理刺激,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达到了动与静的结合。
  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生动的历史场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仅靠语言述说去感知有时很困难。然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用语言干说历史的局面,而让过去的历史人物、场景、事件走进我们的视野,与我们共同存在,使师生产生一种亲近感,远胜于单纯的讲授。
  在步入新世纪后,世界范围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对历史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的历史教学应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前沿,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同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立足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来努力提高学科教学的实效。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教学真正服务于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历史课的教育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 甘肃金川集团公司总校)